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五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0餘項,總經費累計超過3600萬元,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近20項,總經費達600餘萬元;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總經費累計達400餘萬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ESI資料庫熱點論文3篇、高被引論文19篇,1篇論文獲得2018年IET年度優秀論文獎,1篇論文獲得2019年第四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出版學術專著4部,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0餘件,省部級科研獲獎近10項。主辦、承辦國際或全國性學術會議2次,在國際或全國性學術年會上做大會主題報告5次,邀請境外專家講座報告20餘次。包伯成教授入選2020、2021、2022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所獲榮譽
截止2022年4月,全院有在校學生1471人,其中本科生1302人,研究生169人。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近三年來,獲得國家級獎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1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銅牌6枚;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美國大學生建模比賽成功參與獎2項;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中國大學生起重機創意大賽二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2020機甲大師對抗賽(線上)三等獎3項;全國大學生智慧型汽車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三等獎2項;中國國際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銅獎1項;“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之“金磚國家青年創客大賽”二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1項。
專業介紹
自動化專業
一、專業介紹簡介
常州大學
自動化專業設立於1994年,作為一本專業, 是與計算機、化工、機械、電子等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經多年建設,2012年被評為江蘇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入選專業,2018年常州大學創新創業示範專業建設點,2019年通過校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本專業主要培養方向為工業過程智慧型監控、智慧型檢測及運動控制,軟硬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動手並重,培養提升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
(1)以信息理論、控制理論、系統最佳化理論為專業核心知識,以管理決策、人工智慧、機器人、數據融合等理論與系統套用技術為專業前沿知識;
(2)理論與專業基礎紮實:課程設定知識面寬,專業教學理論緊密聯繫實際,畢業生具備較強解決自動化工程中設計、控制、生產管理及科技研發中相關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3)實踐與創新能力強: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套用與綜合能力的訓練,加強機、電、人工智慧一體化的套用,重視大學生課外創新活動,工程實踐與科技創新比賽,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辦學定位:根據國家信息化的發展和社會對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結合我校石油化工背景和地方智慧型製造名城優勢,體現“卓越工程師”教育理念下新工科套用型人才培養的原則,重在培養適應國家智慧型製造發展規劃、石油石化行業乃至長三角特色產業需求,就業與適應能力突出,與自動化企業、製造企業、電子、能源等企業展開密切合作,能夠支撐、適應、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
二、培養要求
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地方,面向
長三角地區智慧型製造裝備和石油石化行業自動化技術發展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想信念堅定、愛國情懷深厚、品德修養高尚、科學研究能力強、創新意識強、國際視野寬,能在工業過程控制、機器人運動控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信息處理等相關領域從事設計開發、系統集成、運行維護和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五年左右預期能夠具有如下能力:
目標1: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遵守國家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目標2:能勝任自動化相關領域的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工作,能創造性地解決該領域的工程問題;
目標3:能在一個設計、生產或科研團隊中擔任組織、管理角色;
目標4:能夠掌握學科國內外前沿動態,通過終身學習渠道提升自我能力,適應職業發展。
畢業要求:
