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

常德市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已經常德市人民政府同意,常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9月16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市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16日
  • 發布單位:常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電力保障能力,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市電力穩定供應能力達到450萬千瓦,供電可靠性、綜合電壓合格率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模式加速構建,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電化學儲能規模達到25萬千瓦;電力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充電樁保有量達到22700根,電能替代3.5億度,“獲得電力”指數排名全省前三。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供應能力提升行動
  1.夯實保障性電源基礎。加快推進石門電廠擴能升級改造項目建設,確保2022年內開工,2024年實現投產併網。最佳化改造石門電廠一期,推動轉為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適時啟動華電常德二期重型燃機熱電聯產項目前期工作,緩解煤電機組調峰壓力。到2025年,全市支撐性煤電裝機規模達到320萬千瓦,水電裝機規模穩定在97萬千瓦。(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石門縣人民政府、國網常德供電公司、常德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高風光裝機規模。利用空閒魚塘水面、農田場地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重點推進臨澧縣荷花社區—大觀村—高茂村農光互補、津市市羅家台漁光互補、安鄉縣陳家嘴漁光互補等項目。推進分散式光伏開發,重點推進武陵區(含常德經開區)國家整縣屋頂分散式光伏試點。到2025年,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20萬千瓦。在桃源縣、臨澧縣、石門縣等中西部山地風力資源較穩定地區布局一批集中式風電項目,重點推進桃源縣西安風電場、臨澧縣營駐山風電場、石門縣子良風電場等項目。在鼎城區、安鄉縣、津市市等風力資源相對較好的丘陵平原地區,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風電,重點推進津市市新洲鎮麓山村風電場,鼎城區十美堂鎮、蒿子港鎮風電場等項目。到2025年,風力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萬千瓦。(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構建堅強智慧型電網。加快完善骨幹網架,協調推進寧夏至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常德段)儘快投產,完成500千伏崗市擴建、石門橋輸變電,220千伏蒙泉、大鯨港輸變電,110千伏朝陽、桃花源輸變電等工程建設,提高清潔能源規模化接入能力。提升配電網支撐保障能力,重點提升城市配電網網架承載、運行控制、供電服務、運營管理、綜合業務等5大能力,滿足電動汽車、5G基站、分散式電源等多元用戶接入需求。繼續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到2025年,全面解決農村配變、線路過載問題,戶均配變容量提升到2.73千伏安/戶。加速電網智慧型化轉型,推動電力信息網路建設升級,到2025年,實現信息網路100%互聯互通,基本建成具有電網狀態全息感知、電網業務全程線上、電網數據全通融合、電網數智全面提升特徵的“常德數字電網”。(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牽頭)
  4.建設抽水蓄能和儲能電站。推進桃源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2022年實現核准啟動建設,2030年前投產併網。推動石門皂市抽水蓄能電站廠址前期研究論證,推進項目納入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推動電網側儲能合理化布局,以建設大規模集中式共享儲能為主,重點推進常德西洞庭電化學儲能電站、華能湖南津市共享儲能電站、常德臨澧儲能電站等項目,提升電網靈活調節能力。開展電源側儲能項目試點,依託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配建儲能電站,推動儲能技術、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創新。支持用戶側儲能套用發展,鼓勵圍繞分散式新能源、大數據中心、充電設施等其他終端用戶,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運行質量提升行動
  1.打造智慧調度體系。完善市場環境下電力調度機構工作規範,確保電力調度機構公正中立。加強信息發布,保障調度機構透明度。結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增強電力系統資源最佳化配置能力,提高電力調度智慧型化、自動化水平。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調度機制,根據區域地形、資源稟賦、發電特性等差異,更加精細化建立預測模型,提升風電、光伏發電預測水平,實現新能源發電100%消納。探索火電、水電、儲能等聯合調度機制,提高能源供需協調能力,穩步提升輸送通道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牽頭)
