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將相大傳(圖文珍藏版共4冊)》是2012年11月01日由線裝書局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帝王將相大傳/國學經典文庫
- 出版社:線裝書局
- 頁數:1770頁
- 開本:16
- 定價:598.00
- 作者:王艷軍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200647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他們是千古帝王、歷代名相、鐵血將帥,他們是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的大人物。《帝王將相大傳(圖文珍藏版共4冊)》呈現的,是一個個在歷史生態中遨遊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館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脫離了時代的名人標本。將一個人物放回他所在的歷史生態之中,就會看到以往我們所忽視的一些內容:忠臣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謀求個人的發展?義正嚴辭的反對派,是不是真的願意為他所認為的真理獻身?一個權傾朝野的人物,真的適合在政壇中生存嗎?……他們演繹著中華民族進程的軌跡,充扮了自己不可缺少的角色。本書由王艷軍主編。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一代帝王
秦始皇贏政
秦二世贏胡亥
漢高帝劉邦
漢文帝劉恆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新帝王莽
漢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劉莊
漢和帝劉肇
漢獻帝劉協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漢昭烈帝劉備
吳大帝孫權
晉武帝司馬炎
漢光文帝劉淵
漢昭武帝劉聰
後趙高祖石勒
前秦宣昭皇帝苻堅
宋武帝劉裕
宋文帝劉義隆
宋前廢帝劉子業
齊高帝蕭道成
齊東昏侯蕭寶卷
梁武帝蕭衍
陳武帝陳霸先
陳後主陳叔寶
北魏道武帝拓拔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齊文宣帝高洋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聖神皇帝武則天
唐中宗李顯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憲宗李純
後梁太祖朱全忠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周太祖郭威
後周世宗柴榮
南唐後主李煜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宗趙炅
宋真宗趙恆
宋仁宗趙禎
宋徽宗趙佶
宋欽宗趙桓
宋高宗趙構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夏景宗李元昊
元太祖鐵木真
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明英宗朱祁鎮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熄
明神宗朱翊鈞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太宗皇太極
清世祖福臨
清聖祖玄燁
清世宗胤稹
清高宗弘曆
清宣統帝溥儀
第二部分 歷史名相
商鞅傳
管仲傳
李斯傳
蕭何傳
諸葛亮傳
魏徵傳
房玄齡傳
狄仁傑傳
李林甫傳
楊國忠傳
趙普傳一
王安石傳
蔡京傳
秦檜傳
耶律楚材傳
張居正傳
嚴嵩傳
曾國藩傳
第三部分 傳奇名將
孫武傳
白起傳
王翦傳
韓信傳
郭子儀傳
岳飛傳
戚繼光傳
左宗棠傳
秦始皇贏政
秦二世贏胡亥
漢高帝劉邦
漢文帝劉恆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新帝王莽
漢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劉莊
漢和帝劉肇
漢獻帝劉協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漢昭烈帝劉備
吳大帝孫權
晉武帝司馬炎
漢光文帝劉淵
漢昭武帝劉聰
