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浜中學建校於六十年代初,期間幾易校址。2008年9月董浜中學遷入了由董浜鎮人民政府投資近2億打造的董浜鎮教育中心。發展至今已成為一所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熟董浜中學
- 創辦時間:六十年代初
- 類別:先進鄉鎮中
- 學生:320多名
簡介,辦學思路,教育裝備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德育工作,特色文化建設,業績榮譽,
簡介
學校有320多名學生,46名教職工的農村初級中學,位於常熟市董浜鎮華文路,四周道路寬敞,交通便捷,占地面積近40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7420平方米,體育活動場地22500平方米,綠化用地10080平方米。校園內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建築布局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溪樓共影,別具情趣。各樓舍由劉海粟大師關門弟子趙凱先生題寫樓名,自然與人文相融一體,花園、樂園、學園、家園四位一體,文化氣息濃郁。
2012年,常熟董浜中學與常熟徐市中學合併成功!學生增長迅速,有些老師們也從徐市中學來到董浜中學執教。
董浜中學建校於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整體搬遷,發展至今已成為一所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鄉鎮中學。學校坐落於沿江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和蘇通長江大橋交匯的蘇南最大的交通樞紐——董浜樞紐旁。現有十五個班,學生850名,教職員工60多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學校長期堅持德育放首位、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質量為生命的辦學方針,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教育現代化促進了教育裝備的不斷完善。98年起我校就建成了校園區域網路,有標準微機室二隻、多媒體電化教室、課件製作室、藝術教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等專用教室;每個教室配備了電腦、彩電、投影機等設施,實現了網路教學進課堂,達到了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的標準;運動場、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場一應俱全;學校藏書有兩萬八千多冊,配有師生專用閱覽室。學校建有德育、勞技、法制教育基地多個,是市環保局的環境教育基地,已被評為首批“常熟市綠色學校”。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了常熟市校園管理、德育工作、教學管理先進、市安全文明單位、市教育收費規範學校、蘇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等各級各類榮譽稱號。學校的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贏得了社會的讚譽。全體教職員工正以飽滿的熱情為地方教育事業作出不懈的努力,為家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新的世紀中開創新的輝煌.
辦學思路
董浜中學確立了“質量立校、科研立校、文化立校、特色立校”的辦學方針和“共同發展、主動發展、創新發展、優質發展”的辦學理念。同時,學校明確了三個發展目標:學校發展目標——“現代化、精品化、特色化”的農村國中;學生髮展目標——“有追求、有素質、有文化”的現代公民;教師發展目標——“有思想、有創新、有作為”的教育人才。由此,學校的發展呈現出了新局面。
教育裝備建設
學校的教育裝備建設實現了新突破。理化生實驗室、圖書館、數位化實驗室、史地教室、自動錄播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校園廣播網、電視傳輸網、信息寬頻網實現了班班通,教育裝備對教育的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始終把“發展好每一位教師”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積極實施“鑄師魂”和“練師能”兩大工程。在“鑄師魂”工程中,學校通過簽訂《師德承諾書》、實施“黨員先鋒崗”活動、建立有效的師德監督和考核評優機制等形式,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和道德自律能力,強化了“務實、善教、愛生”的文明教風。在“練師能”工程中,學校通過實施目標引領、培訓提升、教學案一體化三大行動計畫,增強教師自我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搶占了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制高點,目前,董浜中學有常熟市級學科帶頭4人、常熟市級教學能手6名,市級骨幹教師比例達20.5%。
德育工作
為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機制,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全校學生之中形成你追我趕的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學校建立了“星級學生”評選制度。星級學生評選的內容包括文明禮儀之星、行為規範之星、勤奮好學之星、安全健康之星、文學藝術之星。其評選的基本原則是:人人都有星,努力爭五星。評選的辦法為先學生自評、再小組互評、然後由班主任推薦、德育處審核,最後由學校進行表彰。通過開展“星級學生”評比,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獎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長發展和全面發展。
特色文化建設
學校特色建設是最佳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學校廣泛開展以“信任、期待、激勵、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期望教育。全體教師以期望教育為學生上課的心理支點,在各種場合更多的用鼓勵和表揚去肯定學生,用溫馨的話語去激勵學生,用和藹的目光去溫暖學生,用真誠的關愛去感化學生,用寬廣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用積極的行動去幫助學生。期望教育已漸成董浜中學的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