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爾·彼得羅維奇·波斯特舍夫

帕維爾·彼得羅維奇·波斯特舍夫

帕維爾·彼得羅維奇·波斯特舍夫(俄語: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По́стышев,1887年9月18日—1939年2月26日),蘇聯革命家、政治家,1901年參加工人運動,1904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是十月革命的參與者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曾任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烏共(布)中央第二書記、基輔州委第一書記等職務。

1938年1月14日,被開除出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次月即被開除黨籍並遭到內務人民委員部逮捕。1939年2月26日,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庭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帕維爾·彼得羅維奇·波斯特舍夫
  • 外文名:Па́вел Петро́вич По́стышев
  • 國籍俄羅斯(前蘇聯)
  • 民族:俄羅斯人
  • 籍貫: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
  • 出生日期:1887年9月18日
  • 逝世日期:1939年2月26日
  • 職業:政治家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人物爭議,

人物生平

1887年9月18日(俄歷6日),波斯特舍夫出生於俄羅斯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的一個工人階級家庭,兒時未受過正規教育而自學成才;1901年,開始參加工人運動。
1904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並成為布爾什維克派。
1906年,擔任印刷工會主席團委員、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市委員。
1908年4月,首次被捕,並於1912年被判終身流放伊爾庫茨克。
1914—1917年,擔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伊爾庫茨克省委員。
1917年8月,擔任伊爾庫茨克省蘇維埃副主席;12月,兼任伊爾庫茨克省軍事革命委員會委員、工會中央局主席。
1918年,先後擔任革命法庭主席、西伯利亞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委員、人民委員會駐遠東代表,是西伯利亞契卡的主要建立者,在此地以冷酷無情著稱。
1920年,被俄共(布)中央派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工作。
1921年10月,擔任遠東共和國駐貝加爾湖地區授權代表;12月,擔任阿穆爾軍區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2年4月,擔任遠東共和國駐上烏金斯克授權代表。
1923年8月,擔任烏共(布)基輔省委組織與指導部部長;次年9月,擔任基輔省委書記。
1926年11月起,擔任烏共(布)中央書記。
1927年,當選聯共(布)中央委員。
1930年7月13日,擔任聯共(布)中央書記、宣傳鼓動部和組織部部長及中央組織局委員。
1933年1月,擔任烏共(布)中央第二書記,並被派往已受災嚴重的烏克蘭幫助蘇聯中央完成糧食收購計畫;同年,兼任哈爾科夫州委第一書記。
1934年2月10日,當選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7月,烏克蘭首都從哈爾科夫遷往基輔,他由此轉任基輔州委第一書記。大清洗期間,他領導了對烏克蘭“民族主義”幹部乃至普通民眾的鎮壓,大量的市、區級黨組織負責人遭到逮捕,受波及人數高達數十萬。
1937年3月18日,調任聯共(布)古比雪夫省委和市委第一書記;12月,當選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1938年1月14日,聯共(布)中央全會通過決議,免去其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2月22日,被開除黨籍,並與妻子一同被內務人民委員部逮捕。4月19日,波斯蒂舍夫向內務人民委員尼古拉·葉若夫寫了一份認罪聲明,稱他“多年來一直是烏克蘭右翼托派組織的中心成員”並且“在在開展敵對工作時,與科西奧爾、丘巴爾、巴利茨基、亞基爾、阿什拉夫揚、維格爾、科薩列夫等人有聯繫”,“積極參與組織和指揮烏克蘭境內的破壞活動和破壞工作。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一直是日本情治單位的特工,向日本提供了有關蘇聯的最重要的間諜信息”。
1939年2月26日,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庭判處死刑,並於同日在布蒂爾卡監獄被槍決,遺體在頓河火化場被火化。
1955年6月1日,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庭宣布為其平反和恢復名譽;7月26日,蘇共中央宣布恢復其黨籍。

歷史評價

波斯特舍夫被認為是20世紀30年代布爾什維克領導層中最令人憎惡的人物之一,其濫用紅色恐怖導致大量無辜的人受害,並且使多個地區的領導層地震般的經常性撤換。然而後來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卻對自己這名在烏克蘭的老領導深表同情,曾稱讚其為“誠實的、有原則的布爾什維克”。

人物爭議

2010年1月13日,在時任總統尤先科的主導下,烏克蘭安全部門和基輔地方法院裁定波斯特舍夫對1932—1933年發生的烏克蘭大饑荒負有主要責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