要求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於解決自動化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要求2:問題分析:能夠套用數學、自然科學和自動化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自動化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要求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自動化系統,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本專業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要求4:研究:能夠基於自動化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自動化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模型、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要求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自動化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開發、數據分析、系統建模等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自動化領域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自動化專業相關的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要求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自動化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要求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自動化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要求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要求10:溝通: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熟練掌握一門外語,並具備一定的自動化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要求11:項目管理:掌握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理解工程活動中涉及的重要經濟與管理因素,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套用。
要求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夠追蹤自動化領域發展動態,具備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要求13:身心健康:具備勞動、審美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課程體系
(一)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課程必修課(應修65.5 學分)
72540051思想道德與法治2.5
7233005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5
7237009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5
7M03006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3
7250005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5
72451011 形勢與政策2.0
72460021 就業指導1.0
53021-2# 高等數學(一)9.5
50030041 線性代數2.0
51010051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2.5
53051-2# 大學物理6.0
53061-2# 大學物理實驗2.5
40171-2# 大學計算機基礎及C程式設計5.0
76021-4# 大學英語10.0
99011-4# 體育4.0
7243004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
99511-2# 軍事理論2.0
6G280041 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 2.0
94010021 國家安全教育 1.0
94020021 勞動教育1.0
通識課程選修課(應修6.0學分)
中國共產黨簡史(1.0)(限選)
藝術素養類(2.0)(限選)
紅色文化類(1.0)(限選)
人文素養類(1.0)
科學素養類(1.0)
安全與法律法規類(1.0)
跨文化與國際視野類(1.0)(限選)
創新創業類(1.0)
(二)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必修課(應修39學分)
42040021 自動化導論1.0
45030083 電路分析 4.0
45040083 模擬電子技術 4.0
45050083 數字電子技術 4.0
51050041 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2.0
43570063 PLC技術 3.0
43340073 自動控制原理 3.5
46260083自動化專業單片機原理及套用3.0
42060063 檢測技術 3.0
43040063 電機學3.0
42210053 控制系統仿真 2.5
43740053 電氣控制技術 2.5
43230053 現代控制理論 2.5
43660023 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1.0
專業基礎選修課(應選修5.0學分)
43910043 Python程式設計 2.0
43410043 Matlab程式設計 2.0
44020043 電氣製圖與CAD 2.0
45090063 電力電子技術 3.0
45180063 嵌入式系統開發及套用3.0
43550041 自動化專業外語2.0
14060063 過程工程基礎 3.0
43310043 組態軟體 2.0
(三)專業課程專業必修課(應修14.5學分)
43130043 計算機控制技術2.0
43080063 過程控制系統及套用 3.0
42120041 控制工程系統設計2.0
45100043 機器視覺及套用 2.0
43270063 運動控制系統及套用 3.0
44690053 DCS與現場匯流排技術2.5
專業選修課(應選修5.0學分)
42070053 電機拖動控制系統2.5
47280043 智慧型機器人基礎 2.0
43560043 信號採集與處理2.0
43870043 自動化人工智慧2.0
43820043 工業自動化電氣設計2.0
(四)實踐環節(應修45學分)
軍訓2.0
Python語言課程設計1.0
電氣實習1.0
電子工藝學(一)1.0
電子工藝學(二)1.0
電子工藝學(三)1.0
認識實習1.0
PLC課程實習 2.0
單片機智慧型系統實習 2.0
控制系統仿真實習1.0
工業自動化電氣設計實習 2.0
工業過程智慧型監控綜合實訓 3
智慧型檢測及運動控制綜合實訓3
畢業實習2.0
畢業設計16.0
創新創業與競賽活動 3.0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 2.0
第二課堂實踐1.0
四、專業核心課程
自動控制原理、現代控制理論、檢測技術、電機學、
PLC技術、過程控制系統及套用、運動控制系統及套用、單片機原理與套用、計算機控制技術、電氣控制技術、
DCS與現場匯流排技術
五、跨學科課程
電氣製圖與
CAD、電力電子技術、過程工程基礎、信號採集與處理
六、科教/產教融合課程
