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芬氏金剛鸚鵡

布魯芬氏金剛鸚鵡

布魯芬氏金剛鸚鵡(英文名稱:Bluffons Macaw)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剛鸚鵡雜交繁殖而成,每隻腳有4隻腳趾,2前2後;尾極長,屬大型攀禽。食譜由許多果實和花朵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將堅果啄開,用鈍舌吸出果肉。它們的基因與毛色都與典型的金剛鸚鵡不同,特徵介乎於父母兩者之間,但父本的基因對外表更有影響力,而脾性及行為則遺存了兩者的優點。可飼為玩賞動物,應提供鳥架或寬大的籠室以便飛翔。

基本介紹

特徵簡介,生活習性,父本特徵,母本特徵,

特徵簡介

布魯芬氏金剛鸚鵡的親鳥是黃藍金剛鸚鵡(Blue and Gold Macaw)和大綠金剛鸚鵡(Buffons)。
布魯芬氏金剛鸚鵡(圖2)布魯芬氏金剛鸚鵡(圖2)
布魯芬氏金剛鸚鵡(Bluffons Macaw)的名稱取其親鳥藍黃金剛鸚鵡的字首(Blu)+大綠金剛鸚鵡的字尾(ffons)組合而成。布魯芬氏金剛鸚鵡的外型和大綠金剛鸚鵡比較類似,全身幾乎都為綠色,而下腹部的淺黃色調和黃藍金剛鸚鵡比較類似,因為其親鳥黃藍金剛鸚鵡和大綠金剛鸚鵡都相當友善,性格活潑又喜歡親近人,布魯芬氏金剛鸚鵡自然也承襲了親代的性格優點,是混種金剛中寵物性相當好的大型鳥種,也很適合當作家居寵物。因為大綠金剛鸚鵡的數量相當稀少已經瀕臨絕種,因此混種後代布魯芬氏金剛鸚鵡的數量在專業繁殖的領域也相當的稀少難得一見。

生活習性

布魯芬氏金剛鸚鵡是兩種不同的金剛鸚鵡雜交繁衍出來的後代,這種混種的金剛鸚鵡羽色更為鮮艷漂亮,且會遺傳兩種不同種金剛鸚鵡的優點 ,通常在第一代繁殖出來的後代(也就是親鳥為不同種類的金剛鸚鵡所繁殖出的幼鳥),會與第二代所繁殖出來的後代(也就是親鳥均為混種金剛鸚鵡所繁殖出的後代),有一些羽色上的差異。
布魯芬氏金剛鸚鵡(圖3)布魯芬氏金剛鸚鵡(圖3)
人工飼養以巴西豆,榛子,胡桃,杏仁,大胡桃,堅果和椰子為主食,蘇式餅乾,水果和蔬菜可作為補充食物。飲食要求較高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繁殖期內,被搗成圓塊兒的穀類,椰子加猴食和狗食,軟質食物混合小麥麵包,混合水果,奶粉,蜂蜜,維生素,雞蛋殼等等。

父本特徵

黃藍金剛鸚鵡的體形較大,身長86-94厘米;翼展104-114 cm;尾長40-50厘米,差不多占體長的一半;體重995-1380克 ;壽命60年。該物種額部為黃綠色,自額後至整個上體為翠藍色,眼先及頰部裸露,呈肉白色。自嘴基部經眼睛下方至耳部有3條黑色羽排列而成的橫紋,眼先部還有6-7條由黑色毛羽排列而成的豎紋,頦部和喉部為黑色,從耳的後部至胸部、腹部為橙黃色,翅膀和尾羽為紫藍色。初級飛羽的覆羽為紫藍色,內羽為黑色,尾下覆羽為翠藍色。雄鳥和雌鳥的羽毛顏色基本一樣,只是雄鳥的頭部要比雌鳥寬一些。黃藍金剛鸚鵡羽毛的整體主色調為藍色,額部有些黃色的羽毛,虹膜淡黃色,鳥喙呈鉛黑色,爪子鉛灰色。
黃藍金剛鸚鵡(圖4)黃藍金剛鸚鵡(圖4)

母本特徵

大綠金剛鸚鵡身長85 - 90 cm,體重1260-1400 g,壽命60年。鳥體大部分為黃綠色,前額有一小片紅色的羽毛,臉部的裸皮為淺紅色,臉頰兩側的裸皮上面有幾條黑色橫的條紋狀羽毛,當興奮的時候裸皮部分會變成粉紅色,鳥喙下方的下巴部分為黑棕色,公鳥的頭部後方會有亮麗的藍色分布,背部後方以及靠進臀部的尾部覆羽為淺藍色,主要覆羽為藍色,尾巴上方為淺紅棕色而尖端帶有淺藍色,尾巴內側和飛行羽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尖端的部分顏色比較淺,虹膜為淺黃色。
大綠金剛鸚鵡(圖5)大綠金剛鸚鵡(圖5)
(圖片:圖1、圖2、圖3、圖4、圖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