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部
珠海分校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簡稱北師大(珠海)附中
成立時間
本部
1901年
珠海分校
2007年
學校地址
本部
師大附中位於北京市中心區-宣武區
和平門南新華街,毗鄰
天安門廣場和琉璃廠文化區,交通十分便利。
珠海分校
師大附中位於珠海市唐家灣,毗鄰唐家鎮,交通非常便利。
學校概況
本部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43877平方米,分東西兩個校區,總建築面積48078平方米;學校現有建築為: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學生宿舍樓(以做它用)、研修樓、百年附中會堂、運動場等。學校現有高中54個教學班,國中2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267人;外國留學生60人。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276人,其中教師227人;在職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6人,具有中級職稱的81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14人,市區級骨幹教師48人;教師中碩士研究生49人,研究生班結業68人。在職和離退休特級教師11人,目前8人任課或指導青年教師。
師大附中始終站在我國教育改革的前列,在學制、課程、教材研究和實驗等方面不斷探索,積累了厚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基礎。師大附中對教師的要求高,名師多,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校開辦了培養拔尖人才的理科實驗班、外語實驗班,授課均由各科一流教師擔任。外語教學突出是師大附中的一個特色。學校有步驟地發展學生特長,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積極參加各項競賽,並取得
優異成績;選擇教師要求高,教師基本來自名牌大學,有深厚的功底。目前達到研究生水平的教師近百人,20多位教師從國外學習、工作歸來。
師大附中教師的特點:師德高尚、學識淵博、理念先進、治學嚴謹、教書育人。
師大附中教學的特點:起點高,方法活,要求嚴,學生能力強,負擔不太重。
珠海分校
北師大珠海附中按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標準建設,是我市今年的重點建設項目,副市長鄧群芳今天專程看望了學校教育工作者,並為北師大珠海附中揭幕。
一期工程占地7萬多平方米的北師大珠海附中,由市政府全額出資1.35億元,並委託北京師範大學進行管理,目前已吸收了全國各地的教師100多名。珠海市教育局直屬的公辦全日制、寄宿制普通高級中學。
師大珠海附中一期校園啟用之後,540多名06級學生將由原先借用的市三中高中部校舍遷入新校址,再加上今年秋季招收的870名新生,目前全校學生總數達1400多人,校園二期工程結束後,學校總面積將達到11萬平方米,辦學規模為60個教學班、3000名在校生。
師大附中教師的特點:師德高尚、學識淵博、理念先進、治學嚴謹、教書育人。
師大附中教學的特點:起點高,方法活,要求嚴,學生能力強,負擔不太重。
吳忠魁說:“北師大(珠海)附屬高中本身就具有實驗性,北師大將運用自己在教育學、心理學和其他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我們有決心,而且我們已經制訂了計畫,充分藉助北師大已有的教育資源,在珠海,在這所高中,進行一種新的體制上、教學上的創新,交給珠海人民一所優質的、高水平的、有示範性的、實驗性的名校。”
著名校友
建校一百零五年來,北京師大附中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歷屆校友中,著名專家學者和各界知名人士數百人,僅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就有30多位。著名革命家
趙世炎、科學家
錢學森就是師大附中數萬學子的傑出代表。建國以來,師大附中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為師大附中題詞,
胡錦濤同志多次接見師大附中師生。
每年國際國內眾多來賓來校參觀,對師大附中深厚的文化
底蘊、紮實的工作作風、鮮明的辦學特色,以及優秀歷史傳統與現代化的有機結合,留下深刻的印象並給予高度的讚揚。在北京市首批示範校評定中,北京師大附中名列前茅。
校園文化
辦學目標
國內一流,國際先進。
辦學思想
五育並舉、全面發展。
培養目標
培養科學素質、人文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
實踐能力的棟樑之材。高中畢業時有能力和自信心面對
高考,並考取理想的大學。
校訓
誠、愛、勤、勇
師大附中大事記
1901年 11月2日(清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五城學堂成立,陳璧為首任總督辦。
