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素編碼基因變異IFNA2 p.Ala120Thr導致HBV易感的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彭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干擾素編碼基因變異IFNA2 p.Ala120Thr導致HBV易感的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彭亮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慢性B肝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干擾素對其療效並不確定且其抗HBV機制未明。本項目在本課題組前期關於慢性B肝的“遺傳機制”的研究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干擾素編碼基因變異(IFNA2 p.Ala120Thr)”降低IFN-α2抗HBV感染能力、導致細胞對HBV更加易感的可能機制。本項目使用“慢病毒轉染及過表達”、“蛋白表達純化”、“QPCR”等成熟技術,構建p.Ala120Thr突變型干擾素,建立HepG2-NTCP細胞模型,觀察該變異干擾素在該細胞模型中抗HBV感染能力的變化;構建各種變異體干擾素,比較它們抗HBV感染能力的差異;最後檢測該干擾素編碼基因變異在HBV感染細胞過程中導致的抗HBV效應蛋白的變化,對APOBEC3相關信號通路和基因表達的影響,闡明“IFNA2 p.Ala120Thr”降低干擾素抗HBV感染能力的機制,為最終明確干擾素抗HBV感染的機制提供新的研究途徑和基礎。
結題摘要
慢性B肝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干擾素對其療效並不確定且其抗HBV機制未明。本項目在本課題組前期關於慢性B肝的“遺傳機制”的研究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干擾素編碼基因變異(IFNA2 p.Ala120Thr)”降低IFN-α2抗HBV感染能力、導致細胞對HBV更加易感的可能機制。本項目使用“慢病毒轉染及過表達”、“蛋白表達純化”、“QPCR”等成熟技術,構建p.Ala120Thr突變型干擾素,建立HepG2-NTCP細胞模型,觀察該變異干擾素在該細胞模型中抗HBV感染能力的變化;構建各種變異體干擾素,比較它們抗HBV感染能力的差異;最後檢測該干擾素編碼基因變異在HBV感染細胞過程中導致的抗HBV ISGs的變化,闡述相關ISGs對HBV感染的影響,闡明“IFNA2 p.Ala120Thr”降低干擾素抗HBV感染能力的機制,為最終明確干擾素抗HBV感染的機制提供新的研究途徑和基礎。同時,本項目對NTCP編碼基因(SLC10A1)變異p.Ser267Phe對膽汁酸代謝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發現所有純合子均存在無臨床症狀的持續性高膽汁酸血症,存在骨質疏鬆/骨質減少、維生素D缺乏、性激素及血脂異常的傾向。為靶向NTCP的拮抗劑類藥物治療提供了重要的臨床參考依據。 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本基金共資助發表8篇SCI收錄論文,指導博士研究生(陳楚明,焦倩)2名,我們對NTCP p.Ser267phe這一位點和其他ISGs行進一步研究,發現NTCP p.Ser267phe對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過程中疾病進展及HBV preS1變異性的影響,並發現ZAP(ISGs)與肝癌患者疾病進展及預後相關。這是對本項目科學問題的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