後趙高祖石勒
前秦宣昭皇帝苻堅
宋武帝劉裕
宋文帝劉義隆
宋前廢帝劉子業
齊高帝蕭道成
齊東昏侯蕭寶卷
梁武帝蕭衍
陳武帝陳霸先
陳後主陳叔寶
北魏道武帝拓拔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齊文宣帝高洋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聖神皇帝武則天
唐中宗李顯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憲宗李純
後梁太祖朱全忠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周太祖郭威
後周世宗柴榮
南唐後主李煜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宗趙炅
宋真宗趙恆
宋仁宗趙禎
宋徽宗趙佶
宋欽宗趙桓
宋高宗趙構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夏景宗李元昊
元太祖鐵木真
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明英宗朱祁鎮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熄
明神宗朱翊鈞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清太祖努爾哈赤
清太宗皇太極
清世祖福臨
清聖祖玄燁
清世宗胤稹
清高宗弘曆
清宣統帝溥儀
第二部分 歷史名相
商鞅傳
管仲傳
李斯傳
蕭何傳
諸葛亮傳
魏徵傳
房玄齡傳
狄仁傑傳
李林甫傳
楊國忠傳
趙普傳一
王安石傳
蔡京傳
秦檜傳
耶律楚材傳
張居正傳
嚴嵩傳
曾國藩傳
第三部分 傳奇名將
孫武傳
白起傳
王翦傳
韓信傳
郭子儀傳
岳飛傳
戚繼光傳
左宗棠傳
文摘
自古以來,立太子都會引發各種情況,因為這意味著重新分配統治集團的利益,所以,每個皇帝都為了這樁麻煩事而發愁。從登基的那天開始,景帝就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儲位問題。
景帝一共有16個兒子,但沒有一個是正妻薄皇后所生,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孫女,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太后一手指定的。由於薄皇后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於是各路人馬便開始了明爭暗鬥。
首先出來的是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竇太后一向疼愛這個兒子,既然薄氏無子,而劉武又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有賢王之名,按竇太后的意思,景帝駕崩之後,最好是由梁王繼承大統。
這事說起來漢景帝自己也有責任。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七國之亂爆發前夕,當時景帝尚未立太子。一天,梁王入朝覲見景帝,景帝擺開筵席招待他,二人喝得高興,不知不覺就醉了,景帝乘著酒興說:“聯千秋之後,當傳位於你。”
梁王聽了當然非常高興。酒醒之後,竇嬰對景帝說:“漢法之約,傳子嫡孫。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祖約乎?”
景帝發現自己酒後失言,頓時不再說話,也不再提起這件事,但劉武卻把這話放在心上了。後來,由於平定七國之亂有功,劉武開始居功自傲起來,他在自己的封地建造豪華宮殿,出行也打著皇帝才用的旗子,這時景帝才發現,弟弟將自己的話當真了。
這時,竇太后再度暗示景帝應該將皇位傳給梁王,景帝無奈,只好派袁盎去勸誡太后。袁盎對太后說:“從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結果引發五世之亂,小不忍則害大義,必生事端,所以《春秋》中才說傳子是正確的。”
竇太后自知理虧,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讓梁王回到封地好好呆著,不要惹是生非。
當時,薄皇后已經失寵,景帝寵幸的是栗妃和王美人,栗妃的兒子叫劉榮,是景帝的長子。
王美人名娡,槐里(今陝西興平縣境)人,父王仲,生母為臧兒,在入宮前,王娡已經嫁給了一戶姓金的人家,並生下一女。後來她的母親遇到一位相土,他說:“王娡將來要大富大貴。”這時正好太子劉啟在民間選美,於是王娡的母親就軟硬兼施地與金家退了婚,逼王娡去選美,沒想到還真的入選了。由於王娡風韻猶存,很快就當上了太子劉啟的姬妾,並生下三個女兒。