工業過程智慧型監控綜合實訓,智慧型檢測與運動控制綜合實訓
七、就業與職業發展
就業領域:
本專業的就業領域涉及信息產業、化工工業、電子工業、高端製造業等自動化相關的現代工業,畢業生可從事面向石化、電子信息、智慧型機械裝備、新能源、
現代物流、
智慧城市、
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科研、開發、設計、生產及管理。
研究生階段學習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繼續在控制理論與控制科學、
電氣自動化、
控制工程等一級學科的相關二級學科專業碩士研修。
職業發展本專業工作領域:
信息自動化及相關領域企業單位的生產、研發、質檢部門經理、技術骨幹;高校、研究機構等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教學、科研人員。
八、學制與學位
四年制,工學學士。
物聯網專業
一、專業介紹簡介:
本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電子技術、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邊緣科學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套用型學科。專業立足於信息大類知識培養體系,注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套用創新能力培養。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研究從感知層(包括
感測器、
射頻識別、核心控制等)、網路層(包括
感測網路、
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等)到以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為基礎,面向產業和行業套用的套用層相關的理論和工程套用問題,重點突出實踐能力和套用創新能力的培養。辦學定位:結合我校辦學特色,以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相關專業認證標準為基本標準,培養面向江蘇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本專業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二、培養要求1.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地方,面向網際網路+各類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想信念堅定、愛國情懷深厚、品德修養高尚、科學研究能力強、創新意識強、國際視野寬,能在各類需要信息採集與套用的相關領域從事數據採集、通信、存儲及移動套用等工作,尤其在智慧型工廠、
智慧型家居、
智慧型交通和智慧型環保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五年左右預期能夠具有如下能力:
目標1: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目標2:能勝任各類需要信息採集與套用領域的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工作,能創造性地解決物聯網專業領域的工程問題;
目標3:能與同事、專業客戶和公眾進行有效溝通,適應獨立和團隊的工作環境,能在一個設計、生產或科研團隊中擔任組織、管理角色。
目標4:能夠掌握學科國內外前沿動態,通過終身學習渠道提升自我能力,不斷更新和調整自身的核心知識和能力,適應技術進步、職業發展和社會發展,快速適應各類崗位工作,適應職業發展。
1. 畢業要求
要求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物聯網專業知識用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
要求2:問題分析:能夠套用數學、自然科學和物聯網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要求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物聯網系統,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本專業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要求4:研究:能夠基於物聯網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模型、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要求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物聯網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開發、數據分析、系統建模等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物聯網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要求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物聯網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要求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物聯網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要求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要求10:溝通: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物聯網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要求11: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物聯網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套用。
要求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具有勞動、審美能力,讓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要求13:知行合一:具有知行合一、注重實踐的勞動參與意識;具有善於發現、理解和欣賞美的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具有強健體魄、健康心態,擁有拼搏精神和健全人格。
二、課程體系
(一)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課程必修課(應修65.5 學分)
72540051 思想道德與法治(2.5)
7250006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5)
