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區·南坪崗鄉志》是常德市武陵區南坪崗鄉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德市武陵區·南坪崗鄉志
- 作者:常德市武陵區南坪崗鄉人民政府
- 出版社:[常德市武陵區南坪崗鄉人民政府]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吳昌國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書堅持存真求實、秉筆直書的原則,較為全面、系統地記述南坪崗鄉自然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根據社會分工和科學分類原理,橫分門類、縱陳史事;事以類從、類為一志;詳近略遠,以求達到“資治、教化、存史”的目的。
作品目錄
封面
南坪崗鄉志
《南坪崗鄉志》編纂委員會名單
《南坪崗鄉志》編纂工作人員名單
序
凡例
圖片
南坪崗鄉政區圖
南坪崗鄉水利設施分布圖
太陽山雄峙
花山
沾天湖
柳葉湖
古代潛水驛遺址一泉水橋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送客至此
常德火車站
雜交水稻大豐收
湘蓮滿塘
柑橘滿枝
油菜花開
圈養群鴨
白馬湖村無公害蔬菜基地
約克夏雜交豬
鮮魚豐收
洞庭湖高新農業科技園的全省第一家電腦自動控制溫室大棚
雷竹園
杉樹林
杜鵑花
207國道旁的綠化林帶
油茶林
珠養殖場
新星彩瓦廠
南坪社區兄弟醬板鴨廠
白馬湖村勵耘帳冊紙品廠
春耕忙
耕整機田間作業
白馬湖農民新村
農家新居
最後一次交公糧
武陵大道南坪區段
火車站農貿大市場
中國西部地區糖酒副食展銷會開幕式
五岔廣場(二〇七國道與一八〇四省道交匯處)
南坪崗鄉人民政府大門
南坪崗鄉計畫生育服務所
南坪崗派出所
白馬湖村農民遠程教育基地
東風社區辦公樓
南坪中學校門
東風中心國小大門
向貧困學生獻愛心
南坪中學校園一角
金家坪國小教學樓落成典禮
前進電動排灌機埠
南坪變電站
南坪房產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大樓
南坪社區醫療服務中心
泉水橋炮樓山古人類文化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陶盤
金牛堆出土的東漢滑石人面像
南坪崗兩漢時期古漢墓群遺址
歌詠隊獲1985年常德縣歌詠比賽第一名
南坪中學的拔河比賽一老師給學生做榜樣
龍燈隊獲2000年武陵區舞龍比賽第一名
中學生的舞蹈一祖國頌
2001年在武陵區農民運動會上載譽歸來
常德軍分區司令員何佑民來鄉檢查民兵工作
歡送新兵入伍
泉水橋打靶場上
人民代表當家做主
鄉計畫生育服務所工作人員向鄉黨委和鄉計畫生育協會負責人匯報工作
公社幹部下基層
武陵區南坪崗鄉黨委、人大、政府成員合影
中共南坪崗鄉第十次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合影
南坪崗鄉第十屆(2005)鄉黨委成員
南坪崗鄉第十屆(2005)鄉政府正副鄉長
南坪崗鄉第十三屆(2005)人大主席團成員
政協武陵區第十屆委員會南坪聯絡處委員
武陵區地方志編篡辦公室負責人與鄉黨委、政府骨幹審查《南坪崗鄉志》
武陵區修志辦吳澤群(右一)、葉榮開(右二)與鄉修志人員合影
目錄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記
第三篇 建置與區劃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鄉域
第二章 區劃
第一節 鄉級區劃
第二節 村級區劃
第四篇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理環境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貌
第二章 氣候特徵
第一節 溫度
第二節 日照
第三節 雨量
第四節 濕度
第五節 風向
第六節 霜雪
第三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水災
第二節 旱災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其他災害
第五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數量與變動
第一節 歷次人口普查
第二節 歷年人口統計
第三節 歷次人口“農轉非”
第二章 人口分布
第一節 自然分布
第二節 行業分布
第三章 人口結構
第一節 年齡、性別結構
第二節 文化結構
第三節 民族結構
第四節 婚姻家庭結構
第四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管理機構及人員
第二節 政策規定和宣傳教育
第三節 節育措施及效果
第五章 人口管理
第一節 目標管理
第二節 常居人口管理
第三節 流動人口管理
