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科技廳、教育廳指導下,在常州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圍繞“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院所企共贏”的發展目標,常州市科教城管委會與中科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與產業化中心、南京大學常州高新技術研究院、東南大學常州研究院、常州九所高校、武進高新區管委會共同合作,努力推進常州市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科技園)的建設。科技園採取“政府引導、多方合作、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企業化運作、滾動式發展”的建設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把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和創新體系的持續發展,努力使科技園建設成為高校院所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基地、高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
- 區域類別:科技園區
- 園區地點:常州市
- 占地面積:5500畝
簡介,規劃布局,創業孵化區,產業拓展區,管理機構,協作單位,技術研發平台,科技創業平台,國際科技合作平台,科技園政策,入駐機構範圍條件,入駐機構工作流程,入駐機構服務要求,地址,
簡介
科技園建設進度分為3個階段:
(1)建設起步期。2006-2007年,制定科技園總體規劃,組建管理機構,吸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科技人才進駐科技園。孵化用房面積達3.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總數達30家。
(2)快速成長期。2008年,集聚各種資源,完善配套功能,吸引海內外高科技創業團隊和項目進駐孵化。孵化用房面積達10.2萬平方米,在孵企業總數達80家。
(3)發展完善期。2009-2010年,進一步完善科技園創新創業環境,提升擴大科技園品牌效應,引進大批國內外創新企業、創業人才集聚園區,在孵企業總數達200家。
規劃布局
科技園推行在常州科教城、武進高新區建立“一園兩區”的發展格局,在創新創業環境的建設上充分積聚創業優勢和產業優勢,實現聯動雙贏發展。
創業孵化區
“創業孵化區”設在常州科教城。目前,科教城占地5500畝,完成建築面積198萬平方米,其中科技研發及配套用房約20萬平方米,在建工程近10萬平方米。2007年度完成遠宇科技研發大樓、科研2號樓、汽車實訓樓及學院體育館等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開工建設科研3號樓、專家公寓4號樓、江蘇工學院國際交流中心大樓近10萬平方米,初步建成了環境優美、各項設施基本配套的教育園區和部分現代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同時啟動規劃建設二期建築面積為23萬平方米的創新企業孵化基地和三期80萬平方米的常州國際創新基地。
產業拓展區
“產業拓展區”設在武進高新區。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常州“一體兩翼”發展的南翼,高新區總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已開始實施66平方公里區域的開發建設。園區由中國著名規劃大師時匡先生(蘇州工業園區總設計師)擔綱設計,整體規劃以科學、人性為主旨。功能布局合理,園區規劃有電子科技板塊、機械裝備板塊、物流倉儲板塊、中心商貿板塊以及居住休閒板塊,道路規劃科學,客貨分流,路網層次分明。按照城市功能配套各類設施,高新區內設有中央商貿區,並在800米和2000米半徑內分別設立便利中心和鄰里中心,提供以人為本的功能服務,充分保證生活的舒適性和便利性。圍繞科技園在孵企業需求,武進高新區還制定了扶持政策,規劃了畢業企業產業化基地,進一步推動大學科技園科技成果與武進高新區產業的嫁接,促進武進高新區高新技術主導產業的發展。
管理機構
科技園的日常運行管理機構“常州市大學科技園管理中心”已由常州市科教城管委會註冊完成,中心為自收自支型事業單位,註冊資本金300萬元,編制20人。中心堅持以“Yes, we can!”為運營發展理念,重點圍繞我市五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市場化機制承擔科技園招商引資、招科引智、項目開發、成果轉化、風險投資等工作,探索建立工作聯動機制。
目前已形成主任1名,副主任1名,科員10名的管理團隊,管理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占91%,下設招商部、項目部、服務部、信息中心、辦公室等5個職能部門,努力打造一支年齡輕、學歷高、知識結構合理,精通成果孵化、科技管理、招商引資、資本運作的人才隊伍。中心制定了《常州市大學科技園管理中心員工管理手冊》,以規範日常管理及運作。
協作單位
科技園名稱 常州市大學科技園
依託單位 常州市科教城管委會
武進高新區管委會
中國科學院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
南京大學常州高新技術研究院
東南大學常州研究院
江蘇工業學院
江蘇技術師範學院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常州工學院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技術研發平台
