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情難忘》由蕭楓、姜忠喆主編,2013年04月01日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師生情難忘/四特教育系列叢書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98頁
- 開本:16
- 作者:蕭楓 姜忠喆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674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蕭楓、姜忠喆主編的這本《師生情難忘》是“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之一。該書選錄了100個發生在師生之間的真情故事。這些故事平凡而真切,讓人讀後感動、沉思、回憶、心懷敬意和感激……
本書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本書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感悟心靈
孩子們的願望
老師,能不能站在我身邊
我心中的桃李園
微笑的力量
“叫你媽媽拿傷濕膏來”
重拾耐心
小米的憂傷
守住心中的那一絲夢想
守住心中那份愛
老師,你為什麼不叫我
你的心情,我願意聽
愛能喚起無限美好
我只澆了一滴水
給予是快樂的
過分的“關心”是負擔
童心勿欺
走進學生心靈的藝術——傾聽
想說愛你不容易
第二章 師生情深
感激
傷心南飛的燕子
“我等你,你沒來!”
小豬博士又飛回來了
最後一課
愛到永遠
遲到的提醒
老師,“生日”快樂
感動
我餵學生吃蛋糕
學生背我上講台
和孩子們共享教學參考書的日子
一杯水
享受孩子
一株小小的含羞草
心中隱痛
感悟孩子的愛
你的眼淚,讓我們一起擦
老師,請您喝水
初為人師
不要讓回憶成為內疚
原諒是要說出來的
“你坐我車吧!我帶你上學”
溫柔的一刀
陽光燦爛的日子
老師的小禮物
孩子,我佩服你
第三章 因勢利導
抓住契機育童心
“不速之客”演繹的精彩
我被學生將了軍
“掃把”的故事
意外的收穫
雷聲掌聲
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
籃球比賽風波
一堂以尷尬為主題的課
籃球改變了他
第四章 教育反思
一份遲到的內疚
兩個“調皮鬼”帶來的驚喜
不敢為師
老師,你真的不在乎考分?
今夜無眠
公平是有條件的
苦澀的愛
不要在學生心靈上打樁
有些秘密碰不得
教育需要幽默
孩子最需要什麼
你的心情就是天氣預報
有一種傷害叫做“愛”
“再買一把格尺”
關於木桶理論
尷尬的德育
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
我當了一回“學困生”
一件小事引起的思考
罰抄中止了
老師,請遠離“心靈懲罰”
記憶中的那雙眼睛
老師不是萬能的
教育,究竟是為了鋼琴,還是為了孩子?
孩子,難說真話
孩子,請接受我的道歉
愛的遺憾
因寵愛鑄成的錯
第一次只有一次
第五章 明燈指路
兌現承諾
老師,你的板書太亂了
“花大姐”的故事
愛的接力
讓課堂充滿快樂
小草也會疼
勞動,原來是可以美麗的
難忘的“游戈”
最“低俗”的初一學生
不接受拒絕
晉升的煩惱
饅頭事件
一次難忘的招聘
人獅情未了
佟老師的實力
只要我那一份
我們為高考犧牲了什麼
楊成武:擊斃日軍“名將之花”
步槍打飛機
魂歸狼牙山
空軍老兵彭嘉衡
超級模仿“秀”
筆袋裡的錢
選秀:水果拼盤
我要一個人睡!
30秒的“和”
零點課堂
語文備賽鏡頭回眸
孩子們的願望
老師,能不能站在我身邊
我心中的桃李園
微笑的力量
“叫你媽媽拿傷濕膏來”
重拾耐心
小米的憂傷
守住心中的那一絲夢想
守住心中那份愛
老師,你為什麼不叫我
你的心情,我願意聽
愛能喚起無限美好
我只澆了一滴水
給予是快樂的
過分的“關心”是負擔
童心勿欺
走進學生心靈的藝術——傾聽
想說愛你不容易
第二章 師生情深
感激
傷心南飛的燕子
“我等你,你沒來!”
小豬博士又飛回來了
最後一課
愛到永遠
遲到的提醒
老師,“生日”快樂
感動
我餵學生吃蛋糕
學生背我上講台
和孩子們共享教學參考書的日子
一杯水
享受孩子
一株小小的含羞草
心中隱痛
感悟孩子的愛
你的眼淚,讓我們一起擦
老師,請您喝水
初為人師
不要讓回憶成為內疚
原諒是要說出來的
“你坐我車吧!我帶你上學”
溫柔的一刀
陽光燦爛的日子
老師的小禮物
孩子,我佩服你
第三章 因勢利導
抓住契機育童心
“不速之客”演繹的精彩
我被學生將了軍
“掃把”的故事
意外的收穫
雷聲掌聲
不要吝嗇我們的讚美
籃球比賽風波
一堂以尷尬為主題的課
籃球改變了他
第四章 教育反思
一份遲到的內疚
兩個“調皮鬼”帶來的驚喜
不敢為師
老師,你真的不在乎考分?
