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滑稽戲

常州滑稽戲

常州滑稽戲,江蘇省常州市傳統戲劇,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常州滑稽戲經常州市批准列入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滑稽戲
  • 非遺級別:市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常州市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歷史淵源,代表劇目,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常州滑稽戲源起於20世紀初葉,是民間多種藝術樣式雜交優生的“混血兒”。它由文明戲中的趣劇、滑稽劇和江南說唱形式的獨腳戲派生、進化,同時繼承了中國各代古典喜劇的傳統,吸收了民族話劇、戲曲、曲藝、魔術、歌舞以及西方喜劇藝術的養料。所以,它又曾被稱為“滑稽話劇”、“什錦歌劇”和“什錦戲”等。
常州滑稽戲早期以獨腳戲、小諧劇等形式演出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各茶館、茶樓及各類遊藝場所。1937年秋,由獨角戲藝人楊天笑、趙寶山在上海組建,取名“天寶劇團”,成為常州滑稽劇團的前生。劇團自組建起便逐步形成了“說唱並重、悲喜交融”的藝術風格。早期的《一碗飯》《一條黃瓜三扁擔》《李阿毛到上海》等一批劇目曾風靡上海灘,湧現了楊天笑、王亞森、盛洪莊、楊梅、小楊天笑、劉東升、殷延平等一批著名演員。後經歷代藝人們的努力,使之由原始的幕表戲進化發展為大型劇本戲,並成為在現代情境下久盛不衰的一個“奇葩”戲種。
上世紀,著名劇作家張宇清創作的《土裁縫與楊小姐》《多情的小和尚》《諸葛亮與小皮匠》《我要做好孩子》等劇目,奠定了常州滑稽戲在中國戲劇界的獨特地位,受到業內專家的廣泛關注。

代表劇目

常州滑稽戲以原創大戲為主,陸續創排了《紅線》《阿拉美麗苑》《全家福》、《飛揚少年》《幸福的紅蘿蔔》《高樓下的小屋》《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滑稽戲作品。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創作生產的《陳奐生的吃飯問題》被列為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戲曲劇本孵化一類扶持劇目,作為江蘇唯一劇目參加了2018年中國戲曲百戲盛典,同時獲得2018年首屆江蘇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並被列為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全國舞台藝術重點創作劇目、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台劇資助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