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幧
- 外文名:a piece of cloth for binding man’s hairs
- 拼音:qiāo
- 含義:古代男子束髮用的巾
釋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
釋義
幧
qiāo
<名>
古代男子束髮用的巾。通稱“幧頭” [a piece of cloth for binding man’s hairs]
幧,幧頭也,斂發也。——《玉篇》
[方]∶帽子 [hat]
今浙東寧波、紹興,通謂帽曰幧。——章炳麟《新方言》
幧 拼音:qiāo
部首:巾,部外筆畫:13,總筆畫:16
五筆86&98:MHKS 倉頡:LBRRD
筆順編號:2522512512511234 四角號碼:4629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E67
● 幧 qiāoㄑㄧㄠˉ
◎ 〔~頭〕又作“帩頭”,古代男子束髮的巾。
◎ 方言,帽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七遙切《韻會》《正韻》此遙切,𠀤音鍫。《說文》斂發也。《廣韻》所以覆髻。《玉篇》幧頭也。《揚子·方言》幧頭,自河以北,趙魏之閒曰幧頭。或謂之𢂺,或謂之㡋,或謂之䰎帶,或謂之䰍帶。《廣雅》絡頭,幧頭也。《古樂府·陌上桑》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幧頭。
又《類篇》或作幓。《儀禮·喪服注》以麻自項中而前交於額上,卻繞紒如著幓頭焉。
又通作綃。《釋名》綃頭,綃,鈔也,鈔發使上從也。或曰帞頭。齊人謂之㡋。《後漢·向詡傳》好被發,著絳綃頭。《注》綃,當作幧。
又通作帩。《晉書·五行志》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
又《廣韻》七刀切《集韻》倉刀切,𠀤音操。義同。 《類篇》或作㡑。
又《類篇》或作幓。《儀禮·喪服注》以麻自項中而前交於額上,卻繞紒如著幓頭焉。
又通作綃。《釋名》綃頭,綃,鈔也,鈔發使上從也。或曰帞頭。齊人謂之㡋。《後漢·向詡傳》好被發,著絳綃頭。《注》綃,當作幧。
又通作帩。《晉書·五行志》太元中人,不復著帩頭。
又《廣韻》七刀切《集韻》倉刀切,𠀤音操。義同。 《類篇》或作㡑。
說文解字
【卷七】【巾部】幧
歛發也。從巾喿聲。七搖切
《漢語大詞典》
幧1 [qiāo ㄑㄧㄠ]
[《廣韻》七遙切,平宵,清。]
[《廣韻》七刀切,平豪,清。]
見“ 幧頭 ”。
【幧頭】古代男子束髮的頭巾。《方言》第四:“絡頭,帞頭也……自 河 以北, 趙 魏 之間曰幧頭。”《禮記·玉藻》“士練帶率下辟居” 漢 鄭玄 註:“士以下皆禪不合而繂積,如今作幧頭為之也。”
《王力古漢語字典》
幧qiāo 七遙切,平,宵韻。清。宵部。
[幧頭]束髮的巾。《方言》四:“絡頭,帞頭也……自 河 以北, 趙 魏 之間曰幧頭。《玉台新詠》日出東南隅行: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幧頭。
按 《說文》無幧字。新附有之。云:“斂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