今夜無眠
公平是有條件的
苦澀的愛
不要在學生心靈上打樁
有些秘密碰不得
教育需要幽默
孩子最需要什麼
你的心情就是天氣預報
有一種傷害叫做“愛”
“再買一把格尺”
關於木桶理論
尷尬的德育
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
我當了一回“學困生”
一件小事引起的思考
罰抄中止了
老師,請遠離“心靈懲罰”
記憶中的那雙眼睛
老師不是萬能的
教育,究竟是為了鋼琴,還是為了孩子?
孩子,難說真話
孩子,請接受我的道歉
愛的遺憾
因寵愛鑄成的錯
第一次只有一次
第五章 明燈指路
兌現承諾
老師,你的板書太亂了
“花大姐”的故事
愛的接力
讓課堂充滿快樂
小草也會疼
勞動,原來是可以美麗的
難忘的“游戈”
最“低俗”的初一學生
不接受拒絕
晉升的煩惱
饅頭事件
一次難忘的招聘
人獅情未了
佟老師的實力
只要我那一份
我們為高考犧牲了什麼
楊成武:擊斃日軍“名將之花”
步槍打飛機
魂歸狼牙山
空軍老兵彭嘉衡
超級模仿“秀”
筆袋裡的錢
選秀:水果拼盤
我要一個人睡!
30秒的“和”
零點課堂
語文備賽鏡頭回眸
文摘
小米的憂傷
◇常麗華
有誰能了解一個孩子的憂傷呢?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十一歲的小米想到這個問題時,長長地嘆了口氣。
自從上了五年級,小米每天晚上都要寫作業到十點、十一點。昨天,年輕的語文老師把試卷狠狠地摔在講桌上,嚴厲地說:“你們知道五年級意味著什麼嗎?畢業班呀!上級隨時會來考你們,你們的成績就代表了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看看你們昨天考了些什麼?我可承擔不起給學校抹黑的罪名…
大家都低著頭,不敢看語文老師因憤怒而有些變形的臉。其實,語文老師挺漂亮的,小米想,她為什麼老發火呢?考不好怎么就給學校抹黑了呢?五年級能意味著什麼呢?報紙上都說取消國小畢業統考,我們怎么就考來考去考不完呢?小米不明白。
“天天給你們看試卷,晚上總是熬夜,我為的是什麼呀?還不是為你們好…語文老師的聲音又提高了八度。
小米很難過,好像自己很對不起老師似的。小米的作文寫得好,語文考試成績卻又一般,她常常被那些語文基礎知識搞糊塗了。
可是,老師為什麼要這么這么辛苦呢?小米又開始走神了。為我們好?“好”在哪裡?考一個好成績,校長就會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給老師戴紅花、發紅包,老師會很開心。那還不是為老師自己好嗎?
小米有些糊塗了。事實是,現在誰也不開心。老師不開心,無休止的考試,無休止地發火;很多同學不開心,泡在分數堆里,每天都提心弔膽。這樣不開心的日子,有什麼意思呢?但有一點是不能改變的:因為考不好,晚上的作業便是把試卷重抄一遍。
小米對這種毫無意義的抄寫已經麻木了。最讓小米膽戰心驚的是試卷必須要讓家長簽字。當小米把72分的試卷拿給媽媽看時,媽媽只是嘆了口氣,什麼也沒說就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總是這樣一個分數,媽媽已經對她失望了,失望到什麼也不說的地步,小米真想流淚。沒上學前,誰都說小米是個聰明的孩子,《木蘭詩》、《長歌行》這樣的詩媽媽教她幾遍她就能背下來。怎么一上學就變笨了呢?學校,小米在上學之前,曾經是多么嚮往啊!學校的課程聽上去是那么有趣,語文、音樂、美術、英語、自然……在這些科目的背後,應該蘊藏了多少美麗的故事。那時候,小米是多么的渴求新知識,她多么想自己就能讀懂那些動人的童話,她想知道太陽為什麼會有七種顏色,生活中的數學在哪裡……她多么想弄明白,那些歪歪斜斜的英文字,到底在向她說些什麼秘密……
可惜老師們,從來沒有對她說過那些她渴慕的故事。
語文就是寫字、解釋詞語、總結段意;數學就是做題,那些雞兔同籠、排水放水的套用題她怎么都搞不清楚;音樂就是坐得端端正正地唱什麼小二郎的歌;美術就是老師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畫後,大家再把它畫得一模一樣;自然該是最好玩的科目,可大家只能呆在教室里聽老師講奇妙的大自然,老師是不肯帶他們出去的,然後就是考試。音樂要考唱歌,老師就逼他們把所有的歌都唱下來;自然要有試卷,老師就逼他們背書;小米最害怕的是體育,體育要考什麼立定跳遠、60米跑等等,每一次,小米都以不及格告終。所有的科目最後都化作兩個字:分數。
因此,小米上課常常走神:校園裡的紫藤花開了,草地里的蟋蟀唱著好聽的歌,《艾麗斯夢遊奇境》里那隻奇怪的兔子不知又到哪裡去了……也因此,小米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腦子也就一年比一年笨,媽媽便只有嘆氣。
小米是敏感的。她怕媽媽的嘆氣,怕老師對她的無所謂。她多么希望媽媽能對她說:孩子,分數並不重要,我相信你是喜歡學習的。她又多么希望老師能在她走神的時候,不是大聲的呵斥,而是輕輕拍拍她的肩膀。可誰能了解一個孩子的思想呢? 晚上睡覺時,小米想:明天,會怎樣呢?