  2.完善供需預測機制。健全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強化氣象、水利、電網等各單位協同,根據氣象及電力需求變化,做好每日負荷精準預測、用電特性精準分析,提前做實電力保供各項措施。綜合考慮企業性質、用電量等因素,按照“有保有限、分級實施”原則,制定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有序用電方案,保障重點企業生產。統籌全市小水電、小火電,開展負荷高峰期間聚合管理,實現小水電連續3天不低於27萬千瓦、小火電不低於10萬千瓦的頂峰能力。完善電力需求側回響,深挖各類可調節負荷潛力,形成不低於26萬千瓦的削峰回響能力,解決日內短周期電力供應緊張問題。(市工信局、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保障電煤儲備供應。督促電力企業發揮主體作用,做好電煤長協簽訂工作,實現年度用煤中長期供需契約全覆蓋。嚴格落實國省有關電煤儲備要求,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間保持電煤儲備水平在30天以上,確保電廠安全穩定生產和可靠供電。加強電煤運輸調度,做好水路、鐵路、公路等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銜接,保障電煤運輸暢通。落實煤電項目駐廠聯絡員機制,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化解困難和問題,確保電廠穩定運行。啟動湘西北儲煤基地前期工作,提高煤炭儲備和應急調劑能力。(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石門縣人民政府、常德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服務水平提升行動
  1.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全面推廣實現居民用戶、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業用電報裝“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高壓用戶用電報裝“省力、省時、省錢”服務,省級及以上園區紅線外配電工程全部實現零成本。進一步壓縮低壓、20千伏及以下高壓電力接入工程審批時間和居民用戶、實施“三零”服務的非居民用戶全過程辦電時間。加快推進政企協同辦電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實現行政審批申請“一窗受理”、居民用戶“刷臉辦電”、企業用戶“一證辦電”、辦電服務網際網路全覆蓋,真正以數據“跑腿”替代客戶“跑路”。強化計畫檢修管理,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減少計畫停電時間和次數,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中心城區年平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8小時。到2025年,“獲得電力”指數排名全省前三。(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牽頭)
  2.加快推進電氣化進程。推動電能替代,引導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的清潔能源利用方式,鼓勵以契約能源管理、設備租賃、以租代建等方式開展電能替代,不斷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重點在常德經開區、桃源縣、津市市、澧縣等區域推進千噸級港口泊位岸電建設,實施澧水航道挖沙作業船“油改電”、鼎城甲魚養殖“煤改電”等項目。鼓勵居民使用電熱水器、電採暖、電炊具等電器,倡導家庭生活“零排放”。最佳化充電樁布局,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全面推動車樁協同發展,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公共充(換)電網路。聚焦綜合能源服務,統籌“源網荷儲用”有效協同,支持開展“低碳”醫院、“低碳”工廠、“低碳”學校等試點示範,推動區域用能綠色低碳。(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市人防辦〉、國網常德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3.支撐園區高質量發展。強化園區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規劃電網布局,提高園區供電可靠性,滿足入駐項目用電需求。支持園區企業利用屋頂、空地建設分散式光伏、風力發電項目,構建“分散式+儲能”的能源自給系統,降低企業用能成本。規範轉供電收費,推廣使用“轉供電費碼”,嚴厲查處轉供電違規加價行為。依託百兆瓦級多電源融合技術實驗驗證平台,支持常德經開區探索“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實現新能源高比例消納,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方面提供“常德樣本”。(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國網常德供電公司、常德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管理效能提升行動
  1.提高電力安全監管效能。落實企業電力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屬地政府監管責任,發揮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作用,構建政府監管、企業負責、社會監督的協同共治機制。強化電力安全運行管理,深入推進電力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全方位、全過程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和隱患。紮實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健全各部門應急協調機制,加強應急協同聯動,及時滾動修編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認真落實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間各項電力應急保障要求,確保電力正常可靠供應。加強電力施工安全監管,落實電力建設施工強制性安全措施,嚴防電力建設人身傷亡事故發生。(市工信局、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牽頭)