公元前156年,劉啟繼位,劉徹也在這一年的七月初七出生。據王娡說,她懷孕的時候曾做了一個太陽入懷的夢,景帝聽了大為驚喜,認為這是個吉兆,於是景帝將王娡擢升為“美人”(地位僅次於皇后)。
公元前153年,景帝終於下定決心,立栗姬的兒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栗太子”,劉徹則被封為膠東王,這一年,他剛剛四歲。
劉徹初名彘,乳名阿彘,他從小就聰穎過人,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彆強,尤其喜歡看關於古代聖賢帝王的書。據《漢孝武故事》記載:“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日:‘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
對於兒子信口而應的回答,景帝不禁深感詫異,不久就給劉彘名“徹”,字“通”,因為他“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表示充滿智慧,能達到聖德的要求。
劉徹六歲的時候,在栗妃的挑撥離間下,景帝廢了自己的結髮妻子薄氏,大漢王朝的皇后空缺,按常理,繼任的無疑應該是太子劉榮的生母。栗姬長得非常漂亮,而且一連生了三個兒子,是後宮最得寵的一個,再加上劉榮已被封為太子,因此當時的人都以為她會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后。不過,栗姬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嫉妒心極強,而且毫不掩飾。
館陶長公主劉嫖是景帝的親姐姐,在朝中自然有不小的影響力,當時後宮中數不清的美女們都希望皇上能看中自己,因此她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館陶長公主。為了讓她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美女們紛紛給她贈送金錢禮物。館陶長公主則認為這是件一舉三得的美事,如果美女能得到寵幸,成為嬪妃,她們就欠了自己一個大人情,進而為自己效力,同時又能討好皇帝弟弟,還能實實在在地賺一筆,何樂而不為。
不過,她的這一舉動讓栗姬非常不滿,對館陶長公主不斷向皇帝推薦“狐狸精”,栗姬恨得咬牙切齒,人前背後不知咒罵過多少回,但館陶長公主對此一無所知。
劉榮被立為太子後,館陶長公主就相中了他,想把寶貝女兒陳嬌嫁給劉榮做太子妃。不料,醋勁十足的栗姬一口回絕了館陶長公主的提親,還擺著一副。準皇后”的架勢狠狠嘲弄了她一番。
館陶長公主因此心生怨恨,立誓要狠狠報復栗姬。接著,她又向王美人提出同樣的要求。王美人與栗姬不同,她機敏圓滑,覺得長公主地位非比尋常,與她結親自然大有好處因此爽快地答應下來。
就這樣,在公元前151年,六歲的劉徹與十歲的陳阿嬌訂了婚。從此,館陶長公主屢屢向景帝進讒言,誣陷栗姬,並稱讚劉徹如何聰明,景帝為此更加喜歡他。
公元前150年,景帝終於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半年後,七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王美人也被立為皇后。
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景帝立下太子後,梁王劉武當然不肯就此罷休,他廣納四方豪傑,儲存金銀製造兵器箭弩,還派人刺殺袁盎等大臣。陰謀敗露後,梁王十分恐慌,幸好有竇太后為他說情,才稍得寬釋,但景帝從此對他疏遠起來。這件事過後,梁王劉武由於受到驚嚇,再加上灰心喪氣,很快身染惡疾而死掉了。他去世後,景帝將梁地一分為五,劃給他的兒子,不知不覺地削弱了他們的勢力。
公元前148年,臨江王劉榮不慎犯法,從江陵(今湖北)押回京城審訊。中尉郅都一向手段嚴酷,劉榮無法忍受折磨,最後悲傷地給父親寫了一封謝罪辭,在獄中自殺。
為了讓太子的地位更加鞏固,景帝還藉機殺掉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周亞夫。
周亞夫是名將周勃的次子,最初是河內郡守,當時有個叫許負的女人以善於看面相出名,一天,周亞夫把她請到府中為自己看相。許負說:“您的命相比較奇怪,三年後可以封侯,八年後可以做宰相,但再過九年就會餓死,因為您嘴邊有一條豎直的紋,這就是餓死的面相。”
周亞夫聽了哈哈大笑,他一臉不相信地說:“我不可能封侯,因為我父親的侯爵已經由哥哥繼承,即便他死了,也有侄子繼承,怎么都輪不到我頭上。餓死就更不可能,既然你說我能做宰相,如此尊貴的命怎么會餓死呢?”
