干涉圖

在正交偏光下使用干涉球觀察非均質體寶石時所呈現的由干涉條帶及黑臂組成的圖案,它是由於透過晶體的錐形偏振光所產生的消光與干涉效應的總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干涉圖
  • 外文名:interference figure
英文:interference figure
它是由於錐形入射偏光透過晶體和上偏光鏡後產生干涉作用造成的綜合結果,干涉圖的形態因晶體的光性切片方向而不同。可藉以鑑別晶體的軸性、切片類型、光性符號等,並可進一步藉以測定晶體的主折射率、雙折射率光軸角消光角吸收性多色性色散類型以及光性方位等特徵。
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而且振動加強的區域和振動減弱的區域相互隔開。這種現象叫做波的干涉
干涉圖樣
干涉圖干涉圖
波的疊加原理包含了兩點:
一是各波源所激發的波可以在同一介質中獨立地傳播,它們相遇後再分開,其傳播情況(頻率波長
傳播方向、周相等)與未遇時相同,互不干擾,就好像其他波不存在一樣;
二是在相遇區域裡各點的振動是各個波在該點所引起的振動的矢量和。
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圖樣叫做干涉圖樣。 產生干涉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兩列波的頻率必須相同或者有固定的相位差。如果兩列波的頻率不同或者兩個波源沒有固定的相位差(相差),相互疊加時波上各個質點的振幅是隨時間而變化的,沒有振動總是加強或減弱的區域,因而不能產生穩定的干涉現象,不能形成干涉圖樣。
一切波都能發生干涉,包括水波聲波光波等等。干涉是波特有的現象。
兩列波的相干條件是:
1.頻率相同
2.振動方向相同
3.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恆定
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兩波源稱為相干波源。
設有兩個頻率相同的波源S1和S2,振幅分別為A1和A2,初周相分別為φ10和φ20其振動表達式為:
y10(S1,t)=A10cos(ωt+φ10)
y20(S2,t)=A20cos(ωt+φ20)
傳播到P點引起的振動為:
y1(p,t) = A1cos(ωt+φ10-2πr1/λ)
y2(p,t) = A2cos(ωt+φ20-2πr2/λ)
在P點的合成振動為:
y=y1+y2=Acos(ωt+△φ)
其中A=( A1^2 + A2^2 + 2A1A2cosΔΦ )^(1/2)
ΔΦ =Φ 2 - Φ 1 - 2π(r2-r1)/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