守住心中的那一絲夢想
◇張向陽
江蘇有個蘇北,蘇北有個鹽城。鹽城市中心有個銅馬廣場:一位身著戎裝的新四軍戰士正策馬東進。每當看到這巨型的雕塑,我都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陳毅、粟裕、黃克誠一顆顆將星照亮了鹽城革命的星空,七戰七捷的輝煌已寫入我們鹽城鄉土教育的教材。
就像大多數革命老區一樣,鹽城的經濟近年來雖說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城鄉教育的差距是越來越大。看著城裡的國小一家家投資數十萬、上百萬建起了塑膠跑道,而我們這個有著近千名學生的鄉鎮中心國小,連微機房都沒有,僅有的兩台電腦還只是用來列印材料的,我心中真是急啊。
是啊,費改稅了,義務教育的投入遇到了很大的問題,能保住教師工資的國家標準部分正常發放已很不容易了,學校的雜費大多被調走了,很多的農村國小連正常運轉都十分困難,不少學校已靠校長向老師藉資來度日了。
於是,我們本應享受的住房公積金被取消了,只參加過一年的社會醫療保險被取消了,當由單位交納的養老金至今還是空白。農村教師似乎成為社會保障體系中被遺忘的角落。到如今,在農村國小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同志,每月只拿幾百元的工資養家餬口,還得讓上天保佑沒病沒災。
也許,這只是改革的陣痛,是發展中的問題,會在發展中逐步得到解決吧。
我的心中還有更多的夢,最為真切的就是“讓農村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個夢,從我做教師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植人心中。為了這個夢,我努力地從每一天做起。
在課堂上,多給孩子一點笑臉,讓每一個孩子從我的笑與期待中,感覺到一種前行的希望與力量,這是我能做到的。哪怕是向孩子送去一個讚許的眼神,伸出手去摸摸孩子的小腦袋,真誠地說上幾句讚美的話語,這都是我一個國小教師的責任。因為,我有必要讓兒童生活在幸福而有為的學習生活中。
在學習上,讓孩子多獨立思考一點,讓每一個孩子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也能真切地體驗“合作與獨立探究”是新世紀公民的基本素質。以思維訓練為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中,眼界得以開闊,心胸得以寬廣,思維得以敏捷,德行得以成長。
在交往中,真正地將孩子當人看,當孩子看,當自己的孩子看。尊重學生的人格與選擇,走進兒童的心理世界,將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蹲下身子來想一想孩子需要我為他們提供什麼。讓孩子在我的尊重中,體驗生命的價值與尊嚴,感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作為一名農村國小教師,我很難有外出學習與接受專家當面指導的機會。為了能更好地學習外地的先進教改經驗,我便成了網上的流浪者,燈下的苦行僧,新課程實踐的行者,朱永新新教育理想的追夢人。
在我們這個小鎮還沒有網咖之前,我便在周末來到城裡,攀到網上,打開一家家名校網頁,看他們的課題研究資料與教改專題文章,受益很多。今年為了上“教育線上”網站,我藉資五千元買了台電腦,這樣上網學習可以更方便點。
為改變自己在教育理論上的營養不良,從1997年秋天開始,我已很少有時間再看電視劇了,每晚手捧教育期刊細讀慢品,從城裡借來教學錄像片細細品味。就這樣在平淡中,五年一眨眼就過去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已上了新的台階。
1999年末,《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研製工作研討會紀要》出台,我如獲至寶,在自己的班級同步進行新課程的實驗,先後從北京郵購了《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討論稿、實驗稿,與新課程一路走來,與孩子們共同享受著新課程實驗的快樂。
當朱永新老師的理想教育系列文章出版後,我終於明白,朱永新的理想教育思想,當是我終身的追求,於是就成了新教育實驗的追夢人。在“教育線上”,我每天寫下一篇千字短文,記下自己對教育的心考,讓自己在教育日記的寫作中,經歷道德長跑的過程。三個月下來,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近二十篇。在日記寫作的背後,我與我的孩子們走得更近了。因為,我必須通過我的教學,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服務。
日子雖過得很清苦,但心中仍充滿了詩意般的幸福。這幸福來自對朱永新老師的期待,來自“教育線上”網友熱情的關懷,來自班級孩子們成功的喜悅。
我守望在蘇北的麥田裡,沒有寂寞與惆悵,在我的心中,已充盈著新教育的理想。這樣充滿詩意的日子,是簡單的,更是快樂的。
P13-16
◇常麗華
有誰能了解一個孩子的憂傷呢?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十一歲的小米想到這個問題時,長長地嘆了口氣。
自從上了五年級,小米每天晚上都要寫作業到十點、十一點。昨天,年輕的語文老師把試卷狠狠地摔在講桌上,嚴厲地說:“你們知道五年級意味著什麼嗎?畢業班呀!上級隨時會來考你們,你們的成績就代表了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看看你們昨天考了些什麼?我可承擔不起給學校抹黑的罪名…
大家都低著頭,不敢看語文老師因憤怒而有些變形的臉。其實,語文老師挺漂亮的,小米想,她為什麼老發火呢?考不好怎么就給學校抹黑了呢?五年級能意味著什麼呢?報紙上都說取消國小畢業統考,我們怎么就考來考去考不完呢?小米不明白。
“天天給你們看試卷,晚上總是熬夜,我為的是什麼呀?還不是為你們好…語文老師的聲音又提高了八度。
小米很難過,好像自己很對不起老師似的。小米的作文寫得好,語文考試成績卻又一般,她常常被那些語文基礎知識搞糊塗了。
可是,老師為什麼要這么這么辛苦呢?小米又開始走神了。為我們好?“好”在哪裡?考一個好成績,校長就會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給老師戴紅花、發紅包,老師會很開心。那還不是為老師自己好嗎?