7233006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5)
7237005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5)
7M03006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3.0)
72451-8#形勢與政策(2.0)
76021-4# 大學英語(10.0)(與大學日語選一)
77271-4# 大學日語(10.0)(與大學英語選一)
6G281-2# 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2.0)
94010021 國家安全教育(1.0)
94020021 勞動教育(1.0)
99011-4# 體育(4.0)
7243004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
72460021 就業指導(1.0)
99511-2# 軍事理論(2.0)
4A581-2# 大學計算機基礎及C程式設計(5.0)
53051-2# 大學物理(6.0)
53061-2# 大學物理實驗(2.5)
51010051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2.5)
53021-2# 高等數學(一)(9.5)
50030041 線性代數(2.0)
通識課程選修課(應修6.0學分)
中國共產黨簡史(1.0)(限選)
藝術素養類(2.0)(限選)
紅色文化類(1.0)(限選)
跨文化與國際視野類(1.0)(限選)
人文素養類(1.0)
科學素養類(1.0)
創新創業類(1.0)
安全與法律法規類(1.0)
(二)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必修課(應修42.5學分)
49010043 物聯網導論(1.0)
48210063 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3.0)
45050083 數字電子技術(4.0)
40800073 數據結構(3.5)
41370073 資料庫系統原理(雙語)(3.5)
45360063 感測器與檢測技術(3.0)
45070083 單片機原理及套用(4.0)
41080063 Java程式設計(3.0)
49040043 RFID技術與套用(2.0)
44560063 信號與線性系統(3.0)
44360073 數位訊號處理(3.5)
45440063 無線感測器網路(3.0)
4B210063 嵌入式系統開發及套用(3.0)
49350063 數字圖像處理(3.0)
專業基礎選修課(應選修6.5學分)
50630061 離散數學(3.0)
37210021 環境保護概論(1.0)
41410063 面向對象程式設計(C++)(3.0)
36010021 安全技術概論(1.0)
44090063 EDA技術(3.0)
41860073 計算機網路(3.5)
44410063 通信原理(3.0)
43660023 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1.0)
48950021 雲計算基礎(1.0)
48030043 人工智慧基礎(2.0)
41820063 軟體工程(3.5)
(三)專業課程專業必修課(應修11.0學分)
48250063 物聯網套用開發框架技術(3.0)
48320043 物聯網套用前端開發技術(2.0)
45260043 物聯網套用開發基礎(2.0)
49240043 智慧型家居物聯網技術(2.0)(含創新創業教育模組)
49250043 物聯網系統設計及套用(2.0)(含創新創業教育模組)
專業選修課(應修5.0學分)
44050063 DSP控制器原理(3.0)
45820061 無線通信技術及套用(3.0)
43410043 Matlab程式設計(2.0)
4C180043 EDA技術高級套用(2.0)
45450043 軟體測試技術(2.0)
42380063 Java高級套用(3.0)
41080063 高級資料庫編程(3.0)
(三)實踐環節(應修43.5學分)
軍訓2.0
認識實習1.0
電子工藝學3.0
Java課程設計2.0
RFID實訓2.5
物聯網套用項目工程實訓2.0
物聯網套用技術綜合實習3.0
智慧型家居物聯網項目實訓 2.5
企業項目實訓2.5
畢業實習2.0
畢業環節16.0
體育健康標準輔導測試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2.0
第二課堂實踐(1.0)
三、專業核心課程
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原理(雙語)、感測器與檢測技術、
Java程式設計、無線感測器網路、
RFID技術與套用、信號與線性系統、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數字圖像處理。
四、跨學科課程
單片機原理及套用、RFID技術與套用、無線感測器網路。
五、科教/產教融合課程
物聯網套用開發框架技術、物聯網套用前端開發技術、物聯網套用開發基礎、智慧型家居物聯網技術、物聯網系統設計及套用。
六、就業與職業發展
就業領域:
本專業的就業領域涉及信息技術交叉學科,貫穿物聯網產品製造,系統集成與軟體開發,以及物聯網套用服務的整個產業鏈。就業領域覆蓋專業晶片設計與製造,
嵌入式系統開發,感知器件與控制設備生產,網路設備生產,無線通信設備生產,信息安全設備生產,系統解決方法設計,系統集成與軟體開發,物聯網運營服務,移動通信運營服務,
網際網路服務,高性能計算服務和信息安全服務等。
研究生階段研修學科: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繼續在物聯網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等相關二級學科碩士專業研修。
職業發展預期:
物聯網及相關領域企業單位的生產、研發、測試硬體和軟體工程師、技術骨幹;高校、研究機構等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教學、科研人員。
七、學制與學位
四年制,工學學士。
電子科學與技術
一、專業介紹簡介:
常州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於2003年,前身是套用物理專業,2006年更名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經多年建設,2007年獲凝聚態物理碩士點,2016年獲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2018年至2020年均獲批江蘇省高等學校“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培養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領域人才。2019年與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合辦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4+0項目,培養晶片設計領域人才,同年受理國家工程教育認證。
