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J·C.F.von

德國大詩人。1759年11月10日生於符騰堡馬爾巴赫,卒於1805年 5月12日。他的美學觀的形成受A.A.C.沙夫茨伯里和I.康德、J.W.von歌德等人影響。其美學代表作為《論美書簡》、《美育書簡》及《論素樸詩與感傷詩》。

基本介紹

  • 本名:席勒,J·C.F.von
  • 出生地:德國
正文,

正文

德國大詩人。1759年11月10日生於符騰堡馬爾巴赫,卒於1805年 5月12日。他的美學觀的形成受A.A.C.沙夫茨伯里和I.康德、J.W.von歌德等人影響。其美學代表作為《論美書簡》、《美育書簡》及《論素樸詩與感傷詩》。
在《論美書簡》中,席勒探討了美的本質特徵。他指出對美的概念有 4種解釋:①法國美學家E.博克認為美是感性──主觀的;②德國美學家A.G.鮑姆嘉通認為美是理性──客觀的;③康德認為美是主觀──理性的;④席勒則認為美是感性──客觀的。他指出,美是事物使我們能見出自由的表現方式。在說明美的概念時,他企圖既克服把美與直觀完善性相混同的理性主義美學觀,又克服把美單純看作感性感受性的經驗主義美學觀,從而把美的概念建立在具有普遍性的客觀基礎上。但他並未能真正做到這一點,這使他的美學思想充滿著矛盾,顯得含混不清。
他在《美育書簡》中提出了人具有兩種基本衝動的理論。感性衝動要求絕對的實在性,要使人的潛在能力成為現實;理性衝動要求絕對的形式性,要把客觀外在事物消融在人的自身,使現實服從必然性的規律。這兩種基本衝動的結合形成遊戲衝動。遊戲衝動的對象是活的形象,是最廣義的美。活的形象是指在對象中融合了審美主體的生命內容,從而使對象的形象成為主體自身生命內容的體現。
席勒認為,只有在遊戲衝動中,人才是自由的。因為這種衝動才真正把人的感性與理性結合起來,把物質過程與精神過程統一起來。他認為,在審美過程中,思維、感覺和情感是交織在一起的。美不僅是我們的對象,而且是我們主體的狀態。審美遊戲已經不是盲目的本能活動,而是掌握了必然性的自由創造。藝術的本質在於審美外觀。對外觀的興趣是人擺脫了動物狀態達到人性的一種標誌。席勒把人性的全面和諧發展作為他的審美理想。《美育書簡》的主題思想是要通過美育來變革社會,以達到人們的精神解放。但是在私有制的社會中,不去變革社會關係而單純依靠美育,則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後來,英國學者H.斯賓塞用人機體的精力過剩來實證地解釋和發揮席勒的遊戲衝動,在美學中被稱為席勒-斯賓塞遊戲說。其實,他們二人的理論有實質的區別,後者是將前者庸俗化了。
席勒的《論素樸詩與感傷詩》著重分析了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徵及其時代背景,是一部很重要的文藝理論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