第六篇 土地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變革
第一節 封建土地制度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農業合作化
第四節 人民公社化
第五節 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六節 土地經營權流轉制
第二章 土地面積
第一節 總面積
第二節 土地面積變動
第三節 土地徵用
第四節 土地使用
第三章 耕地
第一節 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
第二節 耕地土質
第三節 耕地肥料
第四節 耕地農具
第五節 耕地灌溉
第六節 耕作制度
第七節 耕地效益
第七篇 種養業
第一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油料作物
第三節 經濟作物
第四節 林木果樹
第二章 蔬菜
第一節 面積及產量
第二節 蔬菜品種
第三節 蔬菜栽培
第四節 蔬菜市場
第三章 花草苗木
第一節 種花
第二節 種草
第三節 種苗木
第四章 植物保護
第一節 農作物病蟲害概況
第二節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第五章 養殖業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畜牧業
第三節 水產
第四節 飼料飼草
第五節 疫病防治
第六章 農業綜合開發
第一節 開發項目
第二節 開發成效
第八篇 農村工商業
第一章 農村工業
第一節 製造業
第二節 採礦業
第三節 建築業
第四節 運輸業
第五節 食品加工業
第二章 農村商業供銷
第一節 生產資料供應
第二節 生活資料供應
第三節 飲食業
第四節 服務業
第三章 郵政通訊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通訊
第九篇 農田水利建設
第一章 管理機構及人員
第二章 堤垸
第三章 河湖堰渠
第四章 涵閘機埠
第五章 排灌電力
第六章 河湖治理和堤垸歲修
第七章 防汛
第八章 抗旱
第九章 水利經費
第一節 經費來源
第二節 經費支出
第三節 經費管理
第十篇 鄉村建設
第一章 建設規劃
第二章 村鎮建設
第一節 村莊
第二節 墟場
第三節 街道
第三章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農田基本建設
第二節 交通建設
第三節 防汛安全建設
第四節 電力建設
第五節 供水建設
第六節 衛生設施建設
第十一篇 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審計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收入
第二節 財政支出
第三節 財政管理
第四節 財政監審
第二章 稅收
第一節 農業稅
第二節 工商各稅
第三節 其他稅收
第四節 稅務稽查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金融機構
第二節 儲蓄
第三節 貨幣發行
第四節 貸款與撥款
第五節 農村信用合作社
第四章 保險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保險種類
第三節 防災理賠
第五章 審計
第十二篇 經濟管理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計畫的編制與執行
第二節 計畫體制的改革與管理形式
第三節 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章 勞動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及用工形式
第二節 勞動力管理
第三節 勞動工資
第四節 勞動爭議仲裁
第五節 勞動保護
第六節 勞動保險和福利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市場管理
笫二節 個體工商戶管理
第三節 工商企業登記
第四節 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運輸和銷售
第五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六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四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機構和管理體制
第二節 物價變化
第三節 物價監督與檢查
第五章 統計管理
第一節 統計機構
第二節 統計內容
第三節 統計服務
第四節 統計監督與執法
第六章 標準計量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內容
第三節 執法管理
