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榮耀:英國海洋稱霸300年

帝國的榮耀:英國海洋稱霸300年

帝國的榮耀:英國海洋稱霸300年》內容簡介:英國,是第一個真正受惠於全球海洋霸權的國家。自16世紀以來先後擊敗西班牙、荷蘭後,逐漸成為世界第一海洋大國,正是依靠強大的海上實力,從而得以占據十分遼闊的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可以說,英國海軍為其全球市場保駕護航,而國家又用市場所得發展海軍。這種優勢,使得英國在保持自身地位的同時,又均衡了歐洲大陸各國。自17世紀始,一直將海洋超級大國的優勢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衰落,前後長達300年,至今依然是世界主要海洋強國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帝國的榮耀:英國海洋稱霸300年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鳳凰天下
  • 作者:白海軍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411303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帝國的榮耀:英國海洋稱霸300年》編輯推薦:國內第一部全景式講述海軍、海權發展與大國崛起的系列叢書!“大國海權”叢書從歷史出發,以時間為順序,以關鍵事件為線索,詳細梳理世界級大國在崛起過程中的海洋發展歷程,深入解讀海權戰略,以及海軍如何為國家利益保駕護航。看懂世界大國的崛起,謀中國未來之策。《帝國的榮耀:英國海洋稱霸300年》是其中一冊,講述英國沿著“英西戰爭→英荷戰爭→英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行進路線,從崛起講到危機,從決戰講到勝利,從世界稱霸的全盛講到面臨全球收縮的困境。

作者簡介

白海軍,長期撰寫軍事類圖書,至今已近20年,並已出版20餘部作品,擁有豐富的寫作經驗及軍事、武器裝備、各國軍隊狀況及其他相關軍事知識。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西方命運的拐點——雅典走向海洋
希波戰爭
薩拉米斯海戰
大雅典帝國
希臘古典海權思想
第二章 無敵艦隊的威脅——英國崛起
歐洲困境與西班牙崛起
英國的崛起
海盜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海盜公爵德雷克
海盜王霍金斯
加萊海戰
英國海洋利益在膨脹
第三章 海上生命線之爭一英荷爭霸
唐斯海戰
英荷矛盾
第一次英荷海戰
荷蘭失去艦隊靈魂
第二次英荷海戰
第三次英荷海戰
第四章 維護帝國的戰爭一英國的極限海權
英法海洋爭霸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與海權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七年戰爭
北美獨立戰爭
英國圈納海洋
聖文森特角海戰
拿破崙的無奈
英法對印度的爭奪
英國海權的根本
第五章 巨艦大炮的挑戰——一戰及戰後英國海權的收縮
J.S.科貝特與其《海上戰略若干原則》
英德海上爭霸
開戰初期
德國潛艇戰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插曲
日德蘭大海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海權的削弱
第六章 贏得戰爭輸了世界——二戰中英國海權的衰落
二戰前夕
從挪威海到地中海
塔蘭托之戰
亞洲大潰敗
西西里島登入戰
第七章 衰而不落——戰後美英的聯合海權
蘇伊士運河戰爭
冷戰狀態下的英國戰略思想
英國的“核海權”思想
英國海軍的發展
馬島戰爭
維持海權與海洋利益
“不穩定的時代”