截止2022年,有在校生220餘人,專職教師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講師5人,博士學位比例為100%,7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3人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校內依託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和電子信息技術實驗中心,另擁有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積體電路製造工藝實驗室、積體電路封裝和測試實驗室、專業基礎實驗室4個專業教學實驗室,總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金額近1000萬元。校外依託青島青軟基地,擁有一批雙角色工程師,其中高級工程師18人,工程師2人,均具有10年以上企業項目開發經驗,並在教育培訓行業有三年以上的授課經驗。
辦學定位:
結合我校“大工程觀”人才培養特色,依據“卓越工程師”教育理念,在新工科建設模式下,培養適應微電子和積體電路行業乃至區域社會經濟建設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 。
二、培養要求
培養目標:本專業立足地方,面向半導體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想信念堅定、愛國情懷深厚、品德修養高尚、創新意識強、國際視野寬,能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生產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尤其在積體電路設計、微電子工藝等領域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五年左右預期能夠具有如下能力:
目標1: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遵守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目標2:能勝任電子科學與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工作,能創造性地解決積體電路設計、微電子工藝等領域的工程問題。
目標3:能在一個設計、生產或科研團隊中擔任組織、管理角色。
目標4:能夠掌握學科國內外前沿動態,通過終身學習渠道提升自我能力,適應職業發展。
畢業要求: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用於解決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問題分析:能夠套用數學、自然科學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並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研究:能夠基於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科學原理並採用科學方法,對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並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程實踐和積體電路設計、微電子工藝領域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溝通:能夠就積體電路設計和微電子工藝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項目管理:理解並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套用。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具有知行合一、注重實踐的勞動參與意識;具有善於發現、理解和欣賞美的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具有強健體魄、健康心態,擁有拼搏精神和健全人格。
三、課程體系
(一)通識教育課程
1. 通識課程必修課(應修65.5 學分)
72410061 思想道德與法治(2.5)
7233006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5)
7237010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5)
7M03006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3.0)
7250006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5)
72451041 形勢與政策(2.0)
72460021 就業指導(1.0)
6G280041 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2.0)
53021-2#高等數學(一)(9.5)
50030041 線性代數(2.0)
51010051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2.5)
53051-2#大學物理(6.0)
53061-2#大學物理實驗(2.5)
40201-2#大學計算機及C程式設計(5.0)
76021-4#大學英語(10.0)
99011-4# 體育(4.0)
72430043 大學生心理健康(2.0)
99511-2# 軍事理論(2.0)
94010021 國家安全教育(1.0)
94020021 勞動教育(1.0)
2. 通識課程選修課(應修6.0學分)
中國共產黨簡史(限選)(1.0)
人文素養類(1.0)
藝術素養類(限選)(2.0)
科學素養類(1.0)
安全與法律法規類(1.0)
跨文化與國際視野類(限選)(1.0)
紅色文化課(限選)(1.0)
勞動教育類(1.0)
(二)學科(專業)基礎課程
1. 專業基礎必修課(應修39.5學分)
20030063 工程製圖與CAD(3.0)
45030083 電路分析(4.0)
53440013 電子科學與技術導論(0.5)
52200061 複變函數與數理方程(3.0)
45040083 模擬電子技術(4.0)
52300061 量子力學(3.0)
52100061 固體物理學(3.0)
45050083 數字電子技術(4.0)
52270061 半導體物理學(3.0)
52290061 半導體器件原理(3.0)
53270063 信號與線性系統(3.0)
52150045 專業基礎實驗(2.0)
52210071 微電子工藝原理與技術(3.0)
53500011智慧財產權概論(0.5)
53510011電子技術經濟與管理(0.5)
2. 專業基礎選修課(應選修7.0學分)
53020041 Matlab程式設計(2.0)
52240041 專業英語(2.0)
52010061 MEMS技術(3.0)
53290063 數位訊號處理(3.0)
52050041 薄膜材料及製備技術(2.0)
53460063 版圖設計基礎(3.0)
53480041 CMOS電路與布局(2.0)
53280063 通信原理(3.0)
53430031 文獻檢索(1.5)
(三)專業課程
1. 專業必修課(應修13.0學分)
52140061 積體電路設計(3.0)
53450061 VLSI設計基礎(3.0)
53490063 全定製積體電路設計(3.0)
52030085 專業實驗(4.0)
