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邢定律

帕邢定律,表征均勻電場氣體間隙擊穿電壓、間隙距離和氣壓間關係的定律。1889年由F.帕邢根據平行平板電極的間隙擊穿試驗結果得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邢定律
  • 外文名:Paschen's law
  • 時間:1889年
  • 人物:F.帕邢
簡介,擊穿電壓,電弧,

簡介

帕邢定律(英語:Paschen's law);二電極間開始形成電弧放電擊穿電壓是氣體的壓力和電極距離乘積的函式,通常寫成;
。此處;p是氣體的壓力;d是電極的距離。 帕邢找到此函式的形式是
。此處a和b是常數;和氣體的成分有關。在標準氣壓下,a= 43.66;b=12.8. 帕邢定律表示二極間開始的擊穿電壓氣體壓力及二極間距乘積的關係;實際是一條彎曲的曲線;開始時,氣體壓力減少,電壓也隨之下降;但當氣壓再下降時,電壓又慢慢上升;一直升至比開始時的電壓高2-3倍;這條擊穿電壓和氣體壓力及電極距離乘積的曲線又稱帕邢曲線。帕邢定律是德國物理學家帕邢於1889年發現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帕邢定律在氣壓很高和二電極距離很短時不能成立。
帕邢曲線帕邢曲線

擊穿電壓

絕緣體擊穿電壓(英語:breakdown voltage)是令一部分絕緣體變成電導體的最小電壓二極體的擊穿電壓是指二極體反嚮導電的最小反向電壓。
一股突發的電流可以永久地轉變固態絕緣體中的分子結構,從而於物質中產生一道較易導電的路徑。而一種絕緣體的擊穿電壓並不是絕對數值,而是通過統計得出的約數。因此,人們經常會取一個比擊穿電壓低的值來確保絕緣體被擊穿的機率在安全範圍之內。
擊穿電壓有兩種量度方法,分別是交流電的擊穿電壓和衝擊擊穿電壓。交流電會採用家用交流電的頻率(多數為50Hz或60Hz)。衝擊擊穿電壓是模仿絕緣被雷電擊中時的情況,波幅會在1.2微秒內達至90%,在50微秒後會降至50%。此外,ASTM為擊穿電壓的試驗提供兩種技術標準:ASTM D1816和ASTM D3300。

電弧

電弧(英語:electric arc),又稱弧放電(arc discharge),是由於電場過強,氣體發生電擊穿而持續形成電漿,使得電流通過了通常狀態下的絕緣介質(例如空氣)的現象,或者說當通電的高電壓電路出現導體與導體的分開時,兩段就會出現電弧 。1808年漢弗里·戴維(Humphry Davy)利用此一現象發明第一盞“電燈”—電弧燈(voltaic arc lamp)。
電弧產生的高熱可以融化或是汽化所有的金屬,工業上利用電弧來焊接融化或是切割金屬,例如等離子切割機(plasma cutting)、放電加工機(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煉鋼廠的電弧爐
電弧燈、電影院用的電影放映機也是利用電弧原理的一些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