小米有些糊塗了。事實是,現在誰也不開心。老師不開心,無休止的考試,無休止地發火;很多同學不開心,泡在分數堆里,每天都提心弔膽。這樣不開心的日子,有什麼意思呢?但有一點是不能改變的:因為考不好,晚上的作業便是把試卷重抄一遍。
小米對這種毫無意義的抄寫已經麻木了。最讓小米膽戰心驚的是試卷必須要讓家長簽字。當小米把72分的試卷拿給媽媽看時,媽媽只是嘆了口氣,什麼也沒說就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總是這樣一個分數,媽媽已經對她失望了,失望到什麼也不說的地步,小米真想流淚。沒上學前,誰都說小米是個聰明的孩子,《木蘭詩》、《長歌行》這樣的詩媽媽教她幾遍她就能背下來。怎么一上學就變笨了呢?學校,小米在上學之前,曾經是多么嚮往啊!學校的課程聽上去是那么有趣,語文、音樂、美術、英語、自然……在這些科目的背後,應該蘊藏了多少美麗的故事。那時候,小米是多么的渴求新知識,她多么想自己就能讀懂那些動人的童話,她想知道太陽為什麼會有七種顏色,生活中的數學在哪裡……她多么想弄明白,那些歪歪斜斜的英文字,到底在向她說些什麼秘密……
可惜老師們,從來沒有對她說過那些她渴慕的故事。
語文就是寫字、解釋詞語、總結段意;數學就是做題,那些雞兔同籠、排水放水的套用題她怎么都搞不清楚;音樂就是坐得端端正正地唱什麼小二郎的歌;美術就是老師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畫後,大家再把它畫得一模一樣;自然該是最好玩的科目,可大家只能呆在教室里聽老師講奇妙的大自然,老師是不肯帶他們出去的,然後就是考試。音樂要考唱歌,老師就逼他們把所有的歌都唱下來;自然要有試卷,老師就逼他們背書;小米最害怕的是體育,體育要考什麼立定跳遠、60米跑等等,每一次,小米都以不及格告終。所有的科目最後都化作兩個字:分數。
因此,小米上課常常走神:校園裡的紫藤花開了,草地里的蟋蟀唱著好聽的歌,《艾麗斯夢遊奇境》里那隻奇怪的兔子不知又到哪裡去了……也因此,小米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腦子也就一年比一年笨,媽媽便只有嘆氣。
小米是敏感的。她怕媽媽的嘆氣,怕老師對她的無所謂。她多么希望媽媽能對她說:孩子,分數並不重要,我相信你是喜歡學習的。她又多么希望老師能在她走神的時候,不是大聲的呵斥,而是輕輕拍拍她的肩膀。可誰能了解一個孩子的思想呢? 晚上睡覺時,小米想:明天,會怎樣呢?
