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進區湟里初級中學是常州市的一所公辦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湟里初級中學
- 簡稱:湟里國中
- 創辦時間:2000年
- 辦學性質:公辦學校
- 學校類別:國中
- 主管部門:武進區教育局
- 現任領導:沈加彬
- 校訓:博文約禮
- 地址: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中學路
辦學沿革,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辦學成果,所獲榮譽,文化傳統,學校領導,
辦學沿革
1942年秋,經熱心民族教育事業的沈九如先生的約請,李一、莊恭天、周卜愚、楊靜庵、虞國棟、楊浩生、周壽庚等11人組成校董會,由沈九如先生任董事長,自此創辦起私立博文中學。學校以“博文”命名,語出《論語》“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行已有恥,博學於文”。
1943年春,因學生眾多,沈九如先生出資修葺西來庵平房20間,供學校使用。1945年春,抗日民主政府為保障師生安全,遷校於建聖庵,並改名為力生中學。1945年9月,遷校於湟里鎮埠頭國小,更名為私立博文初級中學。1946年,沈九如先生捐白米600擔,在湟里鎮油坊橋處又建校舍2幢。秋季,師生遷入新校舍上課。1947年秋,沈九如先生捐白米250擔,添建新校舍一幢。1948年春,沈九如先生捐白米七百餘擔,另建蠶室一座,命名為“萱樓”(即後來的博文樓)。1953年9月,東安國小國中補習班和香泉夜國中同時併入本校。
1956年7月13日,學校性質轉為公立,更名為武進縣湟里初級中學。1959年增設高中部,學校也隨之更名為武進縣湟里中學。1960年,學校建平房44間,供高中部增班之用。1963年9月,高中部撤銷,併入夏溪中學。1968年重又開設高中部。1974年,全校師生在葛莊塘開闢農場25畝,建起校舍7間,作為學農基地。
1980年,湟里中學建起二層樓房10間。1981年9月至1991年10月期間,洋淀國小戴帽的國中部、嘉澤中學的高中部、湟里革新初級中學、後坊初級中學先後併入本校。1985年,學校拆除部分破舊平房,將其翻建成三層樓房14間。1989年,鎮政府、學校共同出資建造兩層樓房9間,作男生宿舍用,在博文樓西側建造三層樓房7間,作女生宿舍之用。1991年,拆除原廚房食堂舊房,在該址上砌三層樓房12間,作為高中教學樓。同年,港胞李海根捐人民幣10萬元,建造了二層樓5間的周庚福圖書樓,至此,原平房教室均改建成教學大樓,舊貌換新顏。
1992年,在湟里鎮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湟里中學成功舉辦了建校五十周年慶典活動,社會各界捐資近30萬元,增添了教學設備,校友李小泉任廠長的武進合纖廠獨家捐資修繕了“博文樓”。同年學校向南征地14.5畝,並在“博文樓”以西又添建三層樓4間樓房,作教工宿舍。為適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創建現代化教育鄉鎮,1994年9月,建造三層10間實驗綜合樓計1160平方米,1996年5月投資54萬元,建造了新餐廳計1157平方米,1997年2月,投資84.5萬元,建造了一幢公寓化的學生宿舍樓三層16間,計1376平方米。同年 10月,校友李長根捐資20萬元,設立湟里中學李長根教育基金獎。
2000年7月,武進市對卜湟地區中學布局作調整,湟里中學高一招生範圍擴大,村前國中併入湟里中學,因此,湟里中學實行初高中分設,分別稱湟里初級中學、湟里高級中學。湟里國中校址仍在湟里鎮中學路,湟里高中大門南移至湟里鎮桃園路。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2000年以來,在湟里鎮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湟里國中辦學條件不斷得到改善:2000年新建博文教學樓,2002年學生餐廳進行翻修,2003年拆除舊博文摟,同年新建金鼎博學樓,2004年新建學生廁所。多媒體教室、學生電腦室、校園網、閉路電視系統、演播系統和廣播系統等現代化設施相繼建成。市級示範圖書館具有藏書和閱覽合為一體的特色。2004年,學校高標準通過“省級示範國中”的驗收。目前,全校有30個班級,1405名學生,106名教職工,校園占地面積53多畝,校舍建築面積13264多平方米,籃球場3面,300米標準田徑場一個。
師資力量
