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帝台春·芳草碧色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李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鑑賞評,詞作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帝台春① 李甲
芳草碧色②,萋萋遍南陌②。暖絮亂紅③,也知人,春愁無力。憶得盈盈拾翠侶④,共攜賞、鳳城寒食⑤。到今來,海角逢春,天涯為客。
愁旋釋⑥,還似織;淚暗拭,又偷滴。謾佇立⑦,倚遍危闌,盡黃昏,也只是暮雲凝碧⑧。拚則而今已拚了⑨,忘則怎生便忘得⑩。又還問鱗鴻⑪,試重尋訊息。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①帝台春:唐教坊曲名,《宋史·樂志》謂“琵琶有帝台春”此調僅此97字雙調一體。全首韻腳屬第十七部入聲“陌”、“錫”、“職”通韻。
②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陌:田間小路。南北方向的叫“阡”,東西方向的叫“陌”。
③亂紅:飄落的花瓣。
④盈盈:指年輕女子風姿綽約。拾翠侶:語本曹植《洛神賦》,此指巧遇同游的年輕歌女。
⑥旋:很快,隨即。
⑦漫:空自地,白白地。
⑧暮雲凝碧:化用江淹《擬休上人怨別》“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句意。寫黃昏日暮佳人不見。
⑨拼:割捨。
⑩怎生:怎么能。
⑪鱗鴻:即魚、雁,古有魚雁傳書的故事,常用來代指書信的使者。
白話譯文
春草長滿了南面的大路,鬱鬱蔥蔥,欣欣向榮。暖風中花瓣亂舞,飛絮淥港,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滿懷愁苦,倦怠慵容。回憶起那可人的伴侶,嬌嬈美麗,笑靨盈盈。寒食節里我們曾攜手共沐春風,來到京師的郊野,盡興地遊樂娛情,終日裡笑語歡聲。可到了如今,卻來到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風,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愁情剛剛散去,一會兒又如密網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淚剛剛偷著擦去,卻不知不覺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樓的欄桿上到處倚憑。過盡了整個黃昏,所見到的也只是暮雲合在一起,天邊一片昏瞑。哪裡有一點兒她的影蹤。為了她我寧可捨棄一生,如今已經下了決心;但要忘記她,這輩子卻萬萬不能。我還要痴情地詢問魚雁,試探著詢問她的信息和行蹤。
鑑賞評
詞作賞析
這是一首借春景寫傷離隔絕之情的作品,僅此一點便不同於一般的傷春寄情之作。上闋由景人情敘事,下闋絕少寫景,直抒其情,依然質樸精煉,感人至深。
上闋起句即寫眼前所見春景:芳草萋萋,綠遍山野。這是以春景起興。茂盛的春草與詞人心中的離情苦恨正相契合,同樣無邊無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描寫的正是此情此景。緊接著,作者由寓情於景描寫春草轉而遺貌取神描繪花絮,擯棄了春花柳絮撩人愁思的寫法,而是直接描繪一種神韻:它們“也知春愁”,所以悠然飄落之中又有一種“無力”的輕愁。花也人也,人的苦情之狀畢現眼前。“憶得”幾句交代了作者傷春的具體原因。《東京夢華錄》這樣描繪汴京的寒食節:“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圃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當年的巧遇歡聚與而今的隻身飄泊天涯兩相對照,嘆良辰不再,佳人難遇,倍增傷感。
下闋首句則寫作者在追憶之中的情狀。四個三字句,句短韻密,語促情深,讀來如急雨催花發,散珠落玉盤,韻味淒楚無窮,比“剪不斷,理還亂”的空自感嘆更有感染力。作者在強烈的孤寂愁苦之情的驅使下登高遠望,所見“盡黃昏,也只是暮雲凝碧”。“拼則”幾句對仗工穩,語極淺白,情卻深摯:已經拚命割捨卻怎么也割捨不了,難以忘懷之下只有“試重尋訊息”了。作者用俗俚之語卻充分描繪出了理智與情感相交織,放棄與追求、希望與失望相反覆,欲求不得欲罷不能的矛盾痛苦。情感抒發的細膩豐富、淒楚動人,自然顯露出作者執著忠貞的品格。
全詞緊緊圍繞“春愁”寫景、敘事、摹狀,生動逼真,情致哀婉。選詞用語,莊諧相間。尤以四個三字句,精煉自然,實為不可多得的妙語。
名家點評
俞陛雲在《五代詞選釋》中評道:“論情致則宛若遊絲,論筆力則勁如屈鐵。”
潘游龍《古今詩餘醉》特別欣賞後兩句,說它們“詞意極淺,正未許淺人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