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溫度,FCC於2003年底推薦的一種量化和管理干擾源的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干擾溫度
- 外文名:interference temperature
在CR頻率共享系統中,當授權用戶與非授權用戶共享同一段頻譜工作時,必須首先確保授權用戶的正常工作。系統需要預先估計授權系統可以接受的干擾值,預測引入非授權用戶後在授權用戶接收機處帶來的干擾,依此來判斷是否允許非授權用戶的加入。因此在頻率共享系統中,干擾控制措施,即功率控制方式顯得極其重要。
在現有的傳統頻率復用蜂窩通信系統中,功率控制是一種以發射機為中心的方式,基站通過檢測上行鏈路各個用戶的信號強度,既可以完成下行的發射功率控制,也可以通過反饋信道控制移動台上行的發射功率。該方式的缺點是基站無法解決外來的干擾源對移動台通信質量的影響。而在CR頻率共享系統中測量非授權用戶接入引起的干擾值的過程,實際上是測量大量外來干擾源的介入影響。因此,傳統的以發射機為中心的功率控制方法不再有效,必須尋求新的干擾功率控制的解決方案。針對這一問題,FCC提出了一種以接收機為中心的、接收機與發射機互動式的自適應功率控制方式,傳統基站所扮演的角色將很大程度上由分散的接收機來承擔。
這一提案的基礎是干擾溫度機制:通過接收機端的干擾溫度來量化和管理無線通信環境中的干擾源。在干擾溫度機制中,干擾溫度用來表征非授權用戶在共享頻段內對授權用戶接收機產生的干擾功率和授權接收機處系統噪聲功率之和,類似於熱噪聲功率可以用等效噪聲溫度來進行描述:Pn =K·T·B,Pn 為噪聲功率,B為相關的RF頻寬,K為波爾茲曼常數,T為熱噪聲溫度,干擾溫度是干擾功率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同時設定一個保證授權用戶系統正常運行的“干擾溫度門限”,該門限由授權用戶系統能夠正常工作的最壞信噪比決定。非授權用戶作為授權用戶的干擾,一旦累積干擾超過了干擾溫度門限,授權用戶系統就無法正常工作;反之,可以保證授權用戶與非授權用戶同時正常工作。
干擾溫度機制的目的是更好地量化和管理干擾,並在確定的頻段上增加更多的非授權操作。相比以往僅基於發射機操作的簡單評估方式,干擾溫度模型基於實際的環境以及發射機與接收機間的互動,考慮了所有干擾源的累積效應。當某非授權用戶裝置發現自己的發射會導致干擾溫度超過門限時,就選擇不同的發射頻率,如沒有可用頻率,則停止發射直到情況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