在這繼往開來的8年多時間裡,學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採取一整套嚴格有效的培養措施。一支學科配套合理、師德師風優良、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正在日益形成。目前有中學高級教師申永康、金文華、吳虎良等共16名,常州市骨幹教師卞瑩、李劍南、王全方共3名,武進區骨幹教師萬曉琴、沈文群、崔永琴、冒志華、儲紅偉、姜麗敏共6名。在參加區級及以上的教育教學評比活動中,有二人獲常州市三等獎,有八人獲武進區一等獎,有八人獲區二等獎,有三人獲區三等獎。儲紅偉被評為常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陳培英、王全方被評為常州市“優秀農村中國小教師”,李劍南被評為武進區“優秀教師”。在2004年省級示範國中驗收中,專家組成員共聽了30節課,其中優秀課16節,良好課12節,好課率為93.3%。語文教研組被評為武進區“優秀教研組”,英語教研組被評為常州市“優秀教研組”。
辦學成果
在這繼往開來的8年多時間裡,學校積極實施課程改革,加強教科研究,努力探索學校特色,不斷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究工作。這些年,我們嘗試並開發了《中華美德教育》、《語文大閱讀》、《中華禮儀》、《生命與安全》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其中,《中華禮儀》、《生命與安全》頗具特色。廣大教師積極行動,開展理論學習,上好教改實驗課,逐步轉變了原來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師生之間形成“雙互動”,最佳化課外作業練習。師生觀念更新了,教學效果明顯提高,目前,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占我校老師的4/5,教師還積極撰寫與課題有關的論文參加省、市、區論文競賽,有300多篇論文獲獎。
所獲榮譽
在這繼往開來的8年多時間裡,學校本著“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努力實現“使湟里國中成為武進農村優質學校”的辦學目標,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整體提高。在歷年的升學考試中,我校每年都要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量的優秀學生,2005年,我校獲得了區教育教學質量評估三等獎。2007年,王婧同學以683的高分榮獲武進區第一名。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我校共有8人次獲江蘇省一等獎,有22人次獲江蘇省二等獎,有44人次獲江蘇省三等獎,有3人次獲常州市一等獎,有3人次獲常州市二等獎,有7人次獲常州市三等獎,有4人次獲武進區一等獎,有13人次獲武進區二等獎,有13人次獲武進區三等獎。
建校60多年來,學校堅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的育人宗旨,遵守“博學約禮”的校訓,逐漸形成了“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的校風,“敬業 愛生 嚴謹 開拓”的教風,“博文 樂學 善思 進取”的學風,共培養了初、高中畢業生2萬多名,他們之中有各領風騷的科技精英,自成一格的文藝大師,也有身居要職的黨政領導,保國立功的將軍、英模。萬曉景,上海大學教授,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長,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發表論文100餘篇。臧仲倫,北京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共翻譯版了俄羅斯古典名著1000多萬字。吳志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在腎病醫學上作出了重大貢獻。賀松之,總裝備部指揮技術學院正軍級教授,研究生導師,其主持的研究課題“邏輯程式編譯系統”被鑑定為國內領先水平。陳久金,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發表專題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方伯年,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創編的大型舞劇“牡丹亭”獲廣東省首屆藝術一等獎,舞劇“幽情”獲文化部優秀創作一等獎。