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
- 編劇:Joachim Fest,Traudl Junge等
- 主演:布魯諾·甘茨,茱莉安·柯勒,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
- 製片人:Wolf-Dietrich Brücker等
- 出品公司:Degeto Film等
- 中文名:帝國的毀滅
- 外文名:Der Untergang
- 其它譯名:希特勒的最後十二夜(港)/帝國陷落
- 發行公司: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 製片地區:德國/ 義大利/ 奧地利
- 製片成本:€13,500,000
- 類型:劇情
- 片長:156分鐘
- 上映時間:2004年9月16日
- 分級: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 對白語言:德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363163
-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影片段預告絮,穿幫鏡頭,獲獎記錄,幕後製作,發行信息,上映日期,電影票房,影片評價,媒體評價,學者評價,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紀實性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
蘇聯紅軍已經攻入柏林,希特勒和情婦愛娃也躲到了掩體下。愛娃知道自己是來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黃泉的,但她並不後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為妹夫求情遭拒絕後,她也和希特勒一起舉辦了最後一次的婚禮。
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戈培爾決心全家一起陪著元首殉葬。他共有7個孩子,他和妻子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們在沒有帝國的天空生長,在希特勒和愛娃自殺後也一同自殺。令人不勝感慨。
歷史的真實通過鏡頭一幕幕重現。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Adolf Hitler | 布魯諾·甘茨Bruno Ganz | ---- | ---- |
Prof. Dr. Werner Haase | 馬賽斯·哈貝奇Matthias Habich | ---- | ---- |
SS-Gruppenführer Hermann Fegelein | 托馬斯·克萊舒曼Thomas Kretschmann | ---- | ---- |
Reichsführer SS Heinrich Himmler | 烏爾里希·諾登Ulrich Noethen | ---- | ---- |
Gerda Christian | 波奇特·密尼梅雅Birgit Minichmayr | ---- | ---- |
Walter Hewel (as Alexander Held) | 傑拉德·亞歷山大·海德Gerald Alexander Held | ---- | ---- |
Schwester Erna (as Lisa Boyarskaya) | 麗扎· 波亞爾斯卡婭Liza Boyarskaya | ---- | ---- |
Hanna Potrowski | 朱麗婭·耶恩奇Julia Jentsch | ---- | ---- |
Traudl Junge | 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Alexandra Maria Lara | ---- | ---- |
Magda Goebbels | 科琳娜·哈弗奇Corinna Harfouch | ---- | ---- |
Joseph Goebbels | 烏里奇·馬特斯Ulrich Matthes | ---- | ---- |
Albert Speer | 海諾·弗茲Heino Ferch | ---- | ---- |
Prof. Dr. Ernst-Günter Schenck | 克里斯汀·伯克Christian Berkel | ---- | ---- |
General der Artillerie Helmuth Weidling | Michael Mendl | ---- | ---- |
SS-Brigadeführer Wilhelm Mohnke | 安德列·漢尼克André Hennicke | ---- | ---- |
General der Infanterie Hans Krebs | Rolf Kanies | ---- | ---- |
General der Infanterie Wilhelm Burgdorf | 賈斯特斯·馮·多納伊Justus von Dohnanyi | ---- | ---- |
Generalfeldmarschall Wilhelm Keitel | Dieter Mann | ---- | ---- |
Generaloberst Alfred Jodl | 克里斯蒂安·雷德爾Christian Redl | ---- | ---- |
