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自選集:我的家在高原上》是由席慕蓉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199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席慕蓉自選集:我的家在高原上
- ISBN:7532116107·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07-1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前言,基本信息,作者簡介,媒體推薦,目錄,文摘,
前言
慕蓉生活在蒙族家庭,小時候常常聽大人講邊疆的故事。長大以後,故鄉變成了她精神的依託,也增添了她作品中的浪漫色彩:沙浪的駝影、長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煙……《我的家在高原上》是作者第一次見到原鄉之後,逐漸累積而成的收穫,文字加上攝影,描繪出了作者那心中夢土的美麗與豐饒。
基本信息
·出版社:·ISBN:條形碼:9787532116102·包裝版本:·裝幀:·開本:·叢書名:台港暨海外華語作家自選文庫
作者簡介
席慕蓉自選集:我的家在高原上
席慕蓉,蒙古族人,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倫”的諧譯。1943年農曆10月15日生於四川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後隨家飄落台灣,1956年入台北師範藝術科,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
十四歲起致力於繪畫,至今仍視之為主要職業。寫詩,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她寫詩,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一個“真”字熔鑄於詩中而又個性鮮明。在她的詩中,充滿著一種對人情、愛情、鄉情的悟性和理解。主要著作:七里香[詩]、無怨的青春[詩]、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
媒體推薦
篇一 在那遙元的地方;篇二 我的家在高原上;篇三寶勒根道海;篇四七個夏天等。
目錄
初心——序
篇一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一首歌無邊的回憶飄蓬飛鳥們汗諾日美麗之湖舊日的故事蓮座上的佛困境先母還鄉!?在那遙遠的地方
篇二 我的家在高原上
今夕何夕薩如拉,明亮的光風裡的哈達源——寫給哈斯禮物夢鏡母親的河——紀念先母逝世周年我手中有筆
篇三 寶勒根道海
故居經卷頓悟夜渡戈壁ng十年黑森林大雁的歌父親教我的歌此身父與女——關於達·納察格道爾濟我的願望篇四 七個夏天
記憶朋友“資料”與“經驗”嘉絲勒遠處的星光嘎仙洞穹蒼·騰格里——敖包文化胡馬·胡馬歌王哈札布丹僧叔叔——一個喀爾瑪克蒙古人的一生七個夏天附錄
三封信和一個故事/林東生運氣與機緣/林東生回家真好/王行恭朋友的信/H·F·時間草原/瘂弦書目
文摘
初心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里。
它不常顯露,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質素,我們只能偶爾透過直覺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從靈魂深處隱約傳來的呼喚。
總是在無法預知的時刻——或是從書頁間的一個段落,或是在人生長路上的一處轉折,那感動忽然來臨,我們心中霎時充滿了可能是伴隨著刺痛的狂喜,也可能是一種神聖而又甘美得無法言傳的戰慄。恍如有種悲憫從高處對我們俯視,又恍如重逢那消逝已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最初始的對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識的鄉愁。
是相對忘言,是很可能一說即錯的邂逅。
因為,這感知的“直覺”,也是種很難去界定的東西。我們只知道它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只能被激發,卻不能去刻意培養,更不會隨著年齡與知識的累積而增長。
它是“初心”,是上蒼分配給每一個個體的天賦,是讓我們在恰當的時刻能夠短暫地參透天機的觸角;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有人參透的範圍很深很廣,有人卻只分得一處小小的角落。
我想,我是屬於後者。
然而,即使僅只有一處小小的角落,我也常在那難得的時刻突然來臨時慌亂得不知所措,更不會用言語去清楚形容,非得等到時間慢慢過去,等到自己逐漸安靜下來之後,我才可能在燈下用文字來試著為那些已然消逝了的光影造像。
