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寺屬於歷史遺蹟主類物質類文化遺存亞類建築遺蹟基本類 外觀形態:坐東向西,建於清代。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為單體建築。記述該廟重建背景及捐款情況。廟堂內後牆和左右牆邊擺放菩薩10餘尊。其中觀音高1米,肩寬0.5米,腳底寬0.87米,座台高0.77米,寬1.37米。
常樂寺屬於歷史遺蹟主類物質類文化遺存亞類建築遺蹟基本類 外觀形態:坐東向西,建於清代。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為單體建築。記述該廟重建背景及捐款情況。廟堂內後牆和左右牆邊擺放菩薩10餘尊。其中觀音高1米,肩寬0.5米,腳底寬0.87米,座台高0.77米,寬1.37米。
常樂寺又名黃龍禪院,位於四川省蓬溪縣常樂鎮黃龍山麓。一說建立於東漢末年,正史記載該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十二(638)年,開山祖師海現和尚。後因兵禍毀廢,五代北南宋朝基址僅存,於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6)年鏡影和尚重建...
常樂寺,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合旗村。宋嘉祐元年(1056)建寺,舊名崇福寺,治平三年(1066)改額。歷經修葺,現建築為晚清重建,尚存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等,近年又經改建。一九八七年六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傳法系統為天台宗。始建於北宋嘉?元年(一○五六年),宋治平...
常樂庵亦名常樂寺,相傳為唐遺古寺,原名牛鼻庵。地理位置 在長江入贛第一鎮──西南近兩公里處,有一座笑天獅子山(又名紫雲山),因形似一頭仰躺的獅子而得名。在「獅子」的環抱中,藏有一方淨土──常樂庵。寺廟由來 《瑞昌縣?》載∶清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年),由僧佛章、明光師兄合建,鹹豐兵毀;...
常樂寺 常樂寺屬於歷史遺蹟主類物質類文化遺存亞類建築遺蹟基本類 外觀形態:坐東向西,建於清代。占地面積150平方米。為單體建築。記述該廟重建背景及捐款情況。廟堂內後牆和左右牆邊擺放菩薩10餘尊。其中觀音高1米,肩寬0.5米,腳底寬0.87米,座台高0.77米,寬1.37米。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又稱西寺塔和東寺塔,俗稱金雞塔,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金碧街道書林社區書林街中段,是唐朝、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名稱來源於兩塔所在寺院的名稱——惠光寺和常樂寺。兩寺東西相對,採用中原傳統的密檐式塔式樣,體現了中原文化對南詔的深刻影響。常樂寺塔高40.57米...
常樂寺村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鎮域東北部,距良鄉新城 15公里,東鄰大富莊村,西鄰西石府村,南鄰南四位村,北鄰曉幼營村,村域面積 2273.6畝。常樂寺全村共有 286戶, 590人,其中農業人口 194戶, 480人。1998年被評為鎮級五好支部和文明村,全村有黨員 24人,還在積極發展壯大當中;全村兩委班子共...
《題常樂寺五雲台》是宋代詩人姚舜陟的詩詞之一。詩詞正文 虛空本無雲,一氣誰所主。雲空兩無礙,起滅自散聚。吾聞心歸源,空殞亦無所。應知不空者,物感自如雨。君看賢首師,自視木與土。與雲亦奚期,況問色有五。云何坐說法,瑞應乃如許。休疑諸天集,未必眾龍吐。雲空法如是,我說無說故。堂中...
房山區青龍湖鎮常樂寺村管城理市志願服務隊 房山區青龍湖鎮常樂寺村管城理市志願服務隊是由房山區青龍湖鎮管城理市志願服務隊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4年1月9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50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朱江,聯絡團體是房山區青龍湖鎮管城理市志願服務隊。
《秋霽·登常樂寺藏經閣,次梅溪韻》是詩人周岸登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楓老朱顏,帶過雨殘陽,也妒鴉色。露泣枯荷,淚迎叢菊,可憐拒霜無力。寺樓暫息。舊題墨暈侵苔碧。問佛國。如是我聞,應許住詞客。魚唄送暝,鶴夢驚寒,雨花香嚴,台殿幽寂。蟪蛄聲、違山十里,閒愁偏惹鬢絲白。檐馬咽風聽不...
常樂鎮,隸屬於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地處蓬溪縣西部,東接明月鎮,西連射洪縣官升鎮,南接回水鄉、天福鎮,北鄰板橋鄉、槐花鄉。區域面積47.4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26324人。清朝,設常樂寺鎮。民國,改為常樂鄉。1949年,屬明月區。1962年,劃歸天福區。1992年9月,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常樂...
乾龍池古寺建於晉代,原名長樂庵。唐代時善思和尚改名常樂寺,明代又改為光嚴禪院。永樂年間,僧、徒眾達一千多人。距離成都63km,海拔1,100m。古寺始建於[晉代],晉文帝賜青城36庵,古寺為其中規模最大一寺,原名常樂庵,隋文帝賜光大嚴明匾。唐代善思和尚改名常樂寺。明代改為光嚴禪院,永樂年間,光嚴禪院已具上...