第十三篇 黨政群組織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南坪崗鄉委員會
第一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二節 鄉黨委員會
第三節 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四節 組織工作
第五節 宣傳工作
第六節 統戰工作
第二章 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鄉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第二節 鄉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
第三節 鄉人大執行“三權”
第三章 鄉人民政府
第一節 鄉政府常務會
第二節 政府主要工作
第三節 信訪工作
第四章 黨政重大決策和施政活動
第五章 政協聯絡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職能活動
第六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
第三節 婦聯
第四節 科協
第五節 其他組織
第十四篇 農村機構改革
第一章 機構設定
第二章 機構改革
第十五篇 武裝
第一章 鄉武裝機構
第一節 解放前的地方武裝機構
第二節 鄉人民武裝部
第二章 民兵與預備役
第一節 民兵
第二節 預備役
第三章 徵兵
第一節 歷代徵兵
第二節 志願兵役與義務兵役
笫四章 國防教育
第一節 古代國防教育
第二節 近代國防教育
第三節 當代國防教育
第十六篇 政法
第一章 公安派出所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鞏固人民政權
第三節 維護地方治安
第四節 戶口管理
第五節 交通管理
第六節 消防管理
第二章 司法行政管理服務
第一節 司法行政機構
第二節 人民調解
第三節 法制宣傳
第四節 公證工作
第五節 律師工作
第十七篇 民政
第一章 機構與人員
第二章 職能
第一節 行政區劃管理
第二節 地名管理
第三節 基層政權及自治組織
第四節 優撫優待
第五節 退伍安置
第六節 社會救濟
第七節 社會福利
第八節 婚姻管理
第九節 喪葬管理
第十節 收容遣送
第十一節 老齡工作
第三章 經費
第一節 經費來源
第二節 經費支出
第三節 經費監督與審計
第十八篇 教育
第一章 管理機構及人員
第二章 私塾與義學
第一節 私塾
第二節 義學
第三章 幼兒教育
第四章 國小教育
第五章 中學教育
第六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掃盲教育
第二節 農民技術教育
第三節 函授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第十九篇 衛生、文化、體育
第一章 衛生
第一節 機構與隊伍
第二節 防病
第三節 治病
第四節 婦幼老人保健
第五節 愛國衛生
第二章 文化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民眾文化
第三節 文藝創作
第四節 圖書
第五節 檔案
第六節 文物古蹟
第七節 電影、廣播、電視
第三章 體育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場地設施
第四節 體育競賽
第二十篇 民族宗教
第一章 民族
第一節 少數民族來源、分布及習俗
第二節 民族工作與民族政策
第二章 宗教
第一節 教派
第二節 宗教政策
第二十一篇 民俗
第一章 生產民俗
第一節 種植習俗
第二節 養植習俗
第二章 工匠民俗
第三章 交易借貸民俗
第一節 交易習俗
第二節 借貸習俗
第四章 交通運輸民俗
第一節 修橋習俗
第二節 義渡習俗
第五章 生活民俗
第一節 服飾習俗
第二節 飲食習俗
第三節 居住習俗
第四節 行止習俗
第六章 衛生保健民俗
第七章 歲時民俗
第八章 慶弔民俗
第一節 婚嫁習俗
第二節 喪葬習俗
第九章 社團民俗
第一節 家族習俗
第二節 會黨陋俗
第十章 禮儀民俗
第一節 誕禮習俗
第二節 壽禮習俗
第十一章 信仰民俗
第一節 祭祀習俗
第二節 星相占卜
第三節 巫醫巫術
第四節 兆頭禁忌
第二十二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記
劉禹錫
龍膺
楊嗣昌
髡殘
陳啟邁
劉復基
陳孝騫
戴展誠
戴修瓚
陳瑾昆
喻孟日
楊丕業
沈善仁
戴躍本
宋仁壽
李守奎
陳必達
吳杏初
陳芝先
第二章 人物專訪
(一)各界名人
(二)企業能人
第三章 人物名錄
第一節 烈士名錄
第二節 在外工作名人錄
第二十三篇 雜錄
(一)鄉黨委、人大、政府的重要檔案選錄
(二)重大事件專文
(三)故事傳說
(四)詩文選錄
編後記
《南平崗鄉志》協助采編人員名錄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