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常德交通暢達,商業繁榮,民間資本活躍。除常德官錢局發行錢票投入流通外,常德民間各大錢莊和商號也紛紛發行鈔票,當時稱之為“花票”,外埠則稱之為“常德花票”。
常德花票的概述,常德花票的種類,福興恆票,倪恆順票,同源永票,復源厚票,裕源和票,常德花票的歷史作用,
常德花票的概述
據湖南常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證:清代晚期,常德交通暢達,商業繁榮,民間資本活躍。除常德官錢局發行錢票投入流通外,常德民間各大錢莊和商號也紛紛發行鈔票,當時稱之為“花票”,外埠則稱之為“常德花票”。
“新國書屋”珍藏有數張大清光緒年間常德商號發行的花票。其票幅格式與明、清寶鈔、官票相似,為豎式長方形。除店號名稱不同外,其設計模式基本相同。長約27厘米,寬約11厘米。上方兩邊成斜角,下方直角。紙呈土黃褐色,為極具韌性的藏經紙。票貼為石印,文字圖案為鐵紅色。票貼四周印有人物故事圖案,其內容取材於歷史典故和古典小說,如《紅樓夢》、《西廂記》、《竹林七賢》、《八仙過海》等。運用傳統的表現手法,在同一畫幅內,按“之”字形排列,或者在四周框線內自上而下、自右至左排列,串聯成一組連環畫。四周框線的圖案,均為象徵吉祥的花草,如梅、蘭、菊、荷花、水仙、牡丹、松柏,以及雲紋、金錢紋、幾何紋等,線條流暢、舒展,完全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裝飾風格。莊票正面四周的框線內印有用正楷抄錄的古文名篇,其中多數取材於清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如陶淵明《桃花源記》、王羲之《蘭亭集序》、魏徵《諫太宗十思疏》、韓愈《師說》、蘇洵《辯奸論》、蘇軾《前赤壁賦》等等,內容由各出票店號自行選定。
常德花票的種類
福興恆票
票中心有三行25字:右為“字第 號”;左為“光緒念貳年正月十四日 票”,“念貳年”即貳拾貳年;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福興恆”三個大字。大字上面印有表明商號地址的“常德興街口”。四角各有一大寫“壹”字。
倪恆順票
票中心有三行34字:右為“字第 號”,字號下有“驗看真偽,斢兌外票”;左為“光緒叄拾貳年吉月吉日票”;中間為“憑票發票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倪恆順”三個大字。大字上面印有小字“常德道門口”,為商號地址。四角依次印有“恆順正記”。
同源永票
票中心有三行30字:右為“字第 號”;左為“光緒三十一年吉月吉日票”;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同源永”三個大字。大字上面有小字“常德大河街”,即商號地址。
復源厚票
票中心有三行28字:右為“字第 號”,字下寫有“今換新版,概系壹串”;左為“光緒 年 月 日 票”;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復源厚”三個大字。該票右上角印有“常德大西街”,即商號所在地。
裕源和票
票中心有三行44字:右為“字第 號”,字號下寫有“本號錢票概系壹串文,倘有私造偽票者送官究治”;左為“光緒三十二年吉月吉日票”;中間為“憑票發典錢壹串文”。上方橫排“裕源和”三個大字。大字上面有小字“陬市中街”,即商號所在地。
常德花票的歷史作用
常德花票多以“典錢”為準備金,以“壹串文”為計數單位。“典錢”是指官鑄制錢。明清兩代按其本朝定製由官爐所鑄之圓形方孔銅錢,稱“制錢”,以別於前朝舊錢和本朝的私爐錢。其主要特點為:以銅為幣材,圓形方孔,每朝有統一的鐫文;以重量確定幣值,按個數計算;為無限法償貨幣;政府壟斷鑄幣權,禁止私鑄。串,方孔圓錢計數單位。《清史·食貨志》云:“世祖定鼎燕京,大開鑄局,錢千為串。”即制錢以“文”為單位,每枚值1文,每千文用繩串貫,稱為一串。如果全串盡為官鑄制錢者稱“典錢”。一串中有官鑄和私鑄制錢混雜者,俗稱“行錢”。行錢僅可流通市面,不能繳納捐輸。凡零星交易,發放店員薪餉等多使用行錢,價格低於典錢。常德花票“壹串文”,抵典錢1000文,信用頗著。
常德花票流向社會後,影響極其深遠。它像一般銀錢一樣成為流通媒介,具有了一定的貨幣功能。常德周邊地區,如益陽、安化、桃江等地大量發行“憑票發常德花票”的錢票,就是最好的例證。周邊地區把“常德花票”作為發行錢票的準備金,這說明常德花票信用頗佳,發行花票的各錢莊和商號資本充足,不怕擠兌,很快得到社會的接受和認可。常德花票的發行,為繁榮常德及周邊地區的經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常德花票的流通時間不長,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和清政府倒台,常德花票很快退出了流通領域。
以上內容摘選自:《武陵藏珍》——沅澧流域歷史文化圖說 周新國 周波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