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鴻:敦煌鑄就五字碑》是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書鴻
基本介紹
- 書名:常書鴻:敦煌鑄就五字碑
- ISBN:7534734290
- 頁數:95頁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條形碼:9787534734298
- 尺寸:22.8x17.4x0.8cm
- 重量:181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
作者簡介
常書鴻(1904~1994)中國油畫家,敦煌學者。滿族。1904年4月6日生於浙江杭州,卒於1994年6月23日。1923年畢業於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留校任教。1927年赴法國留學,初入里昂中法大學及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1932年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油畫,在法期間其畫曾多次入選春、秋季沙龍展,並獲金、銀質獎。1936年回國。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西畫系主任。1944年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從此長期在敦煌與同事一道對莫高窟進行清理、調整、臨摹、研究工作。1949年後又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1959~1962年兼任蘭州藝術學院院長。60~70年代出任甘肅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83年被聘為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客座教授。他的油畫長於人物、靜物,在西方油畫的寫實手法中融入民族繪畫的表現形式,富有裝飾性。出版《敦煌藝術》、《敦煌唐代圖案選》、《敦煌壁畫》、《敦煌彩塑》、《敦煌飛天》、《敦煌莫高窟藝術》等。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突出歷史照片和圖片資料的人物聚焦書系。
都說眼下屬於圖像時代。此話頗有道理。且不說電視、電影、光碟等主導著文化消費和閱讀走向,單單老照片、老漫畫、老插圖等歷史陳跡的異軍突起,便足以表明人們已不再滿足於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歷史,他們越來越願意從歷史圖片中閱讀人物、閱讀歷史。的確,一個個生活場景,一張張肖像,乃至一頁頁書稿,往往能蘊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讀者的興趣,誘發讀者的想像。
本書主人公常書鴻,是一位用畢生心血守護敦煌藝術的民族文化英雄。走近他,就像被敦煌天樂繚繞,能深刻感受到以他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崇高精神和文化品格。
媒體評論
書評
本套書採用了文圖結合,圖文並茂的形式,以簡潔的文字來闡釋圖片,以豐富的圖片來註解文字。那一幀幀名人的生活存照,那一張張舊時的珍貴老照片,正蘊藏著用再多文字也難以描述的內涵。如果光有圖片而無文字,這就成了“無聲電影”,正是通過這些簡潔的文字來幫助解讀圖片,更能誘發讀者去想像,也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對人物有一種立體感,使人物更真實、更生動,更豐滿。有句話說得好:圖片是文字的眼睛,文字是圖片的心聲。本“書系”正達到了這種效果,文字因圖片而真實,圖片因文字而生動,兩者互為映照,相得益彰。
在寫作上,作者也擺脫了按人物成長為序的一般傳記式寫法的藩籬。借“聚焦”的形式,抓住人物生命中最精彩、最關鍵的鏡頭來凸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並結合內容需要,穿插傳主的有關言論和他人的評述,使人物多側面、多層次,生動形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如讀《丁聰——畫卷就這樣展開》,作者以詩的意境先寫他與丁聰在深秋的一個雨天,到丁聰八、九歲時住過的老房子——上海老弄堂而引起的回憶為鏡頭,以電影蒙太奇回溯的形式,把我們帶入到丁聰老的人生世界中去。讀著文字,看著圖片,仿佛他們從書中走了出來,走入到你、我中間。我發現讀這套書感覺不錯,既可提高人們的素養和生活質量,又比較輕鬆且有興趣。
時代在飛躍。穿越歷史的長河,當我們回望世紀的家園,發現此“書系”中人物:黃永玉、梁思成、鄧拓、老舍、巴金、楊憲益、王世襄、丁聰等均為20世紀知識分子中的出色代表人物,均為時代文化的精英,“審視他們,實際上也就是在審視現實中的知識分子本身。”“都是為了凸現歷史場景中不同人物的生存狀態。”(《總序》)本書能引起人們對歷史的反思,加強對現實的深思,以及對當代知識分子,特別是時代知識精英的關照。縱觀這些時代產兒一生的思想、生活和對藝術、對真理的追求,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歸結點:他們均世事坎坷,一路風險,歷經磨難,但他們卻微笑面對,以一個智者的積極態勢和一顆平常心來迎接這些人生的苦難和艱蹇,在煉獄中化解痛苦,以一種藝術的快活方式適意生活,幽默達觀地揮灑自己絢麗多彩的人生。從中使我們頓悟出生命的真諦,吸收到一股新鮮的空氣,保持吾生一份安然和灑脫。特別是在我們閱讀那些珍藏幾十年的珍貴“老照片”時,正像看到一朵朵怦然跳動的生命火花。這些“老照片”是他們的生命中最生動、最精彩的部分,給人一種極強的視覺衝擊力。這使我們在讀懂這些人物所表達出的生命意義時會產生出特殊效果,會給人以深邃的時代追思、歷史的反思,生存的啟思,給人留下非常真實生動的深刻印象,從中清晰地看到了這些時代文化名人那種非常注重氣節、品行、學風、立身、做人的多姿多彩的魂靈和身影。也使我們更深層、更真實地窺視到他們那些於人、於學、於家、於國忠心耿耿、一腔熱血的內心世界。
讀這套“書系”,定會給你以大啟迪、大感悟、大智慧、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