聽了這話,許負說:“那就以後再看吧!”說完就走了。
說來也怪,過了三年,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因為殺人被剝奪了爵位,但文帝念及周勃的戰功,不願意就此讓周家沒落,他下令:“從周勃的兒子中選一個最優秀的來繼承。”經過大家的一致推舉,周亞夫就獲得了父親的爵位。
公元前158年,匈奴進攻北部邊境,文帝急忙派兵保護京城長安,他調出三支軍隊守在長安附近,河內太守周亞夫就是其中的一支,他守在細柳。
為了鼓舞士氣,文帝親自到三路軍隊里去慰問,他來到灞上和棘門,命人不用通報,直接往裡走。見到皇帝的車馬,軍營前守衛的士兵立刻放行,兩地的主將直到文帝到了眼前,才慌慌張張地出來迎接。
來到了周亞夫的營寨時,情形卻和前面兩處截然不同。守衛士兵將開道的隊伍攔在營寨之外,得知是天子來慰問後,都尉卻說:“將軍有令,行軍打仗時只聽將軍號令,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文帝到了之後,派使者拿出皇帝用的符節,進去通報周亞夫,他這才下令打開寨門迎接,守營的士兵嚴肅地對文帝的隨從說:“將軍有令:‘軍營中車馬不得急馳。’”車夫只好使勁拉著韁繩,以免走得太快。 到了軍帳前,周亞夫穿著盔甲、手持兵器出來迎接,他向文帝行了個拱手禮說:“甲冑之士不拜,請皇上允許臣下以軍禮拜見。”
見周亞夫對皇帝如此無禮,一旁的大臣不禁為他暗暗著急,哪知文帝居然大為讚賞,他馬上說:“將軍不必多禮。”
大臣們驚訝極了,在回去途中,文帝感慨地對他們說:“和灞上和棘門的軍隊相比,周亞夫才是真將軍。那些人簡直是兒戲,如果敵人突然來襲,恐怕連將軍都會被俘虜。”P38-40
景帝一共有16個兒子,但沒有一個是正妻薄皇后所生,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孫女,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太后一手指定的。由於薄皇后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於是各路人馬便開始了明爭暗鬥。
首先出來的是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竇太后一向疼愛這個兒子,既然薄氏無子,而劉武又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有賢王之名,按竇太后的意思,景帝駕崩之後,最好是由梁王繼承大統。
這事說起來漢景帝自己也有責任。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七國之亂爆發前夕,當時景帝尚未立太子。一天,梁王入朝覲見景帝,景帝擺開筵席招待他,二人喝得高興,不知不覺就醉了,景帝乘著酒興說:“聯千秋之後,當傳位於你。”
梁王聽了當然非常高興。酒醒之後,竇嬰對景帝說:“漢法之約,傳子嫡孫。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祖約乎?”
景帝發現自己酒後失言,頓時不再說話,也不再提起這件事,但劉武卻把這話放在心上了。後來,由於平定七國之亂有功,劉武開始居功自傲起來,他在自己的封地建造豪華宮殿,出行也打著皇帝才用的旗子,這時景帝才發現,弟弟將自己的話當真了。
這時,竇太后再度暗示景帝應該將皇位傳給梁王,景帝無奈,只好派袁盎去勸誡太后。袁盎對太后說:“從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結果引發五世之亂,小不忍則害大義,必生事端,所以《春秋》中才說傳子是正確的。”
竇太后自知理虧,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讓梁王回到封地好好呆著,不要惹是生非。
當時,薄皇后已經失寵,景帝寵幸的是栗妃和王美人,栗妃的兒子叫劉榮,是景帝的長子。
王美人名娡,槐里(今陝西興平縣境)人,父王仲,生母為臧兒,在入宮前,王娡已經嫁給了一戶姓金的人家,並生下一女。後來她的母親遇到一位相土,他說:“王娡將來要大富大貴。”這時正好太子劉啟在民間選美,於是王娡的母親就軟硬兼施地與金家退了婚,逼王娡去選美,沒想到還真的入選了。由於王娡風韻猶存,很快就當上了太子劉啟的姬妾,並生下三個女兒。