我多么希望,在不斷地衡量、判斷與取捨之後,能夠找到一種最精確的方式來表達出這種感動,以及我對於能擁有這種感動的生命的珍惜。
這就是我所有的詩以及散文的創作動機。
台灣的詩人向明說:“詩人越天真,寫出來的詩越可貴。”我深以為然。“天真無邪”如夏日初發的芙蓉,可貴的就是那瞬間的飽滿與潔淨,但是,人生能有幾次那樣的幸福?只要是不斷在成長著的人,心中就會不斷地染上塵埃。讀詩、寫詩,其實就是個體在無可奈何的沉淪中對潔淨飽滿的“初心”的渴望。我逐漸領悟,這“渴望”本身,也能成為詩質。飽經世故之後的我們,如果能夠在滄桑無奈之中還堅持不肯失去天真,恐怕是更為可貴的罷。正如同向明先生大部分的作品,最令人低回之處,幾乎都是從這樣的基調中出發的。
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願意將我多年來發表過的文字選編成四冊出版。詩集《時間草原》,可說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完整的全集。分成兩個部分——《月色滿山》與《邊緣光影》,以時間與主題為經緯,從最初的《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一直到最近才剛剛發表還沒有結集的許多首新作,都—一放了進去。(這是我在台灣還無法做到的事,因為我的詩集分屬不同的出版社,這么多年下來,出版社的負責人與我都已經成了好朋友,反而不太容易將所有的詩集合編成一本了。)
散文方面,則是依不同主題將我曾出版過的十二本散文選編為三冊,因此有許多取捨,只能說是選集。其中,《生命的滋味》偏重於生命長路上的悲歡記憶。《意象的暗記》以小品為主,再加人關於創作上的經驗與反省。《我的家在高原上》是我從一九八九年秋天第一次見到原鄉之後,逐漸累積而成的收穫,文字加上攝影,是我渴望能夠儘量完整地表達出那心中夢土的美麗與豐饒。
正如前面所說的,能夠把多年來發表過的文字重新整理,選編為一套合集,是我目前在台灣還不可能做到的事。而前幾年在中國大陸上所印行的許多版本,其中頗有些雜亂失真之處,曾經對我造成過不少困擾。如今有了這一套四冊清楚整齊的選集,真是令我萬分歡喜,在這裡要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苦心與盛情,更要向每一位在出版工作上熱心相助的朋友們,獻上我最誠摯的謝意。
最後,我想說的是——讀詩與寫詩,如今又重新成為我的依戀與渴望,我相信自己會慢慢地寫下去。也相信,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奔波與浮沉,陷人與沒頂之後,那曾經飽滿潔淨的“初心”,依舊會在前路上安靜地引導著我,也許,有一天,我終於尋找到一種絕對精確的文字,終於描摹出那在極深極深的內里寂然端坐的生命本相,也是有可能的罷?
——一九九七年四月春雨中寫於淡水畫室
在那遙遠的地方這個秋天,我收到了一份豐厚的禮物。是一本由朋友親手貼好的攝影集子,裡面是他從他所拍攝的一千張幻燈片裡精選出來的——蒙古高原。包裹寄到的那天,是個陰雨的下午,我剛好沒課。拆開外面的牛皮紙之後,裡面是一本厚厚的簿子,從封面上的“蒙古之旅”四個字里,我已經知道內容應該是什麼,可是,把本子放在客廳的玻璃茶几上,我卻繞室彷徨,遲遲不敢去翻動它。
我知道朋友的心意,他早已告訴過我,這是他的一個心愿——去為我尋回我那從來沒有見過的故鄉。
他一直住在香港。我接到過他的信,知道他什麼時候啟程,也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他回來之後,我也曾接到過他的電話,知道為了這次旅程,他受盡辛苦,甚至還生過病,住進了醫院。但是他說一切都算不了什麼,只要我會喜歡這些相片。他說幻燈片有些還需要送到澳洲去沖洗,只要他一拿到,就會趕快給我寄過來。他說他是怎樣急切地恨不得馬上就能把那些相片送到我眼前。
而此刻,相片就在眼前了,遙遠的夢魂里的故鄉現在就藏在這些扉頁之間,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卻一直鼓不起勇氣來翻開它呢?
窗外有雨,屋子裡顯得比較明暗和出奇的安靜。我一個人在屋裡走來走去,把花瓶里的水重新換了,把椅墊都扶正排好,把茶几上的玻璃擦得一塵不染。一直沒有人按門鈴,也沒有人打電話來。在窗前和門後幾次來回,終於再也找不到任何藉口之後,我只好在沙發上坐了下來。
心跳得厲害,我把這本簿子端端正正地放到眼前,不知道在翻開了薄子之後,將會看到些什麼?將會有怎樣的一種心情?
但是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在一翻開之後,我就永遠都不能再是從前的那個自己了。
然後,我就翻開了它。
然後,就在第一頁,就在第一張相片上,就是那一條河,就是外婆把年幼的我抱在懷中說過了許多次的那條河流——在一層又一層灰紫色的雲霞之下,在一層又一層暗黑起伏的丘陵之間,希喇穆倫河的波濤正閃著亮光發著聲響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地向我奔涌過來。
然後,我就開始痛哭,在一個陰暗而又安靜的房間裡,在一個微微有些陰雨的南國秋日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