目前科技園已經引進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在園內設立了10多家公共研發機構;建立了現代設計與製造中心等公共技術共享平台,引進了DIXI的4軸臥式加工中心,MIKRON超高速5軸聯動立式加工中心等5台世界頂級的高速精密加工設備;擁有各類研究所、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50多家,在裝備製造、自動化、機器人、電動汽車、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等領域,具備較強的研發力量。
科技創業平台
目前科技園內高級職稱的人才達到1704人,博士335人,碩士1900多人,本科生10.7萬多人,為科技園及區域科技創新提供了豐富的、各個層次的人才。科技園積極吸引海外歸國人才、大學大院大所的科技人員以及本地人才到此創業,目前園內在孵企業55家,其中常州領軍型海歸人才及團隊23個,江蘇省創新創業團隊2個。
國際科技合作平台
圍繞正在建設的江蘇省重點科技平台項目——國際化先進制造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園與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美國、加拿大、 英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開展合作,已經建有與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合作的中俄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國際合作研發機構。
科技園政策
入駐機構範圍條件
(一)科技研發機構
1.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引進的國內外名院名校名所。
2.科研單位獨立成立或與企業聯合成立並為產業發展提供公共技術服務的研發機構。
3.自主研發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的科研機構。
4.對本地特色產業發展有引領作用的研發機構。
5. 由國內外領軍型科技人才或團隊創辦的研發機構。
6. 其他。
各類入駐的科研機構必須有可行性建設發展規劃,有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有科研項目或科技成果,有科學創新的運作機制,有相應的科研設備和條件並辦理法人註冊登記。
(二)科技服務機構
1. 從事科技信息諮詢、技術評估交流、科技成果轉化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
2. 從事專利、商標等智慧財產權系列服務和從事創業風險投資、信用擔保等金融服務的專業機構。
3. 從事有特色的創意設計、專業設計及外包服務的機構。
4. 從事分析測試、技術標準檢驗檢測、提供儀器設備等條件服務的機構。
5. 為科技型創新創業的孵化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的中介機構。
6. 其他。
各類入駐的科技服務機構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服務工作方案,有專業的穩定的服務團隊,有從業資質和工作基礎,有市場化運行的管理機制並辦理法人註冊登記。
(三)企業研發經營總部
1. 國內外跨國企業集團公司的研發經營總部。
2. 省級以上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經營總部。
3. 有高成長性、在行業內處於領先位置的科技企業的研發經營總部。
4. 其他。
各類入駐的企業(研發)總部必須有可行性建設發展規劃,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集中的或建有獨立的科研用房。
(四)科技孵化企業
1. 科研機構以技術等無形資產入股與本地企業聯合創辦的孵化企業。
2. 科技人員和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員,以自主研發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科技成果轉化創辦的孵化企業。
3. 本地骨幹企業研發或引進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創辦的孵化企業。
4. 各類入駐的科技孵化企業從事研究開發生產的項目或產品應屬於科技部等部門印發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範圍,項目產品的經營收入應占企業年收入的50%以上。
入駐機構工作流程
(一)洽談合作意向
由科技發展處負責與意向入駐機構進行雙向交流、實地考察、明確需求、了解政策、合作洽談。
(二)論證建設方案
由擬入駐機構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建設發展規劃(草案)。由科技發展處組織對建設發展規劃(草案)進行論證。
(三)報批建設方案
由管委會組織評審組,負責對建設發展規劃(草案)的審核工作,並研究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
(四)簽訂正式協定
由科教城管委會和擬入駐機構按照建設發展規劃的要求,簽訂正式協定,雙方共同遵照執行。
(五)代理入駐手續
由創新服務中心與入駐機構簽訂入駐契約,協同培訓管理中心和物業公司開展一條龍服務,辦理註冊登記、工作場地、生活後勤等具體入駐手續。
入駐機構服務要求
(一)凡入駐科教城的機構和企業,均為管委會工作和服務的主要對象,每位工作人員必須強化服務意識、講究服務方法、提高服務效能。
(二)各處室、各部門要按照管委會要求,認真制定為入駐機構服務的職責和制度,互相配合,規範有序,共同營造和諧、優美的工作環境。
(三)管委會每年召開一次入駐機構座談會,傾聽意見和建議,發現情況和問題,及時協調處理,積極改進工作。
(四)要切實關心入駐機構科技人員的思想和生活,適當組織文體活動,勞逸結合,豐富業餘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五)根據實際情況,管委會每年開展一次“創先評優”活動,對成績突出的入駐機構和科技人員予以表彰和獎勵,調動積極性,多作新貢獻。
地址
地址:常州市常武中路801號
郵編:21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