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希格斯場 (英語:Higgs field),以物理學家
彼得·希格斯 姓氏為名,是一種假定遍布於全宇宙的
量子場 。按照
標準模型 的
希格斯機制 ,某些
基本粒子 因為與希格斯場之間相互作用而獲得
質量 。
希格斯玻色子 是希格斯場的振動。假若能夠尋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則可以明確地證實希格斯場也存在於宇宙,就好像從觀察海面的波浪可以推論出大海的存在。連帶地,也可確認希格斯機制與標準模型基本無誤。
希格斯場中W玻色子與Z玻色子-內部結構模型圖 在標準模型里,
W玻色子 與
Z玻色子 借著套用
希格斯機制 於希格斯場而獲得質量,
費米子 借著套用希格斯機制於希格斯場與費米子場的
湯川耦合 而獲得質量。只有希格斯玻色子不倚賴希格斯機制獲得質量。不過儘管希格斯機制已被證實,它仍舊不能給出所有質量,而只能將質量賦予某些基本粒子。例如,像
質子 、
中子 一類複合粒子的質量,只有約1%是歸因於將質量賦予
夸克 的希格斯機制,剩餘約99%是夸克的動能與
強相互作用 的零質量
膠子 的能量。
概述 希格斯場的存在會促使
自發對稱性破缺 ,從而造成不同粒子、不同作用力彼此之間的差異。例如,在電弱理論里,從希格斯場的理論物理秉性,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溫度降低到某程度,
電磁相互作用 與
弱相互作用 的性質迥然不同,答案是
對稱性 已被打破。
在
標準模型 里,希格斯機制是基本粒子獲得質量的物理機制。1964年,分別有三組研究小組幾乎同時地獨立延伸發展出希格斯機制,其中,一組為
弗朗索瓦·恩格勒 和羅伯特·布繞特,另一組為
彼得·希格斯 ,第三組為傑拉德·古拉尼、卡爾·哈庚和湯姆·基博爾。這些論文表明,假若將局域規範不變性與
自發對稱性破缺 的概念以某種特別方式連結在一起,則
規範玻色子 必然會獲得質量。於1967年,
史蒂文·溫伯格 與
阿卜杜勒·薩拉姆 分別套用希格斯機制來打破電弱對稱性,並且表述希格斯機制怎樣能夠併入稍後成為
標準模型 一部分的謝爾登·格拉肖的電弱理論。
套用
希格斯機制 ,溫伯格與薩拉姆分別發現傳遞弱作用力的
W及Z玻色子 具有質量,而傳遞電磁作用力的光子不具有質量。質量的起源或質量的創始時常被歸功於希格斯機制。但是,對於質量的秉性,物理學者疑問希格斯機制是否給出了足夠解釋。如同物理學者馬克斯·傑莫(Max Jammer)所說,“假若某過程生成質量,則一個合理要求為,它也應該給出一些關於它生成的到底是什麼的資料。”但是,希格斯機制不是使用一種奇蹟式的“無中生有”(creatio ex nihilo)方法來生成粒子質量,而是從以能量形式儲存質量的希格斯場將質量轉傳給粒子,因此,“希格斯機制與其相關理論並沒有貢獻出對於質量秉性的了解。”
希格斯機制假定存在著一種稱為希格斯場的標量場遍布於宇宙。借著與希格斯場耦合,某些原本沒有質量的粒子可以獲得能量,根據
質能關係式 ,這就等於獲得質量。粒子與希格斯場耦合越強,則粒子的質量越大。
希格斯場可以比擬為一池黐黏的蜜糖,黏著於某種尚未帶有質量的基本粒子。當這種粒子通過希格斯場的時候,會變成帶質量粒子。這比擬並不完全。第一、有些種類的粒子(例如
光子 、
膠子 )不會被蜜糖沾黏,這些粒子的質量為零。希格斯場與不同種類的粒子,兩者之間的耦合不同。第二、蜜糖施加於被沾黏物體的作用力為