欽定成立五城學堂
開學儀注及日期
招生及招生複試告示
1902年 順天府尹堂和五城察院籌撥2800兩銀,為學堂購置圖書。更名為五城中學堂。
籌購書銀款咨呈
1904年 學堂議定新章,加強對學生的全面考核,即勤學分、漢文洋文分、體操分三門各立一冊。
1912年 奉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令,五城中學堂改名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校”。韓振華任主任。
五城中學堂改為高師附中
我的中等教育見解——林礪儒就任北京高師附中主任之演說
北京高等師範附屬中學校概況
1917年 首創課間操制度。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5分鐘間體操
1919年 五四愛國運動中,學生趙世炎領導同學參加示威遊行,火燒趙家樓,並主持成立“學生自治會”。
師大附中學生參加1919年“五·四”運動
李大釗、陳獨秀到校演講。
1920年 程伯廬主任親自編寫校歌歌詞,音樂教師馮亞雄譜曲,是為“老校歌”。
由程伯廬主任編訂的師大附中校歌
制定校訓:誠、愛、勤、勇。
師大附中校訓
1921年 增設女子部,是為全國中學男女同校之始。
1922年 林礪儒主任進行學制改革,採用三三制,制定三三制學則40條,自定大綱,自編教材。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三三制學則
該校編制三三制學則課程之經過大略
1923年 正式施行三三制
進步女作家石評梅任教於附中,擔任女子部主任,兼教國文和體育。向學校圖書館捐贈大量圖書。領導附中女子排球隊獲華北運動會亞軍。
回憶我的好老師石評梅
成立由學生代表參加的評議大會,商討學校重大事務,制定校規。
校友會成立。制定校友會章程。
校友會成立
校名改為“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24年 1月17日,魯迅先生來校作《未有天才之前》的著名演說。
未有天才之前
1928年 招收“特別班”兩個班。入學分數略低、學費略高,以此項收入解決學校經費不足、教職員欠薪、生活困難等問題。
1930年 張少元(鴻來)代理主任,捐出自己一年薪俸2400元,建築物理實驗室一座,名為“代成齋”。
張少元(鴻來)照片
1931年 男附中與女附中合校。重定學校組織管理條例、辦學方針。
教育部關於師大附中南北兩校合併的指令
北平師範大學致附中南校函
1933年 二十九軍總指揮秦德純來校演講,介紹喜峰口抗戰。全校學生掀起“捐鋼盔”運動。
1935年 抗日救亡高潮中,附中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民先),隊員72人。附中學生參加“一二一六”示威遊行,遭到軍警血腥鎮壓。
“一二·九”運動中的師大附中遊行隊伍
當年參加運動的老校友返校紀念“一二·九”運動60周年
1937年 七七事變後,部分師生隨師範大學內遷西安,改稱“西北臨時大學高中部”。翌年,遷至陝南古路壩,改稱“西北聯大附中”。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抗戰時期陝西城固分校概況(1937~1946)
1938年 北京的附中劃歸國立北京師範學院,名為“國立北京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中共附中地下支部成立,楊伯箴為負責人。
1939年 “西北聯大附中”更名為“西北師院附中”,後遷至城固東關。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城固師大附中部分師生返校。孫照、李滋九(蘭坡)先後任主任。全校增至18個班。
1946年 中共地下支部開展一系列革命工作,迎接北平解放。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盟”發展活躍。
1949年 2月,北平市軍管會文管會接管北平師範大學,委派郝人初委員任附中校長。
5月9日,華北育才學校與北平師大附中合併。
10月,郝人初校長撰詞,著名音樂家馬可譜曲,確定“新校歌”。
1950年 郝人初校長寫信給毛主席,請主席為校刊題寫刊名。7月26日,毛主席為校刊題寫刊名:“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刊”。
附中有150多名學生參軍參乾,走上抗美援朝第一線。
歡送參加抗美援朝的師大附中學生。
毛澤東為校刊題寫刊名
8月,受北京市教育局委託,接管私立東方中學、九三中學、中華中學,合成師大附中,下分四個部:一部 位於和平門外,林遠為部主任。二部 位於海淀圓明園,馬奇為部主任。三部 位於寶鈔胡同,魏群為部主任。四部 位於和平門內,鄭炎為部主任。
1951年 俄羅斯聯邦教育部長杜伯洛維娜訪問師大附中。又贈一套理化教學儀器181件。由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全數撥給師大附中。
由蘇聯教育專家普希金參與指導,師範大學各系應屆畢業生在附中的教育教學實習,開始了學習蘇聯教育教學經驗的活動。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北京市分會委託附中試行“勞動衛國制”(勞衛制)體育鍛鍊標準。
教育部指定師大附中,在高中畢業生中選派一些學生做留蘇預備生。