2. 專業選修課(應選修4.0學分)
53330041 太陽能電池原理與技術(2.0)
52350041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2.0)
53470043 Linux作業系統(2.0)
53360043 積體電路工藝與器件模擬(2.0)
(四)實踐環節(應修45.0學分)
體育健康標準輔導測試(不計學分)
創新創業與競賽活動(2.0)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2.0)
勞動教育實踐(不計學分)
課外體育鍛鍊(不計學分)
講座(不計學分)
暑期社會實踐(不計學分)
軍訓(2.0)電子工藝學(一)(1.0)
電子工藝學(二)(1.0)
電子工藝學(三)(1.0)
認識實習(1.0)
C語言課程設計(2.0)
Matlab套用軟體實習(2.0)
課程設計:積體電路設計(2.5)
課程設計:CMOS電路與布局(2.0)
課程設計:全定製積體電路設計(3.0)
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訓(4.5)
畢業實習(2.0)
畢業設計(論文)(16.0)
第二課堂實踐(1.0)
四、專業核心課程
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半導體物理學,半導體器件原理,微電子工藝原理與技術,積體電路設計,
VLSI設計基礎,全定製積體電路設計。
五、跨學科課程
數位訊號處理,版圖設計基礎,薄膜材料及製備技術,
MEMS技術,通信原理,太陽能電池原理及技術,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Linux作業系統。
六、科教/產教融合課程
CMOS電路與布局,全定製積體電路設計,企業級項目開發實訓
七、就業與職業發展
就業領域:
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在半導體、微電子、積體電路等相關領域從事生產、設計、管理、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等工作。
研究生階段研修學科: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繼續攻讀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物理電子學、積體電路工程、光電信息材料、
凝聚態物理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
職業發展預期:
半導體、微電子和積體電路等相關領域企業單位的生產、研發、質檢、管理等部門經理和技術骨幹。
八、學制與學位
四年制,工學學士學位。
積體電路設計與系統
一、專業介紹簡介:
常州大學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始建於2021年,專業有專職教師9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中級5人,博士學位比例為89%,1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1人為江蘇省雙創人才,1人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1人為江蘇省海外高層次人才,1人為江蘇省科技副總,1人為江蘇省積體電路技術專家,2人為常州市領軍型創新人才,1人為常州市積體電路技術專家。校內依託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和電子信息技術實驗中心,另擁有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積體電路工藝實驗室、專業基礎實驗室3個專業教學實驗室,總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金額近1000萬元。辦學定位:結合我校“大工程觀”人才培養特色,依據“卓越工程師”教育理念,在新工科建設模式下,培養適應積體電路行業乃至區域社會經濟建設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
二、培養要求
1. 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地方,面向積體電路行業發展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想信念堅定、愛國情懷深厚、品德修養高尚、科學研究能力強、創新意識強、國際視野寬,能在積體電路等相關領域從事系統設計、產品研製、技術開發和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尤其在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五年左右預期能夠具有如下能力:
目標1: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遵守社會主義國家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目標2:能勝任積體電路相關領域的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工作,能創造性地解決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等領域的工程問題;
目標3:能在一個設計、生產或科研團隊中擔任組織、管理角色;
目標4:能夠掌握學科國內外前沿動態,通過終身學習渠道提升自我能力,適應職業發展。
2.畢業要求
要求1: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積體電路專業知識用於分析和解決積體電路複雜工程問題。
要求2:能夠套用數學、自然科學和積體電路學科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並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積體電路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要求3: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對積體電路的複雜工程問題設計、最佳化解決方案和相應的單元模組,並在各個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要求4:能夠基於積體電路學科的原理和方法,對積體電路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選擇研究路線,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與解釋、並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要求5:能夠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對積體電路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預測與模擬等,並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能理解、分析、評價積體電路中的工程實踐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要求7:能理解和評價針對積體電路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要求8: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在積體電路各類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要求9:能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並能套用積體電路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進行項目管理。
