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書

席書

席書(1461年—1527年),字文同,號元山,明四川潼川州遂寧縣吉祥鄉(今遂寧市蓬溪縣吉祥鎮)人。明代學者、官員。明朝順五年(1461年)生。明弘治元年(1488年)中舉,弘治三年(1490年)中進士,授任山東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北)知縣。正德中,歷河南按察司僉事、貴州提學副使、右副僉都御史,巡撫湖廣。

世宗即位,“大禮”議起,他揣帝意,草疏以宋英宗入繼大統為例,議尊皇父興獻王為皇考興獻帝,疏成,以示桂萼,萼遂上其疏,合帝意,賜召見,特旨授禮部尚書,自此世宗倚為親信,眷顧隆異,雖輔臣不敢望。

嘉靖六年(1527年)二月初五日進武英殿大學士致仕,賜第京師。三月十一日卒,年六十七。贈太傅,謚文襄。有《大禮集議》等。

基本介紹

  • 本名:席書
  • 別稱:席文襄公
  • 字號:文同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四川遂寧
  • 出生時間:1461
  • 去世時間:1527
  • 主要作品:《大禮集議》
人物生平,早期仕途,敢於進諫,治學治軍,上疏世宗,恤民舉賢,反建世室,善始善終,歷史評價,史書記載,個人作品,家庭成員,席書遺蹟,席書墓,研究現狀,論文,史料,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席書,字文同,四川潼川州遂寧縣人。”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授職郯城知縣,後來進入朝中當工部主事,又改任戶部主事,升員外郎。
席書故里——四川省遂寧市席書故里——四川省遂寧市

敢於進諫

弘治十六年(1503年),雲南地區發生嚴重地震,皇帝孝宗命侍郎樊瑩到雲南巡視,樊瑩上疏奏請罷黜雲南地方官300多人。席書不同意這種做法,便上疏說:“災異是由朝廷引起的,而不是由雲南引起的。就像一個人當受了內傷之後,四肢才出現病狀。朝廷就像一個人的元氣,而雲南也就是四肢。怎么能捨棄發病的根源不管而去治療四肢那表面現象呢?當今,內府供應比往年多了好幾倍,朝廷中有數乾名只領俸祿不幹事的冗官,還有數萬名校尉需要供給,供焚香祈禱的寺院不停地修建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宮廷內專督江南織造的內織染局催促頻繁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朝廷在賞賜方面的用度超出了應有數目;皇上的親戚強奪民田,皇上身邊的宦官經常被派遣騷擾百姓;大獄中的囚犯在事先擬好的詔詞面前不敢爭辯,刑官也不敢為其申冤;賢能的大臣沒有被起用,言官因為上諫言被罷還沒有恢復;選任官吏,提拔官吏的制度已被破壞。出現災異是上天示警,這一警報偶然出現在雲南,卻想用罷黜遠方官吏的辦法來消除,這是什麼道理呢?樊瑩的職責是巡察,他不能彈劾那些致使國家出現災異的人和事,卻只考察罷免了雲南的官吏,這正是捨棄了根本去治療表面啊。希望皇上能根據臣所指出的弊政,一條一條進行革除。其他應該革除的弊政,應該推行的大政,請皇上命令有關部門呈報上來,再予以興革。”然而這些切中時弊的建議並沒有被採用。

治學治軍

明武宗時期,席書先後擔任過河南僉事、貴州提學副使。當時王守仁被貶任龍場驛丞,席書選取州縣子弟,請守仁教育他們,由此這個地方的年青人才懂得愛好學問。經幾次升遷,他又做了福建左布政使。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宸濠造反時,他緊急召募了二萬士兵前往討伐。到江西時反賊已被平定,他於是返回去了。不久,以右副都御史的名義前往巡撫湖廣。

上疏世宗

嘉靖皇帝世宗的父親興獻王是孝宗的弟弟。孝宗死由其子武宗即位,武宗無子,死後,內閣首輔和慈壽皇太后(孝宗皇后)經協商召興獻王的長子、武宗的親叔伯弟弟朱厚熄繼承皇帝位,即世宗。世宗即位不久,就諭令禮部,集議他父親興獻王的尊稱。席書此時還在湖廣,看到朝廷討論“大禮”,尚沒有定論,他揣摩世宗向著張璁霍韜一邊,就提出自己的意見:“過去宋英宗作為濮王的第十三個兒子過繼給宋仁宗當了太子,現今皇上是以興獻王長子的身份入宮來繼承王位。英宗的過繼在仁宗當政期間,而皇上即位是在武宗逝世之後。議論的人以為陛下繼承武宗的王位,但仍然是興獻帝的兒子,應另為興獻帝立廟祭祀。張璁、霍韜的意見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最尊貴的皇帝不能有兩個。陛下對武宗說來親戚關係是兄弟,等級名分卻是君臣。既然把孝宗供奉為宗廟中的神主,還能有別的什麼稱號嗎?對親生父親,稱為“皇考興獻王”,這是千秋萬代不可改變的經典。禮臣再三堅持己意上奏,並沒有錯。但是禮應以人情為根基,陛下作為尊貴的天子,親生父母假如沒有尊稱又怎么行呢?所以尊崇親生父母為帝、後,告慰雙親,這是不可抑制的感情。另外在宮廷中間為興獻王立廟,逢年過節祭祀過太廟以後,仍舊用天子之禮在宮廷中祭祀興獻王,這或許是處理這個問題的一種方式吧。”
這篇奏議遞上後,世宗詔令布告全國,對興獻王的尊稱也終於確定下來了。

