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藥功效掌中查》非常詳細地介紹了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一些中藥材知識,包括中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用法用量以及選購方法、儲存秘笈、用藥宜忌等等,並且還有一些非常經濟實用的藥方推薦,傳遞如何利用中藥緩解病痛的方法。此外,《常用中藥功效掌中查》還針對中藥滋補養生的效用,推薦了相應的家庭藥膳,把藥與食結合,最大效用地發揮了中藥之妙用,給讀者提供了既全面又廣泛的中藥養生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掌中查享生活:常用中藥功效掌中查
- 出版社: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80頁
- 開本:64
- 定價:24.80
- 作者:劉昆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542030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中藥的性味歸經/10
中藥的煎煮方法/13
擇時服中藥/16
服用中藥需忌口/19
第二章補益類中藥
補氣藥/22
黃芪/22
山藥/26
白朮/30
白扁豆/32
甘草/34
人參/36
大棗/38
蜂蜜/42
西洋參/44
補血藥/46
當歸/46
何首烏/50
阿膠/54
熟地黃/56
龍眼肉/58
白芍/59
補陰藥/60
百合/60
枸杞子/64
天冬/68
麥冬/70
黑芝麻/72
鱉甲/74
桑椹/75
補陽藥/76
冬蟲夏草/76
杜仲/80
淫羊藿/84
肉蓯蓉/86
益智仁/90
蛤蚧/92
補骨脂/94
山楂/96
第三章消食類中藥
雞內金/100
雞矢藤/102
神曲/106
麥芽/108
萊菔子/110
柏子仁/112
第四章安神類中藥
酸棗仁/116
合歡皮/118
遠志/120
夜交藤/122
靈芝/124
第五章化痰止咳平喘類中藥
化痰藥/126
貝母/126
桔梗/130
海藻/132
瓜蔞/134
胖大海/136
海蛤殼/137
止咳平喘藥/138
苦杏仁/138
白果/142
枇杷葉/144
蘇子/146
款冬花/148
百部/150
銀杏葉/151
紫菀/152
第六章活血化瘀類中藥
活血止痛藥/154
川芎/154
鬱金/158
破血消症藥/160
水蛭/160
活血調經藥/162
紅花/162
益母草/166
王不留行/170
月季花/172
丹參/174
桃仁/175
雞血藤/176
第七章止血類中藥
涼血止血藥/178
槐花/178
大薊/180
地榆/182
白茅根/184
側柏葉/185
化瘀止血藥/186
三七/186
第八章清熱類中藥
清熱解毒藥/188
板藍根/188
連翹/192
金銀花/194
野菊花/196
魚腥草/198
白花蛇舌草/200
穿心蓮/202
蒲公英/204
綠豆/206
清熱瀉火藥/210
決明子/210
夏枯草/212
清熱燥濕藥/214
黃連/214
黃柏/215
清熱涼血藥/216
玄參/216
赤芍/218
生地黃/220
水牛角/222
紫草/224
牡丹皮/226
第九章利水滲濕類中藥
利水消腫藥/228
茯苓/228
薏苡仁/230
玉米須/232
薺菜/234
葫蘆/236
冬瓜皮/238
利尿通淋藥/239
車前子/239
冬葵子/240
第十章理氣類中藥
玫瑰花/242
佛手/246
陳皮/248
香附/250
檀香/252
荔枝核/254
薤白/256
枳實/257
沉香/258
第十一章瀉下類中藥
攻下藥/260
大黃/260
番瀉葉/264
蘆薈/266
峻下逐水藥/267
巴豆/267
牽牛子/268
潤下藥/270
火麻仁/270
第十二章祛風濕類中藥
木瓜/272
絲瓜絡/274
五加皮/276
路路通/278
桑枝/279
附錄 根據體質選擇中藥
文摘
插圖:
中藥煎煮首選沙鍋
煎藥器具以沙鍋為好,因為沙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沙鍋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忌用鐵鍋、銅鍋,這主要是因為鐵或銅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煮藥物時會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而影響療效。
煎藥如何用水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可用純淨水或者自來水。用水量為將藥物適當加壓後,液面沒過藥物約2厘米為宜。質地堅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地疏鬆、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沒過藥物即可。
煎前浸泡
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藥物可浸泡30分鐘左右,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但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
煎煮火候及時間
煎煮中藥還應注意火候與煎煮時間要適宜。一般藥物的煎煮宜先大火後小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以免藥汁溢出或過快熬乾。火候和時間的控制,主要取決於不同藥物的性質和質地。通常解表藥及其他芳香性藥物,一般用大火迅速煮沸,改用小火維持10~15分鐘即可,以避免久煮而致香氣揮散、藥性損失;而滋補藥則在煮沸後,用小火維持30~40分鐘,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入藥方法
先煎——貝殼、甲殼、化石以及多數礦物藥,如牡蠣、磁石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先煎30分鐘左右再加入其他藥同煎。
後下——如薄荷、藏紅花、大黃、番瀉葉等,入藥宜後下,等其他藥煎煮完畢再將其納入。
包煎——將某種藥用紗布包起來,再和其他藥一起煎。車前子、葶藶子、青葙子等,煎藥時特別黏膩,如不包煎,容易粘鍋;旋覆花、枇杷葉等,如不包煎,煎煮後不易濾除,服後會刺激咽喉,引起嘔吐等副作用。
另煎——一些名貴中藥,如人參、冬蟲夏草、鹿茸等宜單煎或研細沖服,否則易造成浪費。
烊化——鹿角膠、阿膠如與其他一般藥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內隔水燉化,或用少量水煮化,再加入其他藥物同服。
沖服——不宜煎煮的藥物(如芒硝)、液態藥物(如薑汁、竹瀝汁等)套用開水沖服。
黃芪:益氣補虛當仁不讓
別名:北芪、黃芪。
性味功效:味甘,性微溫;補氣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
用法用量:沖泡或水煎服10~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