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希臘神話歷史探賾》書前後有《序言》和《後記》。上、中、下三篇的布局對應神、英雄與人,每篇各三章。此外,有提綱挈領的《前言》和旨在歸納全書方法理論的《總結》,另記恥翻有一篇考證詞源的《附錄》。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牛眼的”赫拉 | 第二章 “太陽神”阿波羅 | 第三章 “金色的”阿芙洛狄忒 |
---|
第一節 “牛眼”與閃米特文字A 第二節 多元發生的赫拉形象 第三節 從獨立母神到婚姻守護神 小結 A時代的母神 | 第一節 降災與拯救—煉朽歸—荷馬史詩中的弓箭之神 第二節 預言與醫藥——悲劇時代的淨化之神 第三節 認知與辯證——哲學時代的理性之神 小結 再造希臘精神的外來神 | 第一節 阿芙洛狄忒的起源 第二節 天上的女神,地下的美人 第三節 女詩人薩福的《致阿芙洛狄忒》 小結 女神的多重性 |
第四章 赫拉克勒斯:介於神人之間 | 第五章 亞馬遜:女英雄氏族之謎 | 第六章 “神聖的"英雄紀念碑 |
---|
第一節 半神,半人 第二節 英雄神話的“歷史性”解讀 第三節 神王觀念:神話與歷史的融合 小結 從神話中發現歷史 | 第一節 可怕的單乳女人 第二節 尚武的女英雄 第三節 消失的女人國 小結 女英雄的神話歷史 | 第一節 伊利昂與特洛伊:一座城市的兩種稱謂 第二節 神造的“伊利昂”與人造的“特洛伊” 第三節 特洛伊考古:伊利昂神話的歷史想像 小結 城邦的神話歷史 |
第七章 俄狄浦斯神話:一部人的歷史 | 第八章 赫西俄德的神話歷史 | 第九章 希羅多德的歷史神話 |
---|
第一節 俄狄浦斯敘事:神話與史詩 第二節 俄狄浦斯悲劇的原型意義 第三節 從俄狄浦斯神話到俄狄浦斯情結 第四節 俄狄浦斯主題的再造與變形 小結 認識你自己 | 第一節 五個時代的劃分 第二節 時間:宇宙道德秩序 第三節 倒退:悲觀的歷史觀 小結 神話:另一種歷史 | 第一節 歷史的多面性 第二節 神話催生的“歷史” 第三節 歷史映照神話 小結 歷史:另一種神話 |
(參考資料:)
創作背景
“神話歷史”是體現新史學發展的國際性研究範式。由神靈、英雄與凡人構成的希臘神話是一個多元的世甩臘界,人格化的神靈、神格化的英雄以及卑微如草芥的凡人在變幻無常的命運面前都展現出柔弱的一面。希臘神話如此鮮活,某種程度上,她是一部分希臘早期歷史的真實寫照;傳承者對所有的故事深信不疑,在他們眼中神話就是歷史。《希臘神話歷史探賾:神、英雄與人》的作者從字母A的涵義和
奧林波斯諸神開始展開探討,及至
赫西俄德的神話意識與五時代循環歷史觀、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催乃妹鴉的神話信仰等,解讀希臘神話和歷史中神、英雄與人之間的演繹生成史,探尋希臘歷史中的神話烙印。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者的《前言》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兩點。首先,該書在對古希臘神話歷史探賾的過程中,其中主要的一點,是基於語言學的方法。眾所周知,神話學的“誕生”離不開比較語言學。其次,該書所秉持的觀念,是不可割裂神話與歷史,即神話傳說有其歷史原型。不可否認,神話歷史主義在神話學研究當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上篇”挑選了希臘神話中三位頗具代表的神明,
赫拉、
阿波羅與
阿芙洛狄忒。作者在第一章中,從腓尼基字母與赫拉的稱號“牛眼”之間的關聯談起,指出了赫拉可能的最初起源;再通過分析相關詞源和赫拉的神話文本,梳理了赫拉早期的多元形象;最後,解釋了赫拉如何成為一位與婚姻有關的女神照頁放。原因之一是,以宙斯為代表的父權制社會發展的必然,促成了這一“巨大改變”(第22頁)。第二章,作者開篇便點明了作為“外來神”的光明的阿波羅身兼黑暗的一面,然後分別於三個傳統的語境(史詩、悲劇與哲學)中,分析阿波羅多種形象職能的演變和發展,作者認為阿波羅豐富多彩的形象得益於希臘人對他的接受和再造,而這一過程恰恰也是“神話意識形態的建構與再建構過程”(第54頁)。在第三章里,作者同樣以詞源學的方式分析了阿芙洛狄忒名字的含義,介紹了有關女神起源的兩個主要的觀點:近東和印歐起源。隨後考察了女神最主要的兩個屬性,作者稱之為“屬天”與“屬地”;接著分析了俄耳甫斯教——另一脈主要的古希臘神話譜系——中的阿芙洛狄忒的另一幅面孔熱尋姜,繼而提到了女神形象的多面性(第72頁)。最後,作者在翻譯古希臘女詩人薩福的《致阿芙洛狄忒》的基礎上對文本作了細緻的文本解讀。可以說,作者在這一章中選取了女神身上不同的側重點,以豐富的研究方法,勾勒出了阿芙洛狄忒在神話和歷史語境中的面貌。