古寺,即光嚴禪院,是其俗稱,分上古寺和下古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鎮鳳棲山風景區,距離成都63km,海拔1,100m。古寺始建於晉代,為晉文帝賜青城36庵之一,原名常樂庵,古寺為其中規模最大一寺,隋文帝賜光大嚴明匾。唐代善思和尚改名常樂寺。明代改為光嚴禪院,永樂年間,光嚴禪院已具上、下古寺的規模,...
海現,唐朝大寺僧。唐(朝)貞觀年建有常樂寺,位於今之四川省東部蓬溪縣老一區常樂(寺)鎮。寺鎮同名。2012年常樂鎮人著有電影劇本《海現》來紀念這位得道高僧。唐朝寺院 開肇 常樂寺建立於唐朝貞觀十二年,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從唐朝至今,常樂寺在一代代寺僧的主持下,發展日新月異,2007年成功創建為...
姚廣孝墓塔,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常樂寺村。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臣姚廣孝的墓塔。該墓塔始建於永樂十六年(1418年),於宣德元年(1426年)建成。該塔是一座八角九級的磚石重檐塔,高33米,頂部塔剎高3米。姚廣孝墓塔,整座塔坐落在一級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
鵝毛口村背靠石楞山,發源於左雲老龍王山的鵝毛口河穿村而過,把村一分為二。南岸為南街,北岸為北街。南北街也稱南北堡。北堡也叫西平堡,秦城村西有東平堡,與之相對,現村已廢;南堡也叫常樂寺,常樂寺是王姓家廟,頗具規模,民間傳說,先有常樂寺,後有東平堡;中街緊貼南岸,三四百年前是河道,後淤積成...
桂陽縣第六中學創建於1958年,初址在和平鎮石城村的佛寺——常樂寺。1961年,由常樂寺遷移到現校址辦學。具體位置在:桂陽縣和平鎮和市圩。學校現有占地面積達20639平方米,建築面積19309平方米,各項教育教學設施配置齊全。桂陽六中是一所轄和平片兩鄉兩鎮(即:和平鎮、敖泉鎮、橋市鄉、銀河鄉)的縣屬農村...
初系隋文帝仁壽二年(602),明芬奉敕而建之慈州石窟寺,其大窟像背後傳有北齊文宣帝之陵。北宋嘉祐年間,寺改稱常樂寺。至金正隆四年(1159),有住僧福源刻立“磁州武安縣鼓山常樂寺重修大士佛殿記”碑。其後屢經補修。至民國元年(1912),佛像之首多為袁世凱截賣。今廢頹之常樂寺僅餘大雄殿、天王殿、...
明成祖御製姚少師神道碑,又名御製贈推忠輔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榮國公謚恭靖姚廣孝神道碑銘,簡稱姚廣孝神道碑。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去世的姚廣孝而所親自撰寫的碑銘。該碑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青龍湖鎮常樂寺村村東姚廣孝墓塔前,碑體通高4米,寬1.1米,厚0.33米,螭首龜趺。碑額篆書‘御製榮國公神道碑’...
“邯鄲微笑”佛頭,三級文物,唐,峰峰礦區常樂寺出土,邯鄲市博物館藏 這尊紅砂石羅漢,體型雖小,卻有個響亮的名號,號稱“邯鄲微笑”,它面帶笑容,面頰帶兩個深深的酒窩,不論從哪個角度欣賞,它都在笑,形態傳神,造型逼真。文物特徵 “邯鄲微笑”佛頭高8.3 厘米 文物鑑賞 表現微笑,是中國古代佛教造像中的...
1987年9月拜河南嵩山少林寺釋果全老和尚為師。1993年5月,赴河南洛陽白馬寺受具足戒,並遵該寺海法老和尚之師命,隨侍在其身邊達二年之久。95年2月返回溫嶺積善寺,96年2月在常樂寺閉關,掩門深修,99年2月,三年關期圓滿,重入教界。同年上半年,受市宗教事務部門委派,任住持。2004年10月榮膺萬佛方丈,...
青龍湖中學前身是1958年8月建校的房山區豆各莊中學,2005年8月,常樂寺中學與豆各莊中學合併,組成青龍湖中學,青龍湖中學暨北京市第十三中學青龍湖分校的建設得到了市、區、鎮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其目的在於通過名校嫁接,創辦分校帶動地區教育的快速發展,借名校在辦學思想、管理理念、師資素質方面的優勢,提高...
台州公交117路屬於台州市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從常樂寺開往椒江城區。線路里程19.9公里,票價2元,發車間隔20分鐘左右。途經站點 常樂寺(合旗)、古橋、山門、九子、向陽、街和堂、李宅、九子、後朱、西洋、梓林、湖潺、山前、山前老年協會、章安中學、章安建設村、台州客運總站、葭沚、楊家橋、椒江體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