公元前156年,劉啟繼位,劉徹也在這一年的七月初七出生。據王娡說,她懷孕的時候曾做了一個太陽入懷的夢,景帝聽了大為驚喜,認為這是個吉兆,於是景帝將王娡擢升為“美人”(地位僅次於皇后)。
公元前153年,景帝終於下定決心,立栗姬的兒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栗太子”,劉徹則被封為膠東王,這一年,他剛剛四歲。
劉徹初名彘,乳名阿彘,他從小就聰穎過人,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彆強,尤其喜歡看關於古代聖賢帝王的書。據《漢孝武故事》記載:“至三歲,景帝抱於膝上,撫念之,試問兒:‘樂為天子否?’對日:‘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
對於兒子信口而應的回答,景帝不禁深感詫異,不久就給劉彘名“徹”,字“通”,因為他“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表示充滿智慧,能達到聖德的要求。
劉徹六歲的時候,在栗妃的挑撥離間下,景帝廢了自己的結髮妻子薄氏,大漢王朝的皇后空缺,按常理,繼任的無疑應該是太子劉榮的生母。栗姬長得非常漂亮,而且一連生了三個兒子,是後宮最得寵的一個,再加上劉榮已被封為太子,因此當時的人都以為她會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后。不過,栗姬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嫉妒心極強,而且毫不掩飾。
館陶長公主劉嫖是景帝的親姐姐,在朝中自然有不小的影響力,當時後宮中數不清的美女們都希望皇上能看中自己,因此她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館陶長公主。為了讓她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美女們紛紛給她贈送金錢禮物。館陶長公主則認為這是件一舉三得的美事,如果美女能得到寵幸,成為嬪妃,她們就欠了自己一個大人情,進而為自己效力,同時又能討好皇帝弟弟,還能實實在在地賺一筆,何樂而不為。
不過,她的這一舉動讓栗姬非常不滿,對館陶長公主不斷向皇帝推薦“狐狸精”,栗姬恨得咬牙切齒,人前背後不知咒罵過多少回,但館陶長公主對此一無所知。
劉榮被立為太子後,館陶長公主就相中了他,想把寶貝女兒陳嬌嫁給劉榮做太子妃。不料,醋勁十足的栗姬一口回絕了館陶長公主的提親,還擺著一副。準皇后”的架勢狠狠嘲弄了她一番。
館陶長公主因此心生怨恨,立誓要狠狠報復栗姬。接著,她又向王美人提出同樣的要求。王美人與栗姬不同,她機敏圓滑,覺得長公主地位非比尋常,與她結親自然大有好處因此爽快地答應下來。
就這樣,在公元前151年,六歲的劉徹與十歲的陳阿嬌訂了婚。從此,館陶長公主屢屢向景帝進讒言,誣陷栗姬,並稱讚劉徹如何聰明,景帝為此更加喜歡他。
公元前150年,景帝終於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半年後,七歲的劉徹被立為太子,王美人也被立為皇后。
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景帝立下太子後,梁王劉武當然不肯就此罷休,他廣納四方豪傑,儲存金銀製造兵器箭弩,還派人刺殺袁盎等大臣。陰謀敗露後,梁王十分恐慌,幸好有竇太后為他說情,才稍得寬釋,但景帝從此對他疏遠起來。這件事過後,梁王劉武由於受到驚嚇,再加上灰心喪氣,很快身染惡疾而死掉了。他去世後,景帝將梁地一分為五,劃給他的兒子,不知不覺地削弱了他們的勢力。
公元前148年,臨江王劉榮不慎犯法,從江陵(今湖北)押回京城審訊。中尉郅都一向手段嚴酷,劉榮無法忍受折磨,最後悲傷地給父親寫了一封謝罪辭,在獄中自殺。
為了讓太子的地位更加鞏固,景帝還藉機殺掉了當時權傾朝野的周亞夫。
周亞夫是名將周勃的次子,最初是河內郡守,當時有個叫許負的女人以善於看面相出名,一天,周亞夫把她請到府中為自己看相。許負說:“您的命相比較奇怪,三年後可以封侯,八年後可以做宰相,但再過九年就會餓死,因為您嘴邊有一條豎直的紋,這就是餓死的面相。”
周亞夫聽了哈哈大笑,他一臉不相信地說:“我不可能封侯,因為我父親的侯爵已經由哥哥繼承,即便他死了,也有侄子繼承,怎么都輪不到我頭上。餓死就更不可能,既然你說我能做宰相,如此尊貴的命怎么會餓死呢?”