序言

2500年前,古希臘偉大的統帥提米斯托克利曾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
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曾說:“真正決定我們外交政策的,是海洋霸權問題。”
邱吉爾在二戰中曾說:“世界上無論什麼東西,無論什麼見解,無論什麼論據和勸說,不管他們多么動人,都不應該使我們放棄我國所賴以生存的海洋霸權。”
我們的文明塑造,依賴於兩個簡單的數字:地球上30%是陸地,70%是海洋。世界的文明體系由於地理的因素而逐漸向兩個方向發展:那就是海洋文明和陸地文明。現代社會的兩大來源就是歐亞大陸上的大陸文明和地中海文明。
在歐洲人發現海洋之前,他們僅僅局限於地中海地區,他們的船隻駛出直布羅陀海峽之後就會感到恐懼,因為那是一個遠比地中海浩瀚得多的未知世界,因此歐洲自古以來就把直布羅陀海峽看成世界邊緣的大門,不會輕易逾越雷池。但是,地中海也孕育了歐洲的海洋文明,
自古希臘時代,海上民族就有一個響亮的口號:“去消滅我們的敵人吧,我們可以由此獲得他們的女人、財物、土地。”於是,武器和士兵被運上了船,而漁船和貨船也被改建成了戰艦。
在歐洲歷史上,由於大多數國家都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因此地中海實際上成了這個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每一個帝國都必須要建造一支強大的艦隊來維護它的地中海交通或者用於征服他國,這就使得地中海地區任何一個帝國想要稱霸就必須要取得海洋優勢,否則這個帝國就將面臨威脅——波斯人就是因為在希波戰爭中失去海洋優勢而導致戰爭失敗的;羅馬人不首先從海洋上擊敗腓尼基人的艦隊就無法統一地中海;奧斯曼帝國不取得東地中海的優勢就無法鞏固與歐洲天主教聯盟鼎足而立的局面。
所以環地中海國家都明白,“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這就是海權。
從15世紀末期,隨著葡萄牙的海洋探索,歐洲進入到了大航海時代,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先後成為殖民大國和海洋大國——在這500年中,這些海洋大國之間頻繁地進行著戰爭,都在竭盡全力地掌握海權,因為誰取得了海洋優勢也就等於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此時,歐洲海洋國家儘管在陸地領土面積上無法與大陸帝國相提並論,但他們卻已經能夠對大陸帝國漫長的海岸線發起攻擊,依靠數百年的殖民積累,他們甚至已經比大陸帝國整整提前了一個時代,進入到了工業時代。這時,龐大的陸地帝國還繼續在農業社會中緩慢前行,這就導致了整個世界範圍內所有的陸地帝國無一倖免地被歐洲海洋國家人侵、控制、掠奪。
由此,在1500年後,隨著歐洲從美洲、非洲以及亞洲殖民地攫取巨額財富,歐洲各國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其中英國依靠大三角貿易、廣袤的殖民地以及相對自由的國內制度,首先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開創了工業革命,這不但使海洋文明驟然超越了大陸文明,而且英國也由此迅速崛起。
英國在伊莉莎白一世時期,依靠海盜建立起“核心艦隊”,在1546年創建正規海軍,於1588年擊敗了歐洲最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從此走上了崛起之路。此後,再通過三次英荷戰爭,擊敗了“海上馬車夫”荷蘭,從其手中奪走了大份額的海上貿易。從1689年到1815年,英法之間總計進行了6次大戰,每一次,英國都獲得豐厚的回報。從18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英海軍曾以絕對優勢的海軍力量在世界三大洋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為大英帝國開闢和保護了廣闊的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大於本土150倍,是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國。
20世紀初,經濟學家傑文斯曾這樣說:“北美和俄國是我們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薩(今烏克蘭城市)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澳大利亞、紐西蘭有我們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草原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運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也流入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而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也遍及印度群島(指西印度群島);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成了我們的果園;我們長期占有美國南方的棉花地,現在正把它推向地球上所有溫暖地區……”法國首相史舒瑟爾曾對英國廣袤的殖民地感嘆地說:“決定歐洲大陸均勢的是殖民地貿易和海軍力量。與英國相比,其他大國沒有它的津貼就無法打仗,因此,奧地利王室、俄羅斯王室和普魯士王室不過是二流的君主。”
馬漢總結說:“多少世紀以來,英國商業的發展、領土的安全、富裕的帝國的存在和世界大國的地位,都可以直接追溯到英國海上力量的崛起。”
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都認為,英國之所以能長期維持霸權,主要是得益於幾個方面:擁有海權、廣闊的殖民地、活力十足的商業金融、卓越的財政政策、持續不斷的資本輸出、高產出的工業生產和層出不窮的科學技術創新,任何單方面或者幾個方面的優勢,不足以支撐英國的霸權,只有這些方面都具備且互相良好地促進才能使得整個英國機器高效運轉。英國的軍費在19世紀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在整箇中央財政中也只占10%,僅用這么少的軍費,就能在全球保護其龐大的利益,而且能稱霸海洋,實屬罕見。
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的成就和實力,國民財富穩健地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從1760年至1830年,英國工業產量占歐洲工業總產量的2/3,在世界製造業生產中的比重從1.9%上升到9.5%;至1860年,這一比重再上升到19.9%,到了1880年,更是占到了22.9%。至19世紀中葉,英國海上商船隊約1.9萬艘,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英國學者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說:“由於(英國)把制海權、財政信用、商業才能和結盟外交巧妙地結合起來的緣故,這種重商主義的鬥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產業革命就是加強這一地位,逐漸把它(英國)變成另一種(指區別於歐洲傳統意義上的)強國”。
正是如此,以強大的經濟製造海權優勢,以絕對的海上優勢取得戰爭的勝利,反之再以海權強勢擴展勢力範圍,英國由此維繫了300年的海上霸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