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 · 布魯格曼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威斯巴登
- 出生日期:1849年3月16日
正文,
正文
德國語言學家。1849年3月16日生於威斯巴登,1919年 6月29日卒於萊比錫。 1867年進入哈勒(Halle)大學攻讀語文學,第二年轉入萊比錫大學,在那裡主要跟隨古爾替烏斯,而比較語言學則是布魯克曼的研究中心課題。1872年春,他在波恩通過了語文學國家考試,此後,曾先後在威斯巴登和萊比錫的高級文科中學工作過。1877年,布魯克曼放棄了在中學的職位,來到萊比錫大學就梵語和比較語言學取得在大學授課資格的論文。1882年成為萊比錫大學的副教授,1884年聘至弗賴堡任正教授。1887年又回到萊比錫,成了新設立的印度日耳曼語言學專業的教授。布魯克曼在萊比錫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32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他匯集了來自各國的學者,使萊比錫成了當時印度日耳曼語的研究中心。1919年6月,布魯克曼在萊比錫去世。 布魯格曼與B.德爾布呂克(1842~1922)、H.奧斯特霍夫、H.保羅等人組成新語法學派,宣傳“語音規律無例外”,這引起了老一輩語言學家如G.庫爾蒂烏斯等的不滿,也招致了同輩如J.施密特(1843~1901)的反對。布魯格曼由1884年起在弗賴堡大學任教授,但到1887年不得不轉到萊比錫大學,所以他們的學派也叫萊比錫學派。 布魯格曼繼承19世紀初期和中期的歷史比較語言學傳統,從事印歐系諸語言的比較研究和原始印歐語的構擬工作。他的重要著作是《印度-日耳曼諸語言比較語法概要》(1~2卷,1886~1892,3~5卷由德爾布呂克續成)。L.布龍菲爾德和W.P.萊曼(1962~ )都認為還沒有第 2本專門著作可以取代這本書的地位。 布魯格曼《概要》的長處是注意古代語言的文字紀錄和當代的方言口語,他認為,所謂原始印歐語形式不過是一些公式而非實有的詞語。對於A.施萊歇爾所構擬的原始印歐語語音系統,他作了重要修正。 1822年J.格林提出了語言演變的規則,1875年K.維爾納又加以補充,從而把一些例外現象解釋清楚。布魯格曼和奧斯特霍夫因此認為語音演變問題已經解決,1878年他們在一篇文章中說,一切音變都是機械性過程,在一種方言中遵照無例外的法則產生出來,同樣的音在同樣的環境中都同樣地演變著;但是在史前和有史以來,類推作用往往使辭彙和語法形式改變,這也是語言演變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原因。他把語音和音變當做獨立存在的實體,不受社會和個人的任何制約,這種說法已受到方言地理學家如H.舒哈特和J.吉耶龍(1854~1926)等人的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