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紋赤蛇

帶紋赤蛇

帶紋赤蛇,別名台灣麗紋蛇、亞洲珊瑚蛇,屬蝙蝠蛇科(Elapidae),是台灣少數的麗紋蛇屬成員之一,極為稀少,難得一見。屬夜行性蛇類,棲息在中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和草叢中,喜歡於下雨後的夜晚出來活動。攻擊性很弱,但具有強烈神經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帶紋赤蛇
  • 拉丁學名:Sinomicrurus sauteri
  • 別稱:台灣麗紋蛇、亞洲珊瑚蛇
  • :動物界
外形特徵,生態習性,形態特徵,

外形特徵

學 名:Sinomicrurus sauteri
帶紋赤蛇
英 名:Taiwan Coral Snake、Striped Coral Snake
別 名:台灣麗紋蛇、亞洲珊瑚蛇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台灣全島500~1500公尺左右的中低海拔地區,以武陵農場及梅峰附近較易見到。棲居在山區林木底層、石縫與腐植堆中,數量大約只有100至200條。

生態習性

本種是台灣少數的麗紋蛇屬成員之一,極為稀少,難得一見。屬夜行性蛇類,棲息在中低海拔山區的森林和草叢中,喜歡於下雨後的夜晚出來活動,據研究可能以蜥蜴和小型蛇類為食,但其詳細習性數據並不詳。攻擊性很弱,但具有強烈神經毒。

形態特徵

小型蛇類,體型粗短,最大體長為98公分左右。頭頂黑褐色。頭後力有一白色環紋。頸部不明顯。從頸部向後有3條黑色縱帶,其間夾雜2條褐色縱帶。有些個體的兩側黑色縱帶,會有20餘處中斷的白色花紋。體鱗13列,少數個體15列。鱗片平滑無棱脊。
羽鳥氏帶紋赤蛇,分布於新竹竹東一帶山區,目前僅有6次發現記錄。數量更為稀少,腹鱗列數較少,為 238 ~ 248 縱列,帶紋赤蛇為249~269縱列。數量稀少,有可能只是帶紋赤蛇之變異個體。
※備註:1905年羽鳥重郎(Juro Hatori)和高橋精一(Seiichi Takahashi)在宜蘭采擭一標本,其兩側黑色縱帶有20餘處中斷的白色花紋,和已知的不同。1930年高橋氏正式將此標本命為新種 - 羽鳥氏帶紋赤蛇(Calliophis hatori)。1931年牧茂市郎(Moichiro Maki)檢查另外一些標本時,發現它們的毒牙後面有2枚小牙,而且花紋和已知的帶紋赤蛇接近,所以將其改為羽鳥氏帶紋赤蛇亞種(Hemibungarus sauteri hatori),至於梭德采擭的則成為指名亞種(Hemibungarus sauteri sauteri)。但因樣品數不夠多,許多學者仍認為它們是同一物種。1999年時太田英利(Hidetoshi Ota)等人,在檢查14隻帶紋赤蛇及8隻羽鳥氏帶紋赤蛇後,甚至認為它們應分屬於不同的兩個種,但是否如此,還要更多的證據才較確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