聽了這話,許負說:“那就以後再看吧!”說完就走了。
說來也怪,過了三年,周亞夫的哥哥周勝之因為殺人被剝奪了爵位,但文帝念及周勃的戰功,不願意就此讓周家沒落,他下令:“從周勃的兒子中選一個最優秀的來繼承。”經過大家的一致推舉,周亞夫就獲得了父親的爵位。
公元前158年,匈奴進攻北部邊境,文帝急忙派兵保護京城長安,他調出三支軍隊守在長安附近,河內太守周亞夫就是其中的一支,他守在細柳。
為了鼓舞士氣,文帝親自到三路軍隊里去慰問,他來到灞上和棘門,命人不用通報,直接往裡走。見到皇帝的車馬,軍營前守衛的士兵立刻放行,兩地的主將直到文帝到了眼前,才慌慌張張地出來迎接。
來到了周亞夫的營寨時,情形卻和前面兩處截然不同。守衛士兵將開道的隊伍攔在營寨之外,得知是天子來慰問後,都尉卻說:“將軍有令,行軍打仗時只聽將軍號令,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文帝到了之後,派使者拿出皇帝用的符節,進去通報周亞夫,他這才下令打開寨門迎接,守營的士兵嚴肅地對文帝的隨從說:“將軍有令:‘軍營中車馬不得急馳。’”車夫只好使勁拉著韁繩,以免走得太快。 到了軍帳前,周亞夫穿著盔甲、手持兵器出來迎接,他向文帝行了個拱手禮說:“甲冑之士不拜,請皇上允許臣下以軍禮拜見。”
見周亞夫對皇帝如此無禮,一旁的大臣不禁為他暗暗著急,哪知文帝居然大為讚賞,他馬上說:“將軍不必多禮。”
大臣們驚訝極了,在回去途中,文帝感慨地對他們說:“和灞上和棘門的軍隊相比,周亞夫才是真將軍。那些人簡直是兒戲,如果敵人突然來襲,恐怕連將軍都會被俘虜。”P38-40
序言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惟我中華,湍湍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興亡多少事,情也悠悠,思也悠悠,不盡長江萬古流。
歷史的天空群星燦爛,或怒髮衝冠,或盪氣迴腸,如大風悲歌,又如高山流水,即千年以降,其叱吒風雲、慷慨磊落之氣,尚縱橫馳騁於二萬里華夏大地,磅薄激盪於億兆炎黃子孫心中。他們是千古帝王、歷代名相、鐵血將帥,他們是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的大人物。
據粗略統計,我國從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近代偽滿州國的溥儀,以及那些大大小小占山稱王的人,近八百人。有的用血汗和刀劍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李世民如是,成吉思汗如是;有的用權術和心計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武則天如是,朱棣如是;而更多的是作為太子去繼承父輩給的那一片浩無邊際的天空。繼承者中,有的如夏舛商紂那樣用暴政去掩飾自己面對那片浩渺無際的天空而感到無所適從的顫慄;有的如李煜徽宗那樣移情書畫逃避面對那片天空的無可奈何與手足無措;更多的是躲在金鑾殿里泡在溫柔鄉里憨態十足地享受著父輩留下來的一切;但也有一些人,提著自己的寶劍,面向那片浩無邊際的天空與下面無數俯首的臣民,高喊:“捨我其誰!”比如,漢武帝。
在朝臣之中,宰相將帥在歷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翻開歷代宰相將帥用頭腦和手腳描就的畫卷,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有的才幹超群,為一代之治政;有的智識平庸,無幾多之建樹;有的清風兩袖,成一代之清流;有的賣官鬻爵,興一朝之濁浪;有的直言敢諫,置項上人首於度外;有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他們幾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在幾千年的中國政治舞台上,每一個封建帝王的興起,每一個將相的敗落,都上演了一幕幕權與謀的較量。有幾度傾覆的厄運,也有屢經曲折的磨難,衰而復興,巍然屹立。無論是灰飛煙滅的毀滅,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轉危為安,都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力量。正是因為這股力量,我們才能欣賞到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威武雄壯的士兵、千千萬萬的過客,及其上演的一出出悲喜劇。