恤民舉賢

席書認為“大禮”告成,應該採取措施滿足一下天下百姓的希望,於是列舉了十二條刷新政治的建議遞呈上去,世宗以讚賞的口吻做了批覆。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大同發生兵變,殺死了巡撫張文錦,毀壞了總兵官江桓的大印,從監獄中放出原先的將領朱振,讓他代替江桓。世宗遷就叛亂士兵,就此任命朱振做總兵官,指示禮部鑄造新印。席書堅持反對意見,與內閣大臣發生衝突。當時的閣員是費宏、石王缶、賈泳。席書心裡不喜歡他們,於是極力推薦楊一清、王守仁入閣,並且說:“現在朝中的大臣都才能平平,沒有可以與陛下共商軍國大事的人。平定天下禍亂,成就一代功業,非用王守仁不可。”世宗說:“席書作為大臣,應當提出不尋常的策略出來和我一起渡過現在的難關才是,怎么能以才能一般來推諉呢?”守仁最終沒能到朝中掌權。

反建世室

嘉靖四年(1525年),光祿寺丞何淵請建世室,以便在太廟中祭祀獻皇帝。世宗傳令禮官一起討論,席書等遞上奏議說:“按照《王制》的規定,‘天子的宗廟有七座,太祖之下左右各設三座,共七代’。周朝時因為文王、武王建立過偉大的功勳,才在宗廟裡為他們另立世室,與后稷的廟一起都百代不許遷移。我們明太祖為四代祖宗設了廟,德祖的廟在北邊,後來改為一廟之中另開房間祭祀。討論祭祀遠祖時就把太祖比作文王設立世室,太宗比作武王也設立世室。現在獻皇帝是以藩王身份追加的皇帝稱號,何淵竟想把他和太祖、太宗相比,在太廟裡設立世室,這很沒根據。”世宗投有做什麼批覆。不久,張璁也遞上專門的奏章,極力說不行,席書也多次上書,和張璁的意見一致。世宗派宦官到他家裡當面教他同意,席書又遞上機密奏章嚴詞勸阻。世宗很有些不高興,批評席書,說他害怕閒話,文過飾非。然後才決定另為獻皇帝設立禰室,關於設立世室的討論終於結束了。

善始善終

席書因為討論“大禮”一事受到世宗信任,被提拔為親近的大臣。當初進呈《大禮集議》,已加官太子太保,不久後因為《獻帝實錄》成書,升為少保。世宗對他特別眷戀、照顧,即使幾個內閣大臣也沒法和他攀比。可是席書得病後不能辦事,多次上書請求退休,舉薦羅欽順接替自己,世宗每次都安慰、挽留他,不準他退休。後來病重,更加堅決要求退休,世宗傳令給他加官武英殿大學士,在京城賞他一處住宅,並且和在任時一樣支取官俸。席書剛剛接到這個命令就死掉了。朝廷追贈他為太傅,諡文襄,並任用他的一個兒子做尚寶丞,是朝廷少有的待遇。

歷史評價

王守仁《祭元山席尚書文》:“又憶往年與公論學於貴州,受公之知實深....聞公之訃,不能奔哭;千里設位,一慟割心。自今以往,進吾不能有益於君國,退將益修吾學,期終不負知己之報而已矣。”
李贄續焚書》:“即此一事,公子才識已足蓋當世矣。當是時,人之尊信朱夫子,猶夫子也,而能識知朱子之非夫子,唯陽明之學乃真夫子,則其識見為何如者!然有識而才不充,膽不足,則亦不敢遽排眾好,奪時論,而遂皈依龍場,以驛丞為師也。官為提學,而率諸生以師驛宰,奇亦甚矣。見何超絕,志何峻卓,況不虞賊瑾之虐其後乎!”
張廷玉明史》:”書遇事敢為,性頗偏愎。“

史書記載

《明史·列傳八十五》

個人作品

《漕船志》;
春秋論》;
大禮集議》;
《救荒策文集》;
《元山文集》;
《廣德寺記》;
《為陸象山鳴冤錄》等。

家庭成員

祖父:席瑄
父親:席祖憲
弟:席春,任吏部侍郎。
弟:席篆,任司諫。
子:席中
子:席和

席書遺蹟

席書墓

席書墓位於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回馬鎮文武村5社,為遂寧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墓基占地700平方米,為遂寧歷代顯貴中大型墓瑩。墓內合葬席書及妻妾、奴僕十餘人,故冢大如丘。墓經皇帝敕名牛眠佳城,地面配建旌表坊、碑、亭,設翁仲、祭牲、鼎爐、拜台、幢柱、御馬,並建有文襄公祠。

研究現狀

論文

胡傳淮《明代禮部尚書加武英殿大學士席書世系》,《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張宏敏《黃綰與席書——浙中王學與黔中王學互動的一個案例》,《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等。

史料

《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胡傳淮編著,201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席氏為明代四川望族。該書介紹了席氏源流世系、家族名人、科第仕宦、著述藝文、文物古蹟等,客觀敘述了席氏家族對巴蜀文化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書是第一部全面介紹席氏家族的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