“中篇”研究的對象分別是英雄人物
赫拉克勒斯、傳說中的
亞馬遜女戰士,以及一座與古希臘英雄息息相關的古城——特洛伊。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被安排在第四章處理,顯然有承上啟下的銜接轉換之義。作者先分析了赫拉克勒斯在文學作品(史詩和悲劇)中神話形象的變化。再以神話考古的路徑,尋找赫拉克勒斯可能的原型,指出了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是一個複合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埃及和腓尼基諸神的基因,也有薩滿巫師和真實希臘歷史人物的嫁接(第142頁)。最後,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在神話傳播與希臘歷史進程的相互作用下,催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觀念——神王觀——的誕生。作者在第五章,用兩節的篇幅,通過解讀亞馬遜女戰士神話的不同版本,尋找女戰士傳說背後的歷史原型,指出這群與以男性為主體的進步文明的希臘世界相對的異族女性戰士,實際上包含了一段“真實的歷史隱喻”(第160頁)。在最後一節中,作者適時地走出希臘世界,繼續探尋亞馬遜女戰士的“蹤跡”,從羅馬的女角鬥士到歐亞草原再到大航海時代的美洲,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希臘神話影響力之久遠。第六章,跳脫出了以個別人物為研究對象的形式,轉而進入對一座交織著神話與歷史的古城——特洛伊/伊利昂——的考察當中。作者從該城的兩種稱謂談起,再進入到荷馬史詩的文本當中,指出這座古老的城市經歷的從真實的歷史到想像的神話變化過程當中,發生的“修辭的變遷”(第190頁)。最後系統地梳理了特洛伊考古的來龍去脈,以此證明神話中所包含的歷史敘述。
“下篇”在集中討論了
俄狄浦斯神話後,分別深入對
赫西俄德和
希羅多德作品的分析當中。在第七章中,作者首先介紹了俄狄浦斯神話的幾個原始文本,繼而分析了俄狄浦斯形象在阿提卡悲劇和喜劇中的表現和象徵意義,在第三節通過研究分析指出,俄狄浦斯的神話實際上“包羅了整個人類的歷史”(第241頁)。最後,作者憑藉自己在文學領域的學識,簡要地梳理了俄狄浦斯神話的主題對自希臘以降的羅馬帝國經文藝復興至啟蒙運動再到現當代的西方和日本文學界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及其在此過程當中發生的變化和再造。很明顯,從章節的標題和小結來看,第八章和第九章是一組密不可分的議題。赫西俄德用神話的語言在講述人類的歷史,而希羅多德則使用歷史的修辭在訴說神話的故事。在通過對這兩位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同時也是對神話和歷史之間關係的探詢和思考後,作者總結道:“神話講述中帶有最深沉的歷史信息”,而“歷史講述則始源於神話敘事”(第324頁)。
最後的《總結》部分,作者分別反思了“歷史”和“神話”的概念,及其相關的研究理論和方法,指出了如今史學與文學相結合的研究趨勢。作者在對思想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歸納和反思中,讓該書看似從神到人的“下降”式的論述,實際成為一種形而上的“升華”過程。這應該也是該書作者以及這套文學人類學系列叢書所要傳達的跨學科理論創新之意。
藝術特色
該書在章節編排上,依據神、英雄、人的順序,讓人想到