守住心中的那一絲夢想
◇張向陽
江蘇有個蘇北,蘇北有個鹽城。鹽城市中心有個銅馬廣場:一位身著戎裝的新四軍戰士正策馬東進。每當看到這巨型的雕塑,我都為自己的家鄉感到自豪。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陳毅、粟裕、黃克誠一顆顆將星照亮了鹽城革命的星空,七戰七捷的輝煌已寫入我們鹽城鄉土教育的教材。
就像大多數革命老區一樣,鹽城的經濟近年來雖說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城鄉教育的差距是越來越大。看著城裡的國小一家家投資數十萬、上百萬建起了塑膠跑道,而我們這個有著近千名學生的鄉鎮中心國小,連微機房都沒有,僅有的兩台電腦還只是用來列印材料的,我心中真是急啊。
是啊,費改稅了,義務教育的投入遇到了很大的問題,能保住教師工資的國家標準部分正常發放已很不容易了,學校的雜費大多被調走了,很多的農村國小連正常運轉都十分困難,不少學校已靠校長向老師藉資來度日了。
於是,我們本應享受的住房公積金被取消了,只參加過一年的社會醫療保險被取消了,當由單位交納的養老金至今還是空白。農村教師似乎成為社會保障體系中被遺忘的角落。到如今,在農村國小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同志,每月只拿幾百元的工資養家餬口,還得讓上天保佑沒病沒災。
也許,這只是改革的陣痛,是發展中的問題,會在發展中逐步得到解決吧。
我的心中還有更多的夢,最為真切的就是“讓農村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這個夢,從我做教師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植人心中。為了這個夢,我努力地從每一天做起。
在課堂上,多給孩子一點笑臉,讓每一個孩子從我的笑與期待中,感覺到一種前行的希望與力量,這是我能做到的。哪怕是向孩子送去一個讚許的眼神,伸出手去摸摸孩子的小腦袋,真誠地說上幾句讚美的話語,這都是我一個國小教師的責任。因為,我有必要讓兒童生活在幸福而有為的學習生活中。
在學習上,讓孩子多獨立思考一點,讓每一個孩子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也能真切地體驗“合作與獨立探究”是新世紀公民的基本素質。以思維訓練為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中,眼界得以開闊,心胸得以寬廣,思維得以敏捷,德行得以成長。
在交往中,真正地將孩子當人看,當孩子看,當自己的孩子看。尊重學生的人格與選擇,走進兒童的心理世界,將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蹲下身子來想一想孩子需要我為他們提供什麼。讓孩子在我的尊重中,體驗生命的價值與尊嚴,感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作為一名農村國小教師,我很難有外出學習與接受專家當面指導的機會。為了能更好地學習外地的先進教改經驗,我便成了網上的流浪者,燈下的苦行僧,新課程實踐的行者,朱永新新教育理想的追夢人。
在我們這個小鎮還沒有網咖之前,我便在周末來到城裡,攀到網上,打開一家家名校網頁,看他們的課題研究資料與教改專題文章,受益很多。今年為了上“教育線上”網站,我藉資五千元買了台電腦,這樣上網學習可以更方便點。
為改變自己在教育理論上的營養不良,從1997年秋天開始,我已很少有時間再看電視劇了,每晚手捧教育期刊細讀慢品,從城裡借來教學錄像片細細品味。就這樣在平淡中,五年一眨眼就過去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已上了新的台階。
1999年末,《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研製工作研討會紀要》出台,我如獲至寶,在自己的班級同步進行新課程的實驗,先後從北京郵購了《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討論稿、實驗稿,與新課程一路走來,與孩子們共同享受著新課程實驗的快樂。
當朱永新老師的理想教育系列文章出版後,我終於明白,朱永新的理想教育思想,當是我終身的追求,於是就成了新教育實驗的追夢人。在“教育線上”,我每天寫下一篇千字短文,記下自己對教育的心考,讓自己在教育日記的寫作中,經歷道德長跑的過程。三個月下來,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近二十篇。在日記寫作的背後,我與我的孩子們走得更近了。因為,我必須通過我的教學,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服務。
日子雖過得很清苦,但心中仍充滿了詩意般的幸福。這幸福來自對朱永新老師的期待,來自“教育線上”網友熱情的關懷,來自班級孩子們成功的喜悅。
我守望在蘇北的麥田裡,沒有寂寞與惆悵,在我的心中,已充盈著新教育的理想。這樣充滿詩意的日子,是簡單的,更是快樂的。
P13-16
序言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畫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以“特定對象、特別對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為宗旨,立足學校教育與管理,理論結合實踐,集多位教育界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校長、老師們的教育成果與經驗於一體,圍繞困擾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教育難題,集思廣益,多方借鑑,力求全面徹底解決。
本輯為“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之《在故事中升華經典》。
這是一部寫給老師的書,因為故事中蘊含著慈愛、和諧、人性的教育方式;這也是一部寫給學生的書,因為故事中灑滿老師們對學生的溫暖、感動、愛意、執著、頑強與剛毅……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塑造人心智的高超藝術。對於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這本書中的觀點能給人以許多啟示。本書還匯集了眾多著名教育學家、知名教師的經典教育文論,共同領略著名專家學術研究風範,引領我們進入教改理論與實踐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創新教學理念脈搏,感悟前瞻性的教學思想。
教育,潤物無聲,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教育的這種智慧,這種境界,這種追求,雖然無聲無形,但卻有蹤跡可尋。在教育實踐中,那一個個平凡卻並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現出教師解決問題的教育智慧;或記錄著教師走出困惑的教學經歷;或展現出教師奉獻愛心的熱忱。回顧那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教育實踐,既是一個沉澱的過程,也是一個升華的過程。
本輯共20分冊,具體內容如下:
1.《師生情難忘》
如果我們的人生有一段華美的樂章,那一定來自老師教給我們的7個音符!一天天,一年年,我們在校園裡茁壯成長。從懵懂孩童到青春飛揚,然後進入社會大舞台搏擊人生。老師諄諄教誨的深情,是我們前行的燈火,給我們溫暖、力量和信念……本書選錄了100篇發生在師生之間的真情故事。這些平凡而真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沉思,讓我們回憶,讓我們心懷敬意和感激……
2.《記憶深處》
翩翩紅葉,徐徐飄落,總不忘留給土地柔軟與肥沃;涓涓泉水,潺潺流淌,總不忘帶給岸邊甘甜與歡歌。享受“師生”情,奉獻真誠心!讓我們把握這份情,讓心靈浸潤在肥沃的土壤,開出絢爛的花朵;讓我們緊守這份愛,讓生命譜寫聖潔的樂曲,唱出青春的讚歌。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是誰為我們點燃了一盞最明亮的燈;在荊棘的人生旅途中,是誰甘做引路人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是您,老師,把雨露灑遍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無論記憶多么久遠,每當想起老師,依然激情難耐;每當面對熟悉的老師,那一瞬間,那一件小事……總是激起我們對老師久蓄於心的感激……