1952年 教育部指令學校機構調整:原一部、四部合併,仍叫“師大附中”。原二部成為現在的北京市101中學。原三部改為工農速成中學,後又改為東城師範。
1953年 蘇聯教育專家普希金、崔可夫先後來校全面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學習蘇聯教育教學經驗達到高潮。
師大附中一部關於學習蘇聯、改進教學的簡單匯報(節選)
1954年 施行“勞衛制”體育鍛鍊標準。
北京市市長彭真與夫人張潔清(校友)來校視察,參觀該校“少年宮”,並題詞。
1955年 高三(3)班被命名為“黃繼光班”,這是第一屆以英雄命名的優秀班集體。
著名科學家、校友錢學森,由美回國後第二天,到母校看望老師並應邀作報告。
錢學森到母校看望老師
陳賡大將來校,並向師生講話。
全國開展綜合技術教育。創辦小工廠、修建生物園、地理園、氣象站。舉辦課外活動展覽,接待全市中國小教育工作者參觀。
1957年 少先隊大隊舉行“慶六一篝火晚會”。陳毅元帥參加,並向少先隊員講話。
“反右派鬥爭”,有5名教師被錯劃為右派。
1958年 師範大學黨委和教改領導小組制定《師大附中教育大革命初步方案》。附中開始“教育大革命”:進行“四年一貫”、“文理分科”、“半工半讀”等試驗;進行教材改革;自編大綱,自編教材,取消、合併、縮減了一些教材內容。
1959年 1月,中共中央召開教育工作會議,總結1958年“教育革命”的成績和問題。市委、教育部對附中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中的某些不恰當做法提出批評。
1960年 施行“中學五年一貫制”,採用師範大學編寫的新教材。
中宣部長陸定一和中央教育部長楊秀峰來校觀察。
本年度高考成績優異,全市12名“狀元”學生中,附中占了8名。
附中被評為全市、全國文教戰線紅旗單位。6名教師被評為市級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
1961年 11月2日,慶祝建校60周年。中央教育部長楊秀峰、副部長林礪儒、市委書記劉導生到校參加慶祝活動。錢學森、汪德昭、李德倫、李惠年等三百多位校友參加活動。
林礪儒在北京師大附中60周年校慶時的講話
1962年 成立“校務委員會”,邀請部分資深老教師參加,共同研究教育教學重大問題。
1963年 中央教育部在天津召開北京、天津部分中學辦學經驗座談會,劉超代表學校參加,並在會上作了《師大附中辦學歷史情況和教學經驗》的發言。
王光美代表劉少奇把印尼總統蘇加諾所贈的印尼民族樂器“昂格隆”一套,送給附中青少年。
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青島),該校學生徐永健打破青少年800米全國紀錄。徐永健與梁宣虎、章文秀又獲四項亞軍。
1964年 師大黨委同意附中成立“政治處”,負責全校師生政治思想工作。
制定教育教學計畫方案,叫做“奔向一個目標、實現兩項要求、採取六項措施、執行三條紀律、作好兩個安排。”
全校師生到盧溝橋農場參加秋收勞動,同時進行“思想革命化”學習,落實搞好教學與學習。
高三學生甄小英被樹立為“為革命刻苦學習”的典型,其事跡編入少兒出版社出版的《為革命而學》一書。
該校一百多名少先隊員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
1965年 黨支部組織五次教職工學習毛主席著作總結匯報會,推動全校教學工作。
劉超校長率領教務主任、教研組長等九人,到上海、南京學習。回校後作出“因材施教、大力改進教學方法”的|決定。
1966年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爭取高三畢業時達到大學一、二年級水平,採取了生動活潑教學的一系列措施,提出了“堅定、頑強、踏實,深入地掀起一個新的學習高'潮”的口號。
“文化大革命”開始。團中央派出的工作組進校,宣布“師大附中是四類學校”,全校師生“停課鬧革命”。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師大附中
1967年 2月,軍訓團進駐學校,開始“複課鬧革命”。
l6月,軍宣隊進入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
1968年 7月,工宣隊進入學校,開始“清理階級隊伍”。
8月,在昌平縣東二旗大隊租沙荒地300畝,修建學農基地一一“師大附中26農場”。
1969年 經過整黨,黨組織恢復。
1972年 師大附中由師大領導,劃歸宣武區教育局領導,改名為“北京市南新華街中學”。
1975年 校辦工廠生產的“頻敏電阻器”,納入國家計畫,遠銷國外,年產值逾百萬元。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恢復、整頓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施行“三處、兩組”管理體制(教務處、教導處、總務處和教研組、年級組)。
1977年 8月,北京市委批准恢復原校名:“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校名恢復為北京師大附中
1978年 北京市委決定:師大附中仍歸北京師範大學領導。為北京市重點中學之一。撤消革委會,恢復校長制。
劉超任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1980年 改建校舍。興建教學大樓、實驗樓、禮堂、食堂、大操場、學生宿舍樓、教師宿舍樓。