維柯《新學科》的歷史進程觀,事實上,作者提到自己也確實遵循了維科的思路。該書的篇章布局得當,每一篇選取的研究對象都很有代表性,從中反映出作者對總體結構的精心構思。比如上篇是兩位女神夾著一個男神,中篇則形成了男英雄和女英雄的對照,下篇則安排有詩人與史家對比。其實書中的每一章,所涉及的領域都可以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課題,但作者處理得十分得當,並不力求面面俱到,而是從大入小,有所選擇地探討關鍵的問題,再細化分述,層層論析,頗有條理,並對以往的觀點提出修正,由此可見作者的學術眼界十分開闊,對這些相關課題都有非常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且對這些課題已形成了一個系統化的認識。面對這些相對龐雜的研究課題,能保持始終以神話與歷史的關係為準繩,串聯起所有的章節內容,這讓整書的論述脈絡顯得有機統一。該書附錄《“史詩”詞源考》,也是能夠凸顯神話與歷史關聯度的關鍵術語研究成果。作者發揮了陳寅恪先生有關“一字一部文化史”的精闢見識,對這箇中外文學研究的關鍵概念做了追本溯源的探考,並從“理論旅行”視角說明其在不同語種和語境中的確切含義,特別是在希臘語原文中的原意情況,以及“史詩”概念在西學東漸大背景下東傳日本後的語義變遷,早期來華傳教士在“詩史”與“史詩”兩詞之間的騰挪轉換等,展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風格和多語種知識的優勢。該書在書後列出詳盡的索引,也方便讀者查閱書中相關內容,提升了閱讀體驗。
該書的研究展現了國內希臘神話研究的較高水準,推進了國內希臘神話領域研究的發展,其探賾鉤沉的研究方法對神話學、文學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也頗有值得借鑑和學習之處。
出版信息
2019年7月,《希臘神話歷史探賾:神、英雄與人》由復旦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
作者簡介
唐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同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古希臘文學和日本文學研究。出版譯著《活著的士兵》(2008)、《日本神話的考古學》(合譯2012)、《希臘文化的東方語境》(2015)等,曾在《文藝理論研究》《民族文學研究》《中圈比較文學》《民族藝術》《思想戰線》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中篇”研究的對象分別是英雄人物
赫拉克勒斯、傳說中的
亞馬遜女戰士,以及一座與古希臘英雄息息相關的古城——特洛伊。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被安排在第四章處理,顯然有承上啟下的銜接轉換之義。作者先分析了赫拉克勒斯在文學作品(史詩和悲劇)中神話形象的變化。再以神話考古的路徑,尋找赫拉克勒斯可能的原型,指出了希臘英雄赫拉克勒斯是一個複合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埃及和腓尼基諸神的基因,也有薩滿巫師和真實希臘歷史人物的嫁接(第142頁)。最後,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在神話傳播與希臘歷史進程的相互作用下,催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觀念——神王觀——的誕生。作者在第五章,用兩節的篇幅,通過解讀亞馬遜女戰士神話的不同版本,尋找女戰士傳說背後的歷史原型,指出這群與以男性為主體的進步文明的希臘世界相對的異族女性戰士,實際上包含了一段“真實的歷史隱喻”(第160頁)。在最後一節中,作者適時地走出希臘世界,繼續探尋亞馬遜女戰士的“蹤跡”,從羅馬的女角鬥士到歐亞草原再到大航海時代的美洲,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希臘神話影響力之久遠。第六章,跳脫出了以個別人物為研究對象的形式,轉而進入對一座交織著神話與歷史的古城——特洛伊/伊利昂——的考察當中。作者從該城的兩種稱謂談起,再進入到荷馬史詩的文本當中,指出這座古老的城市經歷的從真實的歷史到想像的神話變化過程當中,發生的“修辭的變遷”(第190頁)。最後系統地梳理了特洛伊考古的來龍去脈,以此證明神話中所包含的歷史敘述。