3.《成長足跡》
這是發生在校園裡的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師生故事。因為愛,所以在教育的天空下,才會發生這么多感人的故事,這些也是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這是一部寫給老師的書,因為故事中蘊含著慈愛、和諧、人性的教育方式;這也是一部寫給學生的書,因為故事中灑滿老師們對學生的溫暖、感動、愛意、執著、頑強與剛毅……
4.《悸動的心靈》
追憶往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發現自己最難忘的某一個瞬間,其實也就像重新獲得一種生存的意義一樣美妙。這些教育故事也許並不是教育的解決之道,但卻是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也許我們更應該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許我們既活在未來更活在無限的過去,在這些紛繁複雜卻又素樸平凡的場景中,有最樂意的付出,有淚水和智慧,更有目日夜夜用心抒寫因而溫潤無比的愛。
5.《春暖花開》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執著並獻身於教育,不僅需要大步向前,也需要回頭反思。回顧那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教育實踐,既是一個沉澱的過程,也是一個升華的過程。走進本書,這裡全是暖暖的愛。
6.《孩子的微笑》
教育,潤物無聲,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教育的這種智慧,這種境界,這種追求,雖然無聲無形,但卻有蹤跡可尋。在教育實踐中,那一個個平凡卻並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現出教師解決問題的教育智慧;或記錄著教師走出困惑的教學經歷;或展現出教師奉獻愛心的熱忱。
7.《故事裡的教育智慧》
本書主要關注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中家長與孩子、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故事,它的特色是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其宗旨是:講述真實的教育故事,研究深切的教育問題,創生新銳的教育思想,激活精彩的教育行動。其風格是:直面真實,創新為本和故事體裁。
8.《難忘的教育經典故事》
根據家長、教師和孩子的困惑,用各種形式的教育故事講述一些很明白的道理,引導人用智慧的手段促進人的成長。這些故事或來自國外的或來自一線教學的實踐,對於教育類人群均具有啟發性。一個個使教師深思的小故事,一個個讓學生向善的小故事,讓我們教師真正領會生命教育的內涵。從現在開始關注生命的成長,關注人類的發展,關注社會的進步。
9.《中國教育名家印記》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數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著大旗,濃書著歷史,描繪著藍圖,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進步。他們站在教育的殿堂里,發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歷史永遠都不應該忘記,也不會忘記。
本書編者放眼中國教育進程,遴選出對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內近百位教育名家,對其生平、教育思想、學術成果等進行介紹評說。
10.《外國教育名家小傳》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數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著大旗,濃書著歷史,描繪著藍圖,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進步。他們站在教育的殿堂里,發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歷史永遠都不應該忘記,也不會忘記。
本書編者放眼人類教育進程,遴選出對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近百位世界教育名家,對其生平、教育思想、學術成果等進行介紹評說。
11.《隨手寫教育》
什麼是良好的教育?教育是詩性的事業?性教育何去何從?是否應該把兒童世界還給兒童?假設陳景潤晚生40年……本書匯聚了中國最佳教育隨筆,對於和教育相關的各個方面問題都有所暢談,對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來說都有所裨益。
12.《我心思教育》
本書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重要領域和主題,包括教育的真義、教育的價值、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生活、課程與教學、道德教育、師生關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等等。它力圖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摯的情感謳歌人類之愛,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13.《教育新思維》
本書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以既解放思想又科學審慎的態度,兼用獨特的視角,論述了近年的教育理論新說,涉及“教育呼喚‘以人為本”’、“公民教育”、“素質教育新解讀”、“教育公平與政府責任”、“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家辦學”等熱門話題。這些文章,不避偏,不畏難,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反思教育行為誤區,無不閃爍著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對於渴望提升自身理論素養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本書值得一讀。
14.《名家名師談教育》
本書使讀者在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和文趣,既有助於深厚教師的文化底蘊,又有助於幫助廣大教師確立對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既有助於培養和激發廣大實踐工作者的理論興趣,又能幫助教師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廣大讀者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
15.《世界眼光看教育》
本書薈萃了多位世界級教育思想巨擘的主要思想。從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維果茨基的文化一歷史理論、布魯納的結構主義,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一直到諾丁斯的關懷教育思想等等,現當代世界教育思想的發展脈絡清晰、準確而完整。
本書既有思想評介,又有論著摘錄,無論教育研究人員還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均可非常便捷而精準地從中獲得思想大師們的生動啟迪,加深對當代教育發展特質的深切理解,是教育、教研、教學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必備工具書。
16.《大師眼中的教育》
這不是一本以教育專家的身份、眼光、學養來談教育的書。本書各篇文章提供了許多新史實、新觀點,為我國教育史和教育理論工作者長期以來對某些歷史人物評價的思維定勢提供了新的清醒劑。
17.《教育箴言》