1981年 11月2日,慶祝建校80周年。
教育部副部長張承先校友、市委書記劉導生校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校友出席慶祝大會並講話。
出版教學經驗彙編《教海投石》及校慶紀念冊。
1984年 高二(2)班被命名為第三屆黃繼光班。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指導員專程由湖南來京參加命名大會。
1985年 試行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
該校被北京市評為“教育系統先進單位”“花園式學校”。被團中央評為課外活動先進學校,並獎給“活躍的中學生活動”獎旗。
高二(2)班被命名為“雷鋒班”,雷鋒生前所在連隊指導員參加命名大會。
1986年 第一屆教職工代表大會召開,通過教代會章程。
師大附中學生業餘黨校正式成立。
師大附中高一新生正式開始每年赴石家莊陸軍學院進行軍訓。
日本JVC公司與該校合作譯製漢語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高密度教學視盤(VHD),並贈送播放機。
慶祝建校85周年。1936屆校友趙澤華倡議建立“校友基金會”,她率先捐出自己的積蓄2700元人民幣。
1987年 校園內建立革命先烈趙世炎塑像。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字“趙世炎烈士像”。國家領導人楊尚昆、李鵬,北京市委書記李錫銘等參加揭幕式。
趙世炎烈士像
《北京師大附中三年教改方案》制定。
《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制定。
1988年 第二屆教代會召開,總結近年教改實驗成果。
師大附中與日本文化女子大學附屬杉並高等學校簽訂友好協定書。
初二(1)班被命名為“趙世炎”班。
設立叔苹獎學金,用於獎勵學習成績優異且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
1990年 制定:校長職責、教務主任職責、教研組長職責、班主任工作條例、各處室工作條例等。
設立:校友獎學金、獎勵在國家、市、區各學科競賽中獲獎的特長學生。
師大附中校友會成立。通過校友會章程。
師大附中校友基金會正式成立。基金約10萬元,全部由海內外校友捐助。
1991年 師大附中與日本岩手女子高等學校簽訂友好交流協定。
慶祝建校90周年。李鵬總理為學校題詞:“發揚師大附中優良傳統。”恢復出版校刊。正式出版90年來校友名錄、通訊錄。
李鵬總理為學校題詞
1992年 北京師範大學批准該校與大興縣教育局簽訂協定,在大興縣黃村建立師大附中分校,期約8年。
1993年 日本友人山岸義一捐資一億日元修建“中日友好研修樓”竣工。在此成立“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該校共青團組織被團市委命名為“北京市紅旗團委”。
1994年 宣武區政府確定該校為“宣武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60周年,當年參加一二·九運動的老校友23人回母校隆重舉行紀念會。
1996年 北京市教工委決定在全市教育系統中展開向該校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五一獎章”獲得者、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張明珠同志學習的活動。
開始舉辦在職教師研究生課程班,每期2年,第一期學員15人。使教師陸續達到碩士生水平。
該校被評為“北京市綠化先進單位”。
該校被評為市“首都文明單位”。
11月2日,慶祝建校95周年。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大會。六千多位校友參加。彭佩雲、王光英、雷潔瓊參加大會。
北京師大附中95周年校慶
江澤民主席為校慶題詞:“育才興國。”李鵬、李嵐清、彭佩雲、溫家寶、李鐵映、吳學謙等領導人也為附中題詞。
江澤民主席為北京師大附中95周年校慶題詞
李嵐清副總理為北京師大附中95周年校慶題詞
在教學樓大廳舉行林礪儒校長塑像揭幕式,老校友汪德昭、張岱年講話。
出版教學經驗彙編——《教海揚帆》;校友回憶文集《樹高千尺頌根深》;紀念畫冊等。
1997年 被評為市“首都文明單位標兵”。
參加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首都人民迎接香港回歸祖國的慶祝活動。
設立呂學禮獎教金,獎勵在理科教學上有突出貢獻的教師。
1998年 全校師生為抗洪救災捐款十四萬三千餘元及大批衣物。
設立羅漾明獎學金、張維、陸士嘉獎教金。
1999年 4月,第三屆校友理事會成立,百年校慶籌備工作正式開始。
10月,全校千餘師生參加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活動,受到市國慶指揮部的表彰。
11月,在宣武區支持下,為爭取成為北京市示範性高中校,提出了今後發展的整體規劃。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建設面向新世紀的北京師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