Heinz Linge, Kammerdiener | 托馬斯·利姆皮塞爾Thomas Limpinsel | ---- | ---- |
Martin Bormann | 托馬斯·席爾梅Thomas Thieme | ---- | ---- |
Peter Kranz | Donevan Gunia | ---- | ---- |
Constanze Manziarly | Bettina Redlich | ---- | ---- |
Rochus Misch | Heinrich Schmieder | ---- | ---- |
Hanna Reitsch | Anna Thalbach | ---- | ---- |
Dorothee Kranz | Ulrike Krumbiegel | ---- | ---- |
Wilhelm Kranz | Karl Kranzkowski | ---- | ---- |
Leibarzt Dr. Ludwig Stumpfegger | Thorsten Krohn | ---- | ---- |
SS-Sturmbannführer Erich Kempka | Jürgen Tonkel | ---- | ---- |
Feldwebel Tornow | 大衛·史崔梭德Devid Striesow | ---- | ---- |
Obersturmbannführer Stehr | 費比安·巴什Fabian Busch | ---- | ---- |
SS-Reichsarzt Dr. Ernst-Robert Grawitz | Christian Hoening | ---- | ---- |
General Tschuikow (as Alexander Slastin) | Aleksandr Slastin | ---- | ---- |
Helga Goebbels | Aline Sokar | ---- | ---- |
Heide Goebbels | Amelie Menges | ---- | ---- |
Hilde Goebbels | Charlotte Stoiber | ---- | ---- |
Helmut Goebbels | Gregory Borlein | ---- | ---- |
Hedda Goebbels | 朱利婭·鮑爾Julia Bauer | ---- | ---- |
Holde Goebbels | Laura Borlein | ---- | ---- |
Soldat im Ruinenkeller | Andrey Blagoslovenski | ---- | ---- |
Panzerkommandant (as Dirk Borchard) | Dirk Borchardt | ---- | ---- |
Hans Fritzsche | 麥可·布蘭德納Michael Brandner | ---- | ---- |
Sohn Grawitz | Leopold von Buttlar | ---- | ---- |
SS-Soldat 1 | Martin Butzke | ---- | ---- |
Soldat 2 (as Dimitry Bykovsky) | Dmitri Bykovsky | ---- | ---- |
Adjutant 2 von General Mohnke (as Sergej Evseyev) | S. Yevseyev | ---- | ---- |
Oberst Clausen (as Boghdan Graczyk) | Bohdan Graczyk | ---- | ---- |
SS-Adjutant | Sergei Halturin | ---- | ---- |
Standesbeamter Wagner | Norbert Heckner | ---- | ---- |
Oberleutnant | Enno Hesse | ---- | ---- |
Henker | Oleg Khoroshilov | ---- | ---- |
SA-Mann | Michael Kind | ---- | ---- |
Ruinenkeller | Michael Kind | ---- | ---- |
Margarete Lorenz | Elisabeth von Koch | ---- | ---- |
Hedwig Brandt | Marie Sarah Linke | ---- | ---- |
Junger Offizier 1 | Michael Lippold | ---- | ---- |
Verwundeter Soldat | Stefan Mehren | ---- | ---- |
Soldat #1 | Ilya Mozgovoi | ---- | ---- |
Frau Grawitz | Silke Nikowski | ---- | ---- |
SS-Offizier Brauerei | Alexei Oleinikov | ---- | ---- |
HJ Führer | Alexander Orlov | ---- | ---- |
Adjutant von General Mohnke | Oleg Piminov | ---- | ---- |
Russische Arzthelferin | Katerina Poladjan | ---- | ---- |
Adjutant von General Weidling | Oleg Popov | ---- | ---- |
