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心理學是指常人擁有的心理常識,普通人對自身的心理、他人的心理及二者間相互關聯的樸素的理解。來自常人的心理生活經驗,並通過日常交往得以傳遞和流行。提供有關人的心理行為的觀念,成為社會文化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生活在一定社會文化習俗中的人,都會在社會化過程中習得、掌握和運用心理學常識,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行為,進行必要的推測解釋,並試圖影響和改變自已和他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使常人有可能進入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生活,達成彼此間的心理溝通。特定的社會文化有其特定的常識心理學,並體現在文化習俗中,有時亦稱“民俗心理學”。
常識心理學(folk?psychology?)是當代西方哲學中的“時髦哲學”。常識心理學也譯稱為民眾心理學,它本身並不是一種專門的心理學學科,而是一種心理學哲學或心靈哲學,這種哲學之所以引起當代西方哲學家、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們的熱烈討論,主要原因是人們對精神的哲學本質見解不一,甚至針鋒相對。常識心理學的擁護者們對人們日常所具有的心理或精神信念和願望等採取一種肯定的實在論立場,即認為信念和願望等精神現象是人所經歷的真實不虛的實在的現象,它們是一種心理實在或“常識的意向實在”(common?sense?intentionalreality),是人類行為的基礎或原因,因此它們不能被取消,?也不能被還原。就其明確肯定精神意向等的實在性而言,人們有時也稱之為“意向心理學”(intentional?psychology),相反,有一些哲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在常識心理學的問題上持反實在論立場,即取消論唯物主義,他們反對常識心理學及其對精神實在的肯定立場。這種觀點認為,根本不存在象信念、願望這類事物,人並不經歷這樣的過程,它們就象科學史上的“以太”、“燃素”一樣,將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