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帕埃斯圖姆(Paestum)是義大利坎帕尼亞大區的城鎮。它位於奇倫托地區北部,那不勒斯東南方85公里薩萊諾省靠近海岸的地方。是古希臘建築遺址。
義大利帕埃斯圖姆古城遺址分布在一個很大的地區。該城是建於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殖民地。後來,羅馬人在公元前273年移居該城,但在公元9世紀這個城市又被廢棄了。今天,帕埃斯圖姆是一片荒蕪之地,有許多尚未被鑑別的古代遺蹟。
歷史
用途:神廟始建於公元前447年,正式啟用是在公元前438年,借著盛大的帕那太耐節奉獻給雅典娜。帕那太耐節是雅典人的重要節日,在節日期間,常常舉行體育競技、歌舞活動和穿過全城直至神廟的巡行。巡行活動中最有特色的是:一件由雅典城少女織成的羊毛長袍被掛在一隻船的主桅桿上,船被抬在牛車上,這樣緩緩移向神廟,羊毛長袍最後被奉獻給雅典娜。接著進行的是祭祀活動,獻給女神的犧牲是牛或羊。牲口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它必須強壯、健康,沒有傷口更沒有缺陷。在出土的眾多陶器上有許多祭神的場面,惟一奇怪的是宰殺牲口的場景總是被省略。犧牲品身上的骨頭和肥肉被堆在祭壇上燒,重要的是從這帕特農神廟裡升起的煙必須升到神像上方,這樣神才能充分享用祭品。這種祭神方式顯然很特別,據傳說是普羅米修斯發明的,在分割犧牲品之後,他誘使宙斯選擇骨頭和油肉那一部分,將精肉留給人類。
意義: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築與雕刻的主要代表,有“希臘國寶”之稱,也是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5世紀中葉,神廟被改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被移去。1458年土耳其人占領雅典後將神廟改為清真寺。1687年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作戰時,炮火擊中了神廟內的一個火藥庫,炸毀了神廟的中部。1801-1803年,英國貴族埃爾金勳爵將大部分殘留的雕刻運走,損失最為嚴重。許多原屬神廟的古物,現在散落在不列顛博物館、羅浮宮、哥本哈根等地。19世紀下半葉,曾對神廟進行過部分修復,但已無法恢復原貌,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
尼普頓神廟的設計很巧妙,它的寬度是長度的一半,而它的高度又是寬度的一半。該神廟有一個內室,那裡可能豎立著尼普頓(古羅馬宗教中所信奉的神靈--譯註)的雕像。
希臘人稱帕埃斯圖姆為波塞冬尼亞,將之與海神波塞冬等同起來;羅馬人則稱其為尼普頓。該城市被後來定居在那裡的羅馬人重新命名為帕埃斯圖姆。他們擴大了城鎮,加建了一座圓形露天競技場、一座市政廳和一個集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