本書呈現的,是一個個在歷史生態中遨遊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館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脫離了時代的名人標本。將一個人物放回他所在的歷史生態之中,就會看到以往我們所忽視的一些內容:忠臣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謀求個人的發展?義正嚴辭的反對派,是不是真的願意為他所認為的真理獻身?一個權傾朝野的人物,真的適合在政壇中生存嗎?……他們演繹著中華民族進程的軌跡,充扮了自己不可缺少的角色。
這是一部講述血色王朝帝王將相英雄名士的歷史大書。這個最具文化風骨的時代,殘酷與血腥,痛苦與逍遙,時刻都在演繹多角度深層次地解說五千年歷史的謎案、奇人、奇事!
歷史的天空群星燦爛,或怒髮衝冠,或盪氣迴腸,如大風悲歌,又如高山流水,即千年以降,其叱吒風雲、慷慨磊落之氣,尚縱橫馳騁於二萬里華夏大地,磅薄激盪於億兆炎黃子孫心中。他們是千古帝王、歷代名相、鐵血將帥,他們是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的大人物。
據粗略統計,我國從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到近代偽滿州國的溥儀,以及那些大大小小占山稱王的人,近八百人。有的用血汗和刀劍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李世民如是,成吉思汗如是;有的用權術和心計去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武則天如是,朱棣如是;而更多的是作為太子去繼承父輩給的那一片浩無邊際的天空。繼承者中,有的如夏舛商紂那樣用暴政去掩飾自己面對那片浩渺無際的天空而感到無所適從的顫慄;有的如李煜徽宗那樣移情書畫逃避面對那片天空的無可奈何與手足無措;更多的是躲在金鑾殿里泡在溫柔鄉里憨態十足地享受著父輩留下來的一切;但也有一些人,提著自己的寶劍,面向那片浩無邊際的天空與下面無數俯首的臣民,高喊:“捨我其誰!”比如,漢武帝。
在朝臣之中,宰相將帥在歷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翻開歷代宰相將帥用頭腦和手腳描就的畫卷,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有的才幹超群,為一代之治政;有的智識平庸,無幾多之建樹;有的清風兩袖,成一代之清流;有的賣官鬻爵,興一朝之濁浪;有的直言敢諫,置項上人首於度外;有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他們幾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在幾千年的中國政治舞台上,每一個封建帝王的興起,每一個將相的敗落,都上演了一幕幕權與謀的較量。有幾度傾覆的厄運,也有屢經曲折的磨難,衰而復興,巍然屹立。無論是灰飛煙滅的毀滅,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轉危為安,都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力量。正是因為這股力量,我們才能欣賞到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威武雄壯的士兵、千千萬萬的過客,及其上演的一出出悲喜劇。
本書呈現的,是一個個在歷史生態中遨遊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館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脫離了時代的名人標本。將一個人物放回他所在的歷史生態之中,就會看到以往我們所忽視的一些內容:忠臣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謀求個人的發展?義正嚴辭的反對派,是不是真的願意為他所認為的真理獻身?一個權傾朝野的人物,真的適合在政壇中生存嗎?……他們演繹著中華民族進程的軌跡,充扮了自己不可缺少的角色。
這是一部講述血色王朝帝王將相英雄名士的歷史大書。這個最具文化風骨的時代,殘酷與血腥,痛苦與逍遙,時刻都在演繹多角度深層次地解說五千年歷史的謎案、奇人、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