阻力 ,不論物體的速度為何,都會感受到這阻力,而質量是與物體的加速度運動有關,物體質量越大,必須施加越大的作用力才能給出同樣的加速度。
更精緻地,可以將希格斯場比擬為在物理學術大會裡均勻分布的學者。無名人士可以輕鬆地穿過會場,沒有人會注意到他的存在,就如同希格斯場與零質量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假若物理大師進入會場,大家會被大師的魅力吸引,在大師四周擠成一團。因此,他會獲得很多質量。若以同樣速度穿過會場,他所具有的
動量 當然會比較大,改變他的移動速度也比較不容易,必須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就如同希格斯場賦予
W玻色子 或
Z玻色子 質量後的物理效應。這點子源自
凝聚體物理學 。在
晶體 里,帶正電原子的
晶格 排列具有
周期性 ,當電子移動穿過晶格時,帶正電原子會施加
庫倫力 於這電子,使這電子的
有效質量 大大增加。
自發對稱性破缺 量子力學 的
真空 與一般認知的真空不同。在量子力學裡,真空並不是全無一物的空間,
虛粒子 會持續地
隨機 生成或湮滅於空間的任意位置,這會造成奧妙的量子效應。將這些量子效應納入考量之後,空間的最低能量態,是在所有能量態之中,能量最低的能量態,不具有額外能量來製造粒子,又稱為
基態 或“真空態”。最低能量態的空間才是量子力學的
真空 。
構想某種
對稱群 變換,只能將最低能量態變換為自己,則稱最低能量態對於這種變換具有“不變性”,即最低能量態具有這種對稱性。儘管一個物理系統的
拉格朗日量 對於某種對稱群變換具有不變性,並不意味著它的最低能量態對於這種對稱群變換也具有不變性。假若拉格朗日量與最低能量態都具有同樣的不變性,則稱這物理系統對於這種變換具有“外顯的對稱性”;假若只有拉格朗日量具有不變性,而最低能量態不具有不變性,則稱這物理系統的對稱性被自發打破,或者稱這物理系統的對稱性被隱藏,這現象稱為“自發對稱性破缺”。
沒有希格斯場的世界 假若希格斯場不存在,則
夸克 、W玻色子、Z玻色子的質量都會變為零。由於像
質子 、
中子 一類複合粒子的質量,只有約1%是歸因於其所含有的
夸克 ,它們的性質只會有些小改變。
τ子 、
μ子 的質量也會變為零,但是它們與現實生活沒什麼關係。只有
電子 的質量變為零會對世界帶來很大影響。電子質量越小,原子的尺寸越大。當電子質量變為零之時,超特大尺寸的原子會因相互碰撞,將整個原子拆散,所有原子核與電子會混合在一起,原子無法單獨存在,也不會有水、空氣與人類所生存的世界。
希格斯場能夠打破
對稱性 。假若沒有希格斯場,則所有帶電荷
輕子 ,即電子、τ子、μ子,都會變得一樣,因為它們原本相互區分的質量都變為零了。類似地,帶電荷為+2/3的夸克,即
上夸克 、
奇夸克 、
頂夸克 都會變得一樣;而帶電荷為-1/3的夸克,即
下夸克 、
粲夸克 、
底夸克 也都變得一樣。
大統一理論 有些宇宙學者認為希格斯場是真空能量的起源。在宇宙的最初時刻,溫度特高,希格斯場的
對稱性 毫無任何特徵,宇宙能量也同樣的沒有些微區別。由於宇宙溫度的降低,在之後接連發生的幾次
相變 所造成的
對稱性破缺 給出了千變萬化的宇宙。最後一個相變所造成的對稱性破缺打破了電弱力,使得弱作用力與電磁作用力被分離。現在,物理學者已有能力做出達到這相變所需條件的實驗,但是分離電弱作用力與強作用力的相變所需條件仍舊遠不可及。不論如何,被公認為靜質量起源的希格斯場也是研究強作用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