“下篇”在集中討論了
俄狄浦斯神話後,分別深入對
赫西俄德和
希羅多德作品的分析當中。在第七章中,作者首先介紹了俄狄浦斯神話的幾個原始文本,繼而分析了俄狄浦斯形象在阿提卡悲劇和喜劇中的表現和象徵意義,在第三節通過研究分析指出,俄狄浦斯的神話實際上“包羅了整個人類的歷史”(第241頁)。最後,作者憑藉自己在文學領域的學識,簡要地梳理了俄狄浦斯神話的主題對自希臘以降的羅馬帝國經文藝復興至啟蒙運動再到現當代的西方和日本文學界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及其在此過程當中發生的變化和再造。很明顯,從章節的標題和小結來看,第八章和第九章是一組密不可分的議題。赫西俄德用神話的語言在講述人類的歷史,而希羅多德則使用歷史的修辭在訴說神話的故事。在通過對這兩位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同時也是對神話和歷史之間關係的探詢和思考後,作者總結道:“神話講述中帶有最深沉的歷史信息”,而“歷史講述則始源於神話敘事”(第324頁)。
最後的《總結》部分,作者分別反思了“歷史”和“神話”的概念,及其相關的研究理論和方法,指出了如今史學與文學相結合的研究趨勢。作者在對思想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歸納和反思中,讓該書看似從神到人的“下降”式的論述,實際成為一種形而上的“升華”過程。這應該也是該書作者以及這套文學人類學系列叢書所要傳達的跨學科理論創新之意。
藝術特色
該書在章節編排上,依據神、英雄、人的順序,讓人想到
維柯《新學科》的歷史進程觀,事實上,作者提到自己也確實遵循了維科的思路。該書的篇章布局得當,每一篇選取的研究對象都很有代表性,從中反映出作者對總體結構的精心構思。比如上篇是兩位女神夾著一個男神,中篇則形成了男英雄和女英雄的對照,下篇則安排有詩人與史家對比。其實書中的每一章,所涉及的領域都可以是一個獨立的研究課題,但作者處理得十分得當,並不力求面面俱到,而是從大入小,有所選擇地探討關鍵的問題,再細化分述,層層論析,頗有條理,並對以往的觀點提出修正,由此可見作者的學術眼界十分開闊,對這些相關課題都有非常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且對這些課題已形成了一個系統化的認識。面對這些相對龐雜的研究課題,能保持始終以神話與歷史的關係為準繩,串聯起所有的章節內容,這讓整書的論述脈絡顯得有機統一。該書附錄《“史詩”詞源考》,也是能夠凸顯神話與歷史關聯度的關鍵術語研究成果。作者發揮了陳寅恪先生有關“一字一部文化史”的精闢見識,對這箇中外文學研究的關鍵概念做了追本溯源的探考,並從“理論旅行”視角說明其在不同語種和語境中的確切含義,特別是在希臘語原文中的原意情況,以及“史詩”概念在西學東漸大背景下東傳日本後的語義變遷,早期來華傳教士在“詩史”與“史詩”兩詞之間的騰挪轉換等,展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風格和多語種知識的優勢。該書在書後列出詳盡的索引,也方便讀者查閱書中相關內容,提升了閱讀體驗。
該書的研究展現了國內希臘神話研究的較高水準,推進了國內希臘神話領域研究的發展,其探賾鉤沉的研究方法對神話學、文學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也頗有值得借鑑和學習之處。
出版信息
2019年7月,《希臘神話歷史探賾:神、英雄與人》由復旦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
作者簡介
唐卉,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同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古希臘文學和日本文學研究。出版譯著《活著的士兵》(2008)、《日本神話的考古學》(合譯2012)、《希臘文化的東方語境》(2015)等,曾在《文藝理論研究》《民族文學研究》《中圈比較文學》《民族藝術》《思想戰線》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