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師延是上古時期的神話人物,他精通陰陽,曉明象緯,具有“拊弦琴,則地禰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聽眾國音樂,以審興亡之兆”的神通,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樂神。在
軒轅黃帝之世,他為司樂之官,掌管著朝廷的音樂歌舞,居河南省中牟縣東南二十里造箜篌(《太平寰宇記卷二》。夏代末年,他投奔殷商做御用樂師。商朝末年,他曾利用演奏的機會諷諫
紂王。他善於作曲,在紂王的威逼下乃作迷魂盪魄、心神顛倒之曲,使得紂王通宵達旦沉醉於靡靡聲中,淫樂無度,不問政事。
周武王興師伐紂時,他在涉濮水時沉水身亡。今河南省滑縣萬古鎮梁村有師延冢。他的後世子孫以官名為師氏,尊其為得姓始祖。
歷史評價
王紀成的《中華民族1000個第一》中,把師延稱為中華民族的第一位樂神宗祖,記述了他的豐功偉績以及歷史成就。該文說:
黃帝樂師師延,掌管著朝廷的音樂歌舞。他演奏的技藝十分高絕,特別是撫一弦琴,刻地之為動。吹玉律,可使天神俱為之降。臣民聽其音樂,能知國家大事,能判凶吉。人皆稱之為樂神。
黃帝樂師師延,始造九弦琴彈之,可引得百花爭艷,萬獸來朝。琴音激揚,地動山搖。琴音宛轉,百鳥起舞。
黃帝樂師師延,所作之樂聲,並非為靡靡之樂也。每當師延演奏時,須懸掛之白旄後,師延再坐在東側,演奏出的琴音激揚美妙,可地動山搖。其琴音宛轉動聽,可引得百鳥起舞。而宮中女官也自然自覺地會翩翩起舞,故聞此美妙聲音的人,先後聞聽到此美妙的聲音而都會精神愉悅。
至此後,朝野臣民百姓們,皆都好喜氣音樂來了。後來,又有一位名字叫作大榮的臣子,也深深懂得鼓、樂、琴、瑟等樂器演奏的至高樂理,並謂之為清商、清徵。而他評價清商之樂為最悲,可聽清徵之樂的人皆是有德有義的謙謙君子。如果有人德薄,便不足以聽之。有許許多多好聽音樂的人,紛紛來求師延,有一次,師延不得已援琴鼓之。立刻便有玄鶴二八一十六隻從南方來,集於郭門之上,再奏、三奏,便引得十六隊兒玄鶴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的宮商之聲,聲徹於天地。聞聽者全都是喜不自勝。
黃帝又命師延演奏由他親自創作的音樂——清角。然後,
黃帝下聖諭合鬼神於西大山之上,駕著象輿,由六玄龍、畢方神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蟲蛇伏地,白雲覆上,大合鬼神,乃作為清角。一奏之時,有雲從西北起;再奏之時,有大風至,大雨隨之,裂帷幕,破俎豆,墮廊瓦,坐者散走。三奏後,方天清如洗、鸞鳳和鳴、龍翔鳳舞、天下萬姓黎民共頌百世昇平如錦如畫的萬千氣象。他演奏的技藝十分高絕,特別是撫一弦琴,刻地之為動。吹玉律,可使天神俱為之降。臣民聽其音樂,能知國家大事,能判凶吉。
師延居箜篌城
中牟縣東南10公里處有個古城村,隸屬於
韓寺鎮,擁有3000多口人,距
黃帝故里新鄭市區25公里,距古都開封城區26公里,古代曾為京畿之地。這一帶農民翻地打井,經常挖到古墓、拾到箭頭等古物。村邊有座古城遺址,相傳是古代的“
箜篌城”。村前有古城河環繞,橋前立有“古城橋”石碑。
2009年8月,鄭州大學歷史文學院教授
張誠和考古工作者對
中牟縣韓寺鎮古城村
箜篌城遺址的夯土層考證後認為,應屬商代遺存,中國第一個樂神“師延”及其後代可能在此繁衍生息並締造了中華民族的“音樂之聲”。