名人名言是前入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閱讀它,不僅能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更能為我們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該書著重論述三方面的內容:教育——造福人類的千秋偉業;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育人的典範;師德——塑造教師靈魂的法寶。
18.《百家教育講壇》
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讀性和經典價值的教育智慧讀本。書中介紹了孔子、盧梭、愛因斯坦、康德、梁啓超、杜威、蔡元培、葉聖陶等幾十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關於教育的精彩論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質、教學的藝術、知識之美、教師的職業生活、兒童的成長等問題。探幽析微,居高聲遠,讓我們直窺教育本原之堂奧。歸真返璞,正本清源,你會發現,教育,原來可以如此樸素而美好。
19.《名師真經》
本書從專家心理學研究出發,以新教師到專家教師這一成長過程為線索,剖析了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階段性特徵,動態性是展現了教師成長的內在原因與實質,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新教師成為專家教師的系列化教學理念、觀點與方法,這有助於教育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有利於在觀念層面上樹立科學的教師人才觀,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方法與措施。
20.《師道尊嚴》
本書意在激勵教師以站著的方式獲得成功。全書講述了站著成長的精神、站著成長的思想、站著成長的基礎、站著成長的學問和站著成長的行動。全書力求字字訴說教師成長之心聲,篇篇探尋教師優秀之根本,章章開啟教師幸福之道路。
由於時間、經驗的關係,本書在編寫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錯誤之處,衷心希望各界讀者、一線教師及教育界人士批評指正。
編者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以“特定對象、特別對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為宗旨,立足學校教育與管理,理論結合實踐,集多位教育界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校長、老師們的教育成果與經驗於一體,圍繞困擾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教育難題,集思廣益,多方借鑑,力求全面徹底解決。
本輯為“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之《在故事中升華經典》。
這是一部寫給老師的書,因為故事中蘊含著慈愛、和諧、人性的教育方式;這也是一部寫給學生的書,因為故事中灑滿老師們對學生的溫暖、感動、愛意、執著、頑強與剛毅……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塑造人心智的高超藝術。對於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這本書中的觀點能給人以許多啟示。本書還匯集了眾多著名教育學家、知名教師的經典教育文論,共同領略著名專家學術研究風範,引領我們進入教改理論與實踐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創新教學理念脈搏,感悟前瞻性的教學思想。
教育,潤物無聲,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教育的這種智慧,這種境界,這種追求,雖然無聲無形,但卻有蹤跡可尋。在教育實踐中,那一個個平凡卻並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現出教師解決問題的教育智慧;或記錄著教師走出困惑的教學經歷;或展現出教師奉獻愛心的熱忱。回顧那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教育實踐,既是一個沉澱的過程,也是一個升華的過程。
本輯共20分冊,具體內容如下:
1.《師生情難忘》
如果我們的人生有一段華美的樂章,那一定來自老師教給我們的7個音符!一天天,一年年,我們在校園裡茁壯成長。從懵懂孩童到青春飛揚,然後進入社會大舞台搏擊人生。老師諄諄教誨的深情,是我們前行的燈火,給我們溫暖、力量和信念……本書選錄了100篇發生在師生之間的真情故事。這些平凡而真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沉思,讓我們回憶,讓我們心懷敬意和感激……
2.《記憶深處》
翩翩紅葉,徐徐飄落,總不忘留給土地柔軟與肥沃;涓涓泉水,潺潺流淌,總不忘帶給岸邊甘甜與歡歌。享受“師生”情,奉獻真誠心!讓我們把握這份情,讓心靈浸潤在肥沃的土壤,開出絢爛的花朵;讓我們緊守這份愛,讓生命譜寫聖潔的樂曲,唱出青春的讚歌。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是誰為我們點燃了一盞最明亮的燈;在荊棘的人生旅途中,是誰甘做引路人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是您,老師,把雨露灑遍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無論記憶多么久遠,每當想起老師,依然激情難耐;每當面對熟悉的老師,那一瞬間,那一件小事……總是激起我們對老師久蓄於心的感激……
3.《成長足跡》
這是發生在校園裡的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師生故事。因為愛,所以在教育的天空下,才會發生這么多感人的故事,這些也是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這是一部寫給老師的書,因為故事中蘊含著慈愛、和諧、人性的教育方式;這也是一部寫給學生的書,因為故事中灑滿老師們對學生的溫暖、感動、愛意、執著、頑強與剛毅……
4.《悸動的心靈》
追憶往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發現自己最難忘的某一個瞬間,其實也就像重新獲得一種生存的意義一樣美妙。這些教育故事也許並不是教育的解決之道,但卻是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也許我們更應該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許我們既活在未來更活在無限的過去,在這些紛繁複雜卻又素樸平凡的場景中,有最樂意的付出,有淚水和智慧,更有目日夜夜用心抒寫因而溫潤無比的愛。
5.《春暖花開》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執著並獻身於教育,不僅需要大步向前,也需要回頭反思。回顧那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教育實踐,既是一個沉澱的過程,也是一個升華的過程。走進本書,這裡全是暖暖的愛。
6.《孩子的微笑》
教育,潤物無聲,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追求。教育的這種智慧,這種境界,這種追求,雖然無聲無形,但卻有蹤跡可尋。在教育實踐中,那一個個平凡卻並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現出教師解決問題的教育智慧;或記錄著教師走出困惑的教學經歷;或展現出教師奉獻愛心的熱忱。
7.《故事裡的教育智慧》
本書主要關注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中家長與孩子、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故事,它的特色是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其宗旨是:講述真實的教育故事,研究深切的教育問題,創生新銳的教育思想,激活精彩的教育行動。其風格是:直面真實,創新為本和故事體裁。
