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庵亦名常樂寺,相傳為唐遺古寺,原名牛鼻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樂庵
- 地址:江西省瑞昌市碼頭鎮
- 活動:佛教的開旗;一次是儒教界的帳館
- 特色:山腳下的碼頭鎮,商甲雲集
地理位置,寺廟由來,寺廟歷史,
地理位置
在長江入贛第一鎮──西南近兩公里處,有一座笑天獅子山(又名紫雲山),因形似一頭仰躺的獅子而得名。在「獅子」的環抱中,藏有一方淨土──常樂庵。
寺廟由來
常樂庵亦名常樂寺,相傳為唐遺古寺,原名牛鼻庵。《瑞昌縣?》載∶清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年),由僧佛章、明光師兄合建,鹹豐兵毀;同治甲子(一八六四年),僧廣宏重建。分正佛殿、慈雲閣、地藏殿,加上附屬建築,共占地一千五百平方米。鼎盛時期有僧眾二十餘人,長年累月,香火不絕。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毀譽日軍。民國三十一年(一就四二年),僧巨集道、巨集元、巨集德等修復正殿和地藏殿,改平房為樓房。一九五三年,毀廟建校。僧宏道孤身守教,又於一九五七年復修正殿,以續香火。直至一九八四年,比丘尼釋惟航擔任主持後,不辭勞苦,勤儉持庵,並得眾生扶持,逐漸恢復古庵面貌。建築面積有兩千多平方米,山林二百餘畝,耕地十餘畝,自來水、電燈、電話設施齊全,石階登山大道、環山公路直達佛堂。庵里現有宗教職業人員九人,其他人員五人。今日常樂古庵,暮鼓晨鐘,香客紛至,香菸縹緲,好一塊佛門聖地!
寺廟歷史
據載,常樂庵自創建以來,有兩次大的活動∶一次是佛教的開旗;一次是儒教界的帳館。
西元一九一九年秋,也就是古庵香火鼎盛時期,演慧方丈舉行首屆開旗盛典,面向全國吸收具足戒佛家弟子近三十名,主持方丈善持,羯摩黃梅四祖西域教授善住,還有七真和尚及鄂濟太子廟善華、善住、善舉等七位引禮法師協助,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培養佛家弟子多人。
帳館名人有三,一是鹹豐年間(一八五二年),瑞昌名流馮葆仁先生在此執教,留下名聯一幅;二是石和尚和朱冠南老先生於一九三○年前後,以瑞昌及鄰省、市名士為主幹,在此傳播儒、釋兩家之經典。三公淡泊名利,潛心學問,為社會培養出如閔天培、胡協虞、封畫章等賢達之士,在當地民間傳為佳話。
「一山飛峙大江邊」。位於長江之濱的笑天獅子山,茂林修竹,蔥蔥鬱郁,瑞靄繚繞,雲蒸霞蔚。相傳這裡曾是苗仙姑誕生的地方,故民間有蟾宮捧月之傳說。山上西南角,有明印法師手植丹桂一株,飽經三百多年歲月風霜,閱歷幾度興衰世變,成為檢驗儒、釋兩家高徒之地,雅號為蟾宮折桂。愛國名人朱垂瑚先生親筆題寫的「淑世牖民」匾額和「悟澈性中天,勝水名山皆果;瞭然心即佛,澄懷滌念是蓮因」之楹聯為庵堂增色;近代名流馮葆仁老夫子的「當門懸一幅畫圖,山復有山,缺處天將江水補;此地設八年講席,覺誰先覺,驚心我聽曉鐘多」之佳句令香客止步。駐足庵前,舉目遠望,從前面山口處進入視線的萬里長江正滾滾東流,一瀉千里!
寺址∶江西省瑞昌縣碼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