Ursula Puttkamer | Silke Popp | ---- | ---- |
Adjutant von General Krebs (as Vasily Reutov) | Vasili Reutov | ---- | ---- |
SS-Mann Greifkommando | Christian Schmidt | ---- | ---- |
Dolmetscher | Jurij Schrader | ---- | ---- |
Matwej Blanter | Boris Schwarzmann | ---- | ---- |
Rothaarige Frau | Maria Semenova | ---- | ---- |
Russischer Soldat | 伊格爾·塞格耶夫Igor Sergeyev | ---- | ---- |
Mann | Valeri Slavinski | ---- | ---- |
Offizier 1 (as Klaus Jürgen Steinmann) | Klaus-Jürgen Steinmann | ---- | ---- |
Maschinist Hentschel | Oliver Stritzel | ---- | ---- |
SS-Obergruppenführer Tellermann | Veit Stübner | ---- | ---- |
Adjutant Müller | Mikhail Tryasorukov | ---- | ---- |
Russischer Adjutant | Vsevolod Tsurilo | ---- | ---- |
Junger Marinesoldat | Klaus B. Wolf | ---- | ---- |
Inge Dombrowski | Yelena Zelenskaya | ---- | ---- |
Alte Frau | Tatjana Zhuravleva | ---- | ---- |
Wachsoldat vor der Wolfsschanze (uncredited) | Thomas Franke;Henning Peker; | ---- | ---- |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Traudl Junge | ---- | ---- |
General der Flieger Karl Koller | Hans H. Steinberg |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
Wolf-Dietrich Brücker 伯納德·艾辛格Bernd Eichinger Doris J. Heinze Christine Rothe | 奧利弗·西斯貝格Oliver Hirschbiegel | Bohdan Graczyk Tobin Ober Tatjana Pagels Hanus Polak Jr. | Joachim Fest Traudl Junge Melissa Müller 伯納德·艾辛格Bernd Eichinger | Rainer Klausmann | Stephan Zacharias | Hans Funck | An Dorthe Braker | Bernd Lepel | Claudia Bobsin | Thomas Zauner |
[以上內容來自]
角色演員介紹
- 演員:布魯諾·甘茨納粹德國元首兼帝國總理,在柏林戰役爆發前夕度過了自己56歲生日。面對納粹德國的失敗,他歇斯底里,痛哭流涕;他與情婦愛娃·布勞恩舉行了婚禮,然後同她一起自殺;他發給身邊的士兵氰化鉀針劑,命令他們即使給敵人留下屍體,也必須面目全非。
- 演員: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
- 演員:科琳娜·哈弗奇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妻子,在希特勒自殺前帶著自己的孩子到地堡見他最後一面。
- 演員:烏里奇·馬特斯納粹德國宣傳部長,他是為數不多選擇留下來陪伴希特勒的高官之一,對希特勒也非常忠誠。
- 演員:茱莉安·柯勒愛娃·布勞恩是希特勒的妻子,在臨死前與希特勒結婚,隨後和他一同自殺。
- 演員:海諾·費爾希施佩爾是一名納粹高官,也是希特勒的心腹,但他多次違抗執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
- 恩斯特·京特·申克教授演員:克里斯頓・伯克申克教授是一位黨衛軍上校和醫生,他十分同情戰爭中的傷者。
- 演員:托馬斯·克萊徹曼菲格萊因是一名黨衛軍將領,也是愛娃·布勞恩的妹夫,因為與情婦尋歡作樂、擅離職守而被希特勒下令槍斃。
- 演員:烏爾里希·諾登希姆萊是希特勒最信任的納粹高官之一,他起先試圖勸說希特勒離開柏林不成,繼而決定與盟軍和談,希特勒得知後大怒並將其免職。
[以上內容來自]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目名稱 | 專輯封面 |
---|---|---|
01 | Des Fuhrers Sekretarin | |
02 | Prof. Schenck Halt Die Stellung | |
03 | General Weidling Macht Meldung | |
04 | In Hof Der Reichskanzlei | |