8.《難忘的教育經典故事》
根據家長、教師和孩子的困惑,用各種形式的教育故事講述一些很明白的道理,引導人用智慧的手段促進人的成長。這些故事或來自國外的或來自一線教學的實踐,對於教育類人群均具有啟發性。一個個使教師深思的小故事,一個個讓學生向善的小故事,讓我們教師真正領會生命教育的內涵。從現在開始關注生命的成長,關注人類的發展,關注社會的進步。
9.《中國教育名家印記》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數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著大旗,濃書著歷史,描繪著藍圖,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進步。他們站在教育的殿堂里,發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歷史永遠都不應該忘記,也不會忘記。
本書編者放眼中國教育進程,遴選出對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內近百位教育名家,對其生平、教育思想、學術成果等進行介紹評說。
10.《外國教育名家小傳》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數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著大旗,濃書著歷史,描繪著藍圖,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進步。他們站在教育的殿堂里,發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歷史永遠都不應該忘記,也不會忘記。
本書編者放眼人類教育進程,遴選出對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近百位世界教育名家,對其生平、教育思想、學術成果等進行介紹評說。
11.《隨手寫教育》
什麼是良好的教育?教育是詩性的事業?性教育何去何從?是否應該把兒童世界還給兒童?假設陳景潤晚生40年……本書匯聚了中國最佳教育隨筆,對於和教育相關的各個方面問題都有所暢談,對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來說都有所裨益。
12.《我心思教育》
本書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重要領域和主題,包括教育的真義、教育的價值、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生活、課程與教學、道德教育、師生關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等等。它力圖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摯的情感謳歌人類之愛,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13.《教育新思維》
本書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以既解放思想又科學審慎的態度,兼用獨特的視角,論述了近年的教育理論新說,涉及“教育呼喚‘以人為本”’、“公民教育”、“素質教育新解讀”、“教育公平與政府責任”、“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教育家辦學”等熱門話題。這些文章,不避偏,不畏難,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反思教育行為誤區,無不閃爍著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對於渴望提升自身理論素養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本書值得一讀。
14.《名家名師談教育》
本書使讀者在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和文趣,既有助於深厚教師的文化底蘊,又有助於幫助廣大教師確立對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既有助於培養和激發廣大實踐工作者的理論興趣,又能幫助教師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廣大讀者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
15.《世界眼光看教育》
本書薈萃了多位世界級教育思想巨擘的主要思想。從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維果茨基的文化一歷史理論、布魯納的結構主義,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一直到諾丁斯的關懷教育思想等等,現當代世界教育思想的發展脈絡清晰、準確而完整。
本書既有思想評介,又有論著摘錄,無論教育研究人員還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均可非常便捷而精準地從中獲得思想大師們的生動啟迪,加深對當代教育發展特質的深切理解,是教育、教研、教學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必備工具書。
16.《大師眼中的教育》
這不是一本以教育專家的身份、眼光、學養來談教育的書。本書各篇文章提供了許多新史實、新觀點,為我國教育史和教育理論工作者長期以來對某些歷史人物評價的思維定勢提供了新的清醒劑。
17.《教育箴言》
名人名言是前入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閱讀它,不僅能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更能為我們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該書著重論述三方面的內容:教育——造福人類的千秋偉業;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育人的典範;師德——塑造教師靈魂的法寶。
18.《百家教育講壇》
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讀性和經典價值的教育智慧讀本。書中介紹了孔子、盧梭、愛因斯坦、康德、梁啓超、杜威、蔡元培、葉聖陶等幾十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關於教育的精彩論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質、教學的藝術、知識之美、教師的職業生活、兒童的成長等問題。探幽析微,居高聲遠,讓我們直窺教育本原之堂奧。歸真返璞,正本清源,你會發現,教育,原來可以如此樸素而美好。
19.《名師真經》
本書從專家心理學研究出發,以新教師到專家教師這一成長過程為線索,剖析了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階段性特徵,動態性是展現了教師成長的內在原因與實質,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新教師成為專家教師的系列化教學理念、觀點與方法,這有助於教育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有利於在觀念層面上樹立科學的教師人才觀,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方法與措施。
20.《師道尊嚴》
本書意在激勵教師以站著的方式獲得成功。全書講述了站著成長的精神、站著成長的思想、站著成長的基礎、站著成長的學問和站著成長的行動。全書力求字字訴說教師成長之心聲,篇篇探尋教師優秀之根本,章章開啟教師幸福之道路。
由於時間、經驗的關係,本書在編寫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錯誤之處,衷心希望各界讀者、一線教師及教育界人士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