東漢時期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講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詩中的“箜篌”經專家考證,是一種起始於我國的古老的彈弦樂器。
《中華民族1000個第一》中這樣說:“
黃帝樂師師延,始造九弦琴彈之,可引得百花爭艷,萬獸來朝。琴音激揚,地動山搖。琴音宛轉,百鳥起舞。”這裡的“九弦琴”就指箜篌,箜篌是
黃帝樂師師延始造。
通過實地考察分析,鄭州大學
張誠教授認為,中國音樂鼻祖師延活動的地域,大致在河南的中部和北部。
中牟縣地名工作者肖自才認為,有文獻這樣記載:“昔師延居此造箜篌,以悅靈公”。“居”和“在”,一字之差,然更加真實地記載了師延的祖籍身份。也就是說,師延可能是以製造箜篌而得名的“
箜篌城”中人。
鄭州大學副教授陳隆文認為,今
中牟縣韓寺鎮古城村一帶,上古時期是圃田澤、萑苻澤相擁的一片高地,木秀竹茂,環境怡人;且離古都新鄭、商都鄭州很近,有為
宮廷製造箜篌等各種樂器、排練歌舞的先天條件。
如果這樣的推斷成立,那么,師延造箜篌的“
箜篌城”,就在今中牟的古城村。“師延”及
師姓的祖居地,也應在
中牟縣韓寺鎮的古城村一帶。
曾經是“師延”、“
師姓”樂師長期生活、活動的音樂聖地,數千年後,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中原笛派傑出代表”、笛簫演奏家、作曲家孔建華及不少在中國音樂界享有盛譽的演奏家,這其間是否有著機緣的巧合?
野史記載
原文
師延者,殷之樂工也。自庖皇以來,其世遵此職。至師延精述陰陽,曉明象緯,終莫測其為人。世載遼絕,而或出或隱。在軒轅之世,為司樂之官。及乎殷時,總修三皇五帝之樂。撫一弦之琴,則地祗皆升。吹玉律,則天神俱降。當軒轅之時,已年數百歲,聽眾國樂聲,以審世代興亡之兆。至夏末,抱樂器以奔殷。而紂淫於聲色,乃拘師延於陰宮之內,欲極刑戮。(陰宮囚人之所)師延既被囚縶,奏清商流徵調角之音。司獄者以聞於紂,猶嫌曰:"此乃淳古遠樂,非余可聽悅也。"猶不釋。師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歡修夜之娛,乃得免炮烙之害。聞周武王興師,乃越濮流而逝。或雲,其本死於水府。故晉衛之人鐫石鑄金圖畫以象其形,立祠不絕矣。(出《
王子年拾遺記》)
譯文
師延,殷朝的樂工。自庖皇以來,歷朝歷代他家世襲這個職務。到了師延,能夠精確地講述出陰陽之聲,判明內函的象緯之意,人們始終也不了解師延這個人。他歷經的世代久遠,時而出世時而隱沒。在軒轅氏時,師延是司樂的官員。到了殷商時,他全面修編了三皇五帝時的樂章,已經達到了彈拔一弦琴,就能讓地神都出來聽;吹玉琯,引來天神都降臨凡世。師延在軒轅氏時代,已經有數百歲了。他能從聽各國的樂聲中審度出世代興亡的預兆。到了夏朝末年,他抱著樂器投奔殷商。然而由於殷紂王浸淫於聲色之中,將師延幽拘在陰宮中,準備處以極刑。師延在陰宮中奏清商流徵調角等雅樂,看守陰宮的獄卒已在紂王宮裡聽到過,於是厭煩地說:"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淳樸的樂音,不是我們這樣的人可以享受的啊!"不釋放他。師延又奏迷魂淫魄的靡靡之音,用這種音樂來表現修夜的歡娛,使看守他的獄吏們聽得神迷心蕩,他乘機逃出來,免去了受炮烙這種刑罰。在逃亡的途中,師延聽說周武王興師伐紂,於是他在涉過濮水時沉沒水中了。有人說師延死在水府里。因此,晉國、衛國的民眾鐫石鑄金刻畫上師延的圖象,不斷有人為師延立祠供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