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世芳,1971年出生,是蘆家灣鄉小堡條村村民。用平平凡凡的小事譜寫著一曲敬老孝親的讚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世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農民
常世芳,1971年出生,是蘆家灣鄉小堡條村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隨丈夫一道經營著家裡幾十畝田地,在家照顧老人孩子,飼養牛羊,恪守著“侍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無怨無悔、無微不至地侍奉年弱多病的公婆,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新時代婦女尊老愛親的美德,在兄弟姐妹中樹立了尊老敬老的榜樣,贏得了鄉里鄉親的一致稱讚,用平平凡凡的小事譜寫著一曲敬老孝親的讚歌。
常世芳的公公常年有病,全靠她照顧護理,而這一病就是臥床八年。這八年里,常世芳像照顧自己的父母一樣,無怨無悔的和丈夫一起幫公公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燙腳、通便。每天都重複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常世芳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久病床前”不僅能有孝子,更能有孝媳。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公公抱病期間,婆婆因心力交瘁又一病不起,這使她本來就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給公婆治病,她隨著丈夫跑遍了甘、寧兩地的多家大醫院,使家庭負債累累,但她對這些毫無怨言,她的唯一希望就是公婆的病能早一些好起來。白天,常世芳一人在家做飯、精心照顧老人,丈夫施廣忠則在幹完農活後儘可能的抽時間給二老按摩,晚上的時候兩口子更是寸步不離的精心照顧,陪父母聊天解悶。冬天天冷的時候,他們提前買好煤生起火爐子、煨了火炕,把父母的住所經營的溫暖舒適,為了使公公更快的恢復,夜裡每隔兩個小時就要給公公翻身一次,她一直堅持著,從來不曾間斷。在常世芳夫婦的悉心照料下,公公婆婆的精神一直都很好,逢姑娘回家探病,他們總說:“我們老兩口之所以能熬到現在,全是託了世芳的福!”。
多年來的超負荷勞作,她的身體落下些老毛病,遇有天陰下雨,關節疼的走路很費勁,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也從來沒發過一句牢騷話。處在這樣的家庭,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困難,面對生活的苦難與憂患,常世芳常抱一顆堅韌與寬容之心,她經常用“對待父母要耐心、人都會有老的一天,我們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等話語,給家裡的主心骨“補鈣”,幫助和支持自己的男人,做好家庭的頂樑柱,勇敢地把責任、親情與義務擔當起來。施廣忠常懷感激的說:“妻子善良的心底和寬容的胸懷,是上天賜給我最大的幸福。”公婆的堅強,丈夫的理解與感懷,兒子的成長與進步,村里老小的理解與讚揚,使她得到了很多的寬慰。她很堅定的告訴筆者:“我堅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就是幸福!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點累點,遠比他們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孝老愛親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為人子女起碼的道德與良知!”她對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但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的機會,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更大的努力。他就這樣懷著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大孝尊親,大愛無聲。要實現“養父母之心”的“大孝”和諧社會,就需要像常世芳一樣,從“養父母之身”的“小孝”立本。常世芳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公婆的感人事跡在小堡條村廣為傳頌,成為方圓鄰里爭先效仿的孝親敬老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