05 | Eva Brauns Letzter Brief | |
06 | Blutrote Rosen | |
07 | Peter Im Nebel | |
08 | Albert Speers Abschied | |
09 | Davon Geht Die Welt Nicht Unter | |
10 | Evas Blick In Den Spiegel | |
11 | Kein Schoner Land | |
12 | Gute Nacht, Kinder | |
13 | Die Giftkapseln | |
14 | Der Krieg Ist Aus | |
15 | Exodus | |
16 | Verloren Im Stillstand | |
17 | Jablotschko | |
18 | Hoffnung Am Ende Der Welt | |
19 | Spate Einsicht |
[以上內容來自]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 ?>布魯諾·甘茨為了準備扮演希特勒曾在一家瑞士醫院研究帕金森氏病人。
- 現存唯一的希特勒談話錄音為布魯諾·甘茨準備角色幫了大忙。這份錄音記錄的是希特勒與菲爾德·馬歇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的一次私人談話。1942年6月4日希特勒意外出現,祝賀曼納海姆的75歲生日。這個聰明的芬蘭人秘密錄製了列車車中的談話——希特勒不允許私下錄音和拍照。在這段大約11分鐘的錄音中,希特勒非常放鬆,語氣平和,向曼納海姆描述了他關於戰爭的觀點。1992年,這段錄音的兩個副本之一被發現,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對它做了研究。
- 布魯諾·甘茨2005年1月出席棕櫚泉電影節時談到,起先他並不想接受阿道夫·希特勒這一角色,但在看了《希特勒的末日》(阿爾賓·斯柯達扮演希特勒)後,他意識到這個角色可以更有深度,於是接受了扮演希特勒的邀請。
- 電影中希特勒一直盯著的畫像人物是腓特烈大帝。
- 電影開始對特勞德·瓊格的一段訪問來自於2001年4月拍攝的紀錄片《盲點》。因為嚴重的健康問題,瓊格不能出席《盲點》的首映式。影片首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攝影師趕往醫院通知瓊格,她說:“我畢生的事業已經完成,現在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幾個小時後,與癌症長久搏鬥的瓊格閉上了眼睛,享年82歲。
- 在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瑪格達·戈培爾正在給她的前夫生的兒子哈羅德·匡特寫信——他的照片就擺在她的面前。匡特是二戰中瑪格達·戈培爾唯一活下來的兒子。1944年,空軍中尉匡特在義大利被盟軍擊傷俘獲。
- 在電影中提到的37個真實人物中,羅查斯·米什是電影上映時唯一還活著的地堡生還者。
- 影片大部分外景是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拍攝的,選擇彼得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該城中有很多德國風格的建築。二是城市裡的很多街道沒有或很少有現代廣告和其他商業元素。
- 根據阿爾伯特·施佩爾和特勞德·瓊格的說明,片中很多希特勒的政策都是準確的,符合歷史事實。
- 當瑪格達·戈培爾和斯滕費格醫生出現時,戈培爾的孩子們正在讀一本德語版的《薩姆豬》,這本書的作者是非常著名的英語兒童作家艾莉森·阿特里。
- 科林娜·哈弗奇說在拍攝瑪格達·戈培爾毒殺自己孩子那一幕時,她幾乎崩潰。當戈培爾的孩子們一起唱歌時,布魯諾·甘茨正抱著其中一個孩子在他的大腿上玩,他也有類似崩潰的感覺,因為他知道,這幾個孩子馬上就要被他們的父母毒死了。
- 該片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導;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 “元首的憤怒”:指本片中希特勒聽到史坦納將軍沒有發動進攻時,憤怒地咆哮,這一段常被網友借用,借“元首之口”,配上字幕進行惡搞。
穿幫鏡頭
- 影片中為戈培爾孩子調製安眠藥時使用的厄倫美厄燒杯,是二戰後的產品,燒杯上的標識顯示的很清楚。
- 當埃娃·布勞恩和阿道夫·希特勒的“屍體”被放到地堡外邊一個洞穴中準備焚燒時,兩具“屍體”為了躺平,都動了動腿。
- 瑪格達·戈培爾毒死她的孩子走出房間後,立即蜷縮,靠在了門框上。在下一個鏡頭中,她卻遠離了門框,事實上,她沒有時間移動。
- 逃離地堡的時候。馬勒被射殺。當鏡頭切至他躺在地上的身體時,觀眾可以看到他的右臉頰有一處槍傷,但是在上一個鏡頭,槍響之後馬勒倒地,他的臉上並沒有傷痕。
- 希特勒4月22日會議上宣布的斯泰納攻擊並沒有發生。
- 電傳打字機打出的戈林來電時,他的名字和頭銜出現在紙張左下角,當操作員撕下這張紙時,名字和頭銜出現在了紙的右下角。
- 特勞德·瓊格逃離地堡後,並不是簡簡單單穿過蘇軍隊伍,然後騎上腳踏車逃到安全地點。真實情況是,她被強姦了數次,並被作為特殊高級納粹官員關押。
獲獎記錄
年份 | 屆數 | 組織 | 獎項 | 獲獎者 | 種類 |
---|---|---|---|---|---|
2004 | 第17屆 | 最佳男演員 | 提名 | ||