  2.完善項目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節能審查制度,從嚴控制能耗“雙控”形勢嚴峻、電力供需平衡緊張的區縣市新上高耗能、高耗電項目,對存量、在建“兩高”項目實行清單化、動態化管理,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對充電樁立項、建設、驗收、獎補、運營實行全過程監管,嚴禁“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違規行為,促進充電樁有序建設、規範運營。健全完善風電、光伏開發建設項目管理機制,確保納入全省“十四五”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方案的項目按照省規定時間節點要求併網發電。(市發展改革委牽頭)
  3.強化政策協同。加強能源規劃、電力規劃及重大項目與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的對接,嚴格落實區域“三區三線”“三線一單”要求,提前規避限制性因素,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有效、有序推進項目建設。積極抓住政策紅利視窗期,貫徹落實國省促進能源網路型基礎設施發展的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政策,加大對抽水蓄能電站、風光發電、煤電綠色改造、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支持力度。落實國省電力體制改革要求,按照推進統一開放、公平公正、競爭有效的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方向,加快推動我市電力體制改革步伐,逐步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國網常德供電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產業壯大提升行動
  1.儲能產業集群發展。立足儲能材料現有發展基礎,統籌推進儲能產業全鏈條協同發展,將儲能產業打造成我市產業體系的核心增長極。做強一批細分領域頭部企業,重點支持引導中材鋰膜、金富力、宸宇富基、力元新材等企業做大做強。引入一批儲能電池和電池管理企業,同步招引電解液等上游企業和電池管理系統、電池回收利用等中下游企業。培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向上積極支持儲能電池企業採購本地儲能材料,向下開拓本地儲能電池套用市場,對外積極融入省內儲能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功能互補、梯度發展、協同共進的儲能產業體系。(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做大做強風光產業。按照“以資源吸引資本、以資本帶動產業”的總體思路,在風光產業發展上實現突破。支持飛沃科技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與整機製造商的非標定製和戰略合作,提升風電配套產業能級。加速光伏產業鏈布局,上游重點引入光伏玻璃、PET基膜、氟膜、膠膜、銀漿、電池片、背板等企業,中游招引國內領先的光伏組件製造企業,下游前瞻培育光伏組件回收產業,遠景形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光伏組件回收基地。(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3.產學研深度融合。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強大腦,以最強的產業資源支撐科創活動,力爭引進一批帶有產業項目的科研機構落戶。構建集成果展示、學術交流、項目推介、技術交易於一體的能源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與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依託百兆瓦級多電源融合技術實驗驗證平台、常德電機工程學會,聯合本土高校、企業,聚焦儲能系統、新能源、微電網、多電源互補等關鍵技術攻關,建成國內領先的儲能技術融合研究中心,打造區域型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主陣地。打通“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成果轉化—規模化產業”全鏈條發展脈絡,打造產業孵化基地,依託常德經開區、常德高新區承接產業化項目落地。(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相關區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發展改革委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成立工作專班。各相關區縣市對本地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實施工作負主體責任,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明確的任務抓緊制定實施計畫,加強地區、部門協作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二)強化要素保障。各有關部門對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相關項目,要細化工作流程,落實工作責任,精簡相關手續的辦理流程,最佳化能源建設、用電報裝及電力接入工程審批程式。按照依法依規、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的原則,開闢綠色通道、實施並行辦理,加大用地、用林、用水等要素的保障供給力度,持續最佳化建設環境,加快推動項目建設。
  (三)強化督導考核。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重點項目台賬,完善項目推進考核機制,加強對本方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調度、督辦、通報工作進展情況,確保項目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的單位和個人嚴肅問責。
  (四)強化宣傳引導。各級宣傳部門要加大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宣傳力度,對社會關心、關切的重大能源項目,及時向公眾、市場主體準確、全面地公開項目基本信息,引導全社會支持、關心、推動電力支撐相關工作,形成強大合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