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宗強

一、個人簡介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阿拉善荒漠生態水文試驗研究站助理研究員常宗強
出生年月:1974年1月
籍貫:甘肅會寧
學位職稱:博士學位助理研究員
學歷:研究生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專業:自然地理學
研究方向:乾旱區生態水文及碳循環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93年9月~1997年7月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水土保持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9年10月~2000年3月芬蘭林研所進行“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與實踐”培訓。
2001年9月~2004年7月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攻讀森林經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4年9月~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生。
2005年4月至今,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水土資源研究室,研究實習員;
1997年7月~2004年9月甘肅省張掖祁連山水源林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二、科研項目
主持項目與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特殊人才培養項目—冰川學凍土學人才培養基金“祁連山高寒地區不同生態系統CO2變化規律及對氣候變化的意義”(J0130084),10萬元,2005年-2006年,項目主持人。
2.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極端乾旱荒漠區典型植被碳氮循環過程及其動態模擬”(40801001),26萬元,2009年1月—2011年12月,項目主持人。
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民勤-雅布賴風沙口綜合治沙技術集成試驗示範”(2007BAD46B01)第四子課題“民勤-雅布賴風沙口固、阻、輸防沙治沙工程”,30萬元,課題主持人,2008年2月-2010年12月;
4.地方合作項目“雅布賴鹽場鹽土利用方式的生態潛力”(39O853E21),22萬元,2008年10月—2010年12月,項目主持人。
5.水利部“建立和完善與水有關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項目”子專題“黑河流域綜合治理生態補償機制研究”,16萬元,項目主持人,2009年10-2011年12月。
參加課題情況
1.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民勤-雅布賴風沙口綜合治沙技術集成試驗示範”(2007BAD46B01),498萬元,2007年10月—2010年10月,課題執行秘書。
2.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黑河流域主要水文過程與生態需水規律研究(G199904230601)”,(40萬元),項目參加人,2000年-2005年;
3.中國科學院“引進傑出人才”課題“內陸河流域水熱動力模擬(2003401)”,(200萬元),項目參加人,2002年-2005年;
4.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荒漠綠洲水文—生態過程耦合試驗模擬研究(40725001)”(200萬元),項目參加人,2002年-2005年;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內陸河尾閭綠洲水土資源開發利用對現代積鹽過程的影響及模擬(40501068)” (30萬元),項目參加人,2006年1月-2008年12月;
6.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GSPAC系統水、汽、熱、溶質運移係數的模擬推定與適用性評估(2005CCA05200)”(50萬元),項目參加人,負責土壤水分變化的研究。2005年10月-2007年9月;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荒漠綠洲水文-生態過程耦合試驗研究(40671010)”(39萬元),項目主要參加人,負責植物蒸散發測定與模擬。2007年1月-2009年12月;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乾旱區荒漠綠洲胡楊林碳循環過程研究(40721067)”項目主要參加人,2008年1月-2010年12月;
9.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套用基礎研究項目“阿拉善左旗溫都爾圖西灘水資源評價和分析”。項目參加人,2007年1月-2009年12月。
三、研究成果(主要論文、論著、專利)
1. Zongqiang Chang, Qi Feng, Yonghong Su, et al.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root, and stand parameters on soil surface CO2 efflux in a Populus euphratica of desert forest in extreme arid region.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 1(4): 348-355.
Chang Zongqiang, Feng Qi, Si Jianhua, et 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soil CO2 flux in alpine meadow of Qilian Mountain.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9, 58: 483-490.
2. Chang Zongqiang, Feng Qi, Si Jianhua, et 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Soil CO2 Efflux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from Alpine Meadow in Qilian Mountai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 28(10). 2389-2395.
3.常宗強,馮起,司建華等.阿拉善雅布賴風沙區不同水分條件下白刺葉片的生理及光合特徵.冰川凍土, 2010, 32(5): 1015-1021.
4.常宗強,馮起,張秀鳳等. CO2濃度升高對極端乾旱區多枝檉柳葉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乾旱區地理, 2010, 33(6).
5.常宗強,馮起,司建華等.祁連山不同植被類型土壤碳貯量和碳通量.生態學雜誌, 2008, 27(5): 681-688.
6.常宗強,馮起,司建華等.祁連山不同植被類型殘體碳庫貯量研究,山地學報.2007,25(6):714-720.
7.常宗強,馮起,司建華等.土壤水熱條件對祁連山荒漠草原土壤CO2通量的影響,乾旱區地理. 2007,30(6):812-819.
8.常宗強,馮起,司建華等.祁連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分析,環境科學. 2007,28(10):2389-2395.
9.常宗強,馮起,蘇永紅,等.額濟納綠洲胡楊的光合特徵及其對光強和CO2濃度的適應,乾旱區地理,2006,29(4): 496~502.
10.常宗強,史作民,馮起,蘇永紅.黑河流域山區牧坡草地土壤呼吸的時間變化及水熱因子的影響.套用生態學學報. 2005,16(9):1603-1606.
11.常宗強,馮起.祁連山亞高山灌叢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時空變化.冰川凍土. 2005, 27(5):666-672.
12.常宗強,史作民,馮起.氣溫對祁連山不同植被狀況土壤呼吸的影響.中國農業氣象,2005:26(2),85~89.
13.常宗強.潘愛華.劉賢德.王金葉.祁連山區草地土壤氮空間分布格局.甘肅林業科技,2004:29(2), 1~3.
14.常宗強,王有科,席萬鵬.祁連山水源涵養林土壤水分的蒸發性能,甘肅科學學報,2003:15(3), 68~72.
15.常宗強,車克鈞,王藝林,等.祁連山坡地草場水土流失回歸模型的建立.甘肅林業科技,2002: 27(4), 1~4.
16.常宗強,王金葉,常學向,等.祁連山水源涵養林枯枝落葉層水文生態功能.西北林學院學報,2001:16(S1), 66~69.
17.常宗強,王金葉,常學向,等.祁連山林區土壤水分與降水的關係分析.西北林學院學報,2001:16(S1), 66~69.
18.常宗強,徐柏林,王金葉,等.祁連山森林牧場生態系統特徵與可持續管理.西北林學院學報,2001:16(S1), 66~69.
四、獲獎情況
1.參加的“荒漠綠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獲2009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
2.主持完成的“祁連山土壤呼吸沿環境梯度變化規律的研究”項目獲2010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