2005 | 第77屆 | 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
2005 | 第55屆 | 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 | 最佳男主角 | 布魯諾·甘茨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茱利安·科勒 | 提名 | |||
2006 | 第20屆 | 西班牙戈雅獎 | 最佳歐洲電影 | 奧利弗·西斯貝格 | 提名 |
[以上內容來自]
幕後製作
該片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
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
德國 | 2004年9月16日 |
奧地利 | 2004年9月17日 |
荷蘭 | 2004年11月4日 |
波蘭 | 2004年11月5日 |
法國 | 2005年1月5日 |
比利時 | 2005年1月12日 |
匈牙利 | 2005年1月20日 |
芬蘭 | 2005年1月28日 |
挪威 | 2005年2月4日 |
西班牙 | 2005年2月18日 |
瑞典 | 2005年2月25日 |
希臘 | 2005年3月18日 |
克羅地亞 | 2005年3月24日 |
土耳其 | 2005年3月25日 |
斯洛伐克,捷克 | 2005年3月31日 |
英國 | 2005年4月1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5年4月7日 |
葡萄牙,澳大利亞 | 2005年4月21日 |
義大利,愛沙尼亞 | 2005年4月29日 |
巴西 | 2005年5月6日 |
以色列 | 2005年5月19日 |
阿根廷 | 2005年6月2日 |
哥倫比亞 | 2005年8月5日 |
保加利亞 | 2005年9月9日 |
科威特 | 2006年1月4日 |
巴拿馬 | 2006年1月20日 |
委內瑞拉 | 2006年2月17日 |
埃及 | 2006年4月12日 |
韓國 | 2014年1月23日 |
[以上內容來自]
電影票房
該片在德國上映後,一個月內觀影人次達到300萬人,最終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票房。
影片評價
媒體評價
《帝國的毀滅》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對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種簡單化的反諷,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複雜本性。這種簡單化反諷混雜著盲目的道德優越感,使希特勒越來越遠離歷史的本來面目,變成了一個任由後代塗脂抹粉的邪惡符號——任何對希特勒做出的有悖於這種道德感的闡釋都會引起巨大的爭議與莫名其妙的焦慮。對於奧利弗·西斯貝格來說,這一切似乎顯得非常荒謬。
西斯貝格並沒有把希特勒簡單看作一個撒旦派到人間的使者,他以一種更為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更為誠懇的方式回首德國歷史上這個最為黑暗的篇章,對歷史提出了強有力的質問:為什麼慈愛的父親會變成邪惡的殺人怪獸,人民變得野蠻成性?為什麼整個國家都在用一種如此荒謬的眼光看待世界?西斯貝格沒有迴避這些問題帶來的痛苦,洞察歷史事實和抵抗歷史虛無的勇氣讓他邁出了有力的一步,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近乎客觀地拍攝了這部電影。(時光網評)
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新浪娛樂評)
希特勒無論是個多么慘忍的惡魔,但是我們仍不能否認他作為一個人的存在。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希特勒有溫柔的一面,也有歇斯底里的一面,蒼老而又絕望,特別是在瀕臨滅亡的情況下難免會有人性的流露。(網易娛樂評)
《帝國的毀滅》表現出德國在對待二戰歷史的心態上日趨成熟。在對那段歷史的藝術文化表現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信。評論普遍認為,德國人能夠通過藝術形式來檢討自己的過去,這部電影拍出了德國人痛苦的自省,沒有虛飾和隱瞞。(《中國日報》評)
學者評價
德國歷史學家戈洛曼批評說,寫一個殺人狂的傳記,不應該去敘述他如何參加晚會、愛聽什麼音樂、喜歡波爾多酒還是香檳。因為這些情調都不是歷史關鍵,和納粹與大屠殺沒有任何聯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批評說,再現歷史時如果省略歷史情境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它意味著具有某種傾向性與不真實。
法國“集中營子女協會”主席賽吉克拉斯費爾德則認為有關爭論毫無意義,因為人們混淆了人的私有性與公共性,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民主人士可能粗野地對待他的秘書,而一個獨裁者會溫文爾雅地伺奉他的家人,因此該片沒有美化希特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