要求10:能夠就積體電路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要求11:理解並掌握積體電路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並能在多學科環境中套用。
要求12: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特別是在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領域具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要求13:具有勞動、審美能力,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課程體系
(一)通識教育課程
1. 通識課程必修課(應修65.5 學分)
72540051 思想道德與法治(2.5)
7233006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5)
72360101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5)
7M03006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3.0)
7250006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5)
72451-8# 形勢與政策(2.0)
72460021 就業指導(1.0)
6G281-2# 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2.0)
53021-2# 高等數學(一)(9.5)
50030041 線性代數(2.0)
51010051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2.5)
53051-2# 大學物理(6.0)
53061-2# 大學物理實驗(2.5)
4A581-2# 大學計算機及C程式設計(5.0)
76021-4# 大學英語(10.0)
99011-4# 體育(4.0)
7243004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
99510041 軍事理論(2.0)
94010021 國家安全教育(1.0)
94020021 勞動教育(1.0)
2. 通識課程選修課(應修6.0學分)
中國共產黨簡史(1.0)(限選)
藝術素養類(2.0)(限選)
紅色文化類(1.0)(限選)
人文素養類(1.0)
科學素養類(1.0)
安全與法律法規類(1.0)
創新創業類(1.0)
跨文化與國際視野類(1.0)(限選)
(二)學科(專業)基礎課程
1. 專業基礎必修課(應修34.0學分)
54160051 積體電路CAD(2.5)
45030083 電路分析(4.0)
4F110013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導論(1.0)
54040061 現代物理基礎(3.0)
45040083 模擬電子技術(4.0)
45050083 數字電子技術(4.0)
52290061 半導體器件原理(3.0)
53270063 信號與線性系統(3.0)
52150045 專業基礎實驗(2.0)
52210071 微電子工藝原理與技術(3.5)
52140041 積體電路設計(2.0)
53450041 VLSI設計基礎(2.0)
2.專業基礎選修課(應選修7.5學分)
52240041 專業英語(2.0)
54030061 微納加工與製造(3.0)
53290053 數位訊號處理(2.5)
53280053 通信原理(2.5)
53550041 積體電路晶片失效分析(2.0)
(三)專業課程
1. 專業必修課(應修9.0學分)
53560061 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技術(3.0)
53450041 模擬積體電路設計(2.0)
52030045 專業實驗(2.0)
53510041 數字積體電路設計(2.0)
2.專業選修課(應選修4.0學分)
52010041 MEMS技術(2.0)
53570041 積體電路光刻技術(2.0)
53360043 積體電路工藝與器件模擬(2.0)
53540041 積體電路封裝與測試(2.0)
(四)實踐環節(應修54.0學分)
體育健康標準輔導測試(不計學分)
創新創業與競賽活動(3.0)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2.0)
勞動教育實踐(不計學分)
課外體育鍛鍊(不計學分)
講座(不計學分)
暑期社會實踐(不計學分)
軍訓(2.0)
電子工藝學(一)(1.0)
電子工藝學( 二 )(1.0)
電子工藝學(三)(1.0)
認識實習(1.0)
C語言課程設計(2.0)
專業實驗實習(3.0)
課程設計:積體電路工藝與器件模擬(2.0)
課程設計:積體電路CAD(3.0)
課程設計:VLSI設計基礎(3.0)
課程設計:積體電路設計(3.0)
課程設計:模擬積體電路設計(4.0)
課程設計:數字積體電路設計(4.0)
畢業實習(2.0)
畢業設計(論文)(16.0)
第二課堂實踐(1.0)
四、專業核心課程
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半導體器件原理、信號與線性系統、微電子工藝原理與技術、VLSI設計基礎、積體電路設計、數字積體電路設計、模擬積體電路設計、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技術。
五、跨學科課程
微納加工與製造、MEMS技術、積體電路封裝與測試。
六、科教/產教融合課程
積體電路晶片失效分析、積體電路工藝與器件模擬。
就業與職業發展就業領域
本專業的畢業生能在積體電路等相關領域從事生產、設計、管理、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等工作。
研究生階段研修學科: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繼續攻讀電子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工程、電子信息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
職業發展預期:
積體電路等相關領域企業單位的生產、研發、質檢、管理等部門經理和技術骨幹。
七、學制與學位
四年制,工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