仉志培,山東師大音樂系樂器學教研室副主任、教授,長年從事民族樂器二胡的演奏和教育理論的研究,編寫教材6冊,編創樂曲近百篇。儲瑞耕,《河北時報》高級編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其主筆的“楊柳青”專欄獲首屆“中國新聞專欄獎”。潘震宙,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長。李國平,原江蘇省海洋漁業局局長,黨組書記。趙華,原解放軍八六醫院院長。周扣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三部任職,少將軍銜,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總參“人梯獎”。吳海軍,在海口機場為人民民眾財產而壯烈犧牲,被武警總部追記一等功,批准為革命烈士,海南少人民政府授予“特區忠誠衛生”光榮稱號。
撰寫:李虎舵 李劍南 楊代雨 卞 瑩 王全方
整理:金文華 薛國春
審稿:申永康
文化傳統
校訓:博文約禮
校風: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
教風:敬業 愛生 嚴謹 開拓
學風:博文 樂學 善思 進取
辦學理念:育人為本 全面發展
辦學宗旨: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基礎
學校領導
年份 | 校 長 (任職時間) | 副校長 | 教職工數 | 班級數 | 學生數 | 畢業生數 | 備 注 |
1983 | 趙 億 | 盛希生 | 31 | 12 | 635 | 210 | - |
1984 | 盛希生(1984.9~1991.7) | 蔣海坤 | 35 | 11 | 576 | 190 | - |
1985 | 盛希生 | 蔣海坤 | 35 | 9 | 454 | 155 | - |
1986 | 盛希生 | 蔣海坤 | 35 | 10 | 460 | 150 | - |
1987 | 盛希生 | 蔣海坤 | 35 | 11 | 575 | 185 | - |
1988 | 盛希生 | 蔣海坤 | 35 | 12 | 594 | 190 | - |
1989 | 盛希生 | 蔣海坤 | 33 | 12 | 502 | 165 | - |
1990 | 盛希生 | 蔣海坤 | 37 | 12 | 548 | 185 | - |
1991 | 盛希生 | 蔣海坤 | 42 | 11 | 598 | 190 | 1991.9~1998.7在原湟里片視導組任調研員(校長級) |
1992 | 錢來根(1992.9~1993.7) | 蔣海坤 | 40 | 13 | 667 | 220 | - |
1993 | 蔣海坤(1993.9~2002.7) | 何書清 | 44 | 14 | 680 | 225 | - |
1994 | 蔣海坤 | 何書清 | 46 | 14 | 633 | 210 | - |
1995 | 蔣海坤 | 何書清 | 49 | 12 | 529 | 175 | - |
1996 | 蔣海坤 | 何書清 | 43 | 11 | 449 | 146 | - |
1997 | 蔣海坤 | 何書清 | 42 | 10 | 451 | 150 | - |
1998 | 蔣海坤 | 何書清 樂金大 | 42 | 10 | 450 | 150 | - |
1999 | 蔣海坤 | 何書清 樂金大 申永康 | 43 | 11 | 506 | 168 | - |
年份 | 校 長 (任職時間) | 副校長 | 教職工數 | 班級數 | 學生數 | 畢業生數 | 備 注 |
2000 | 蔣海坤 | 申永康 何書清 金文華 | 111 | 33 | 1680 | 551 | - |
2001 | 蔣海坤 | 申永康 何書清 金文華 | 109 | 36 | 1898 | 622 | (2002.9~2004.7)校黨支部書記 |
2002 | 申永康 (2002.9~ | 金文華 何書清 吳虎良 | 114 | 36 | 1855 | 608 | - |
2003 | 申永康 | 金文華 何書清 吳虎良 | 113 | 36 | 1903 | 630 | - |
2004 | 申永康 | 金文華 何書清 吳虎良 | 113 | 35 | 1736 | 563 | - |
2005 | 申永康 | 金文華 何書清 吳虎良 | 113 | 33 | 1607 | 533 | 2005.9始申永康擔任校黨支部書記 |
2006 | 申永康 | 金文華 何書清 吳虎良 | 113 | 31 | 1542 | 512 | - |
2007 | 申永康 | 金文華 何書清 吳虎良 | 111 | 30 | 1432 | 4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