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學派

布達佩斯學派(Budapest school)是匈牙利的一個新馬克思主義派別。蘇共二十大後,盧卡奇在裴多菲俱樂部的哲學討論會上,批評匈牙利共產黨“意識形態專家”的“引證學”和“反客觀主義”觀點。其學生阿格妮絲·赫勒(Agne Heller,1929-)在一篇論述車爾尼雪夫斯基倫理學的著作中,率先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問題,主張維護人的個體利益的相對自主性。蘇共二十二大後,盧卡奇重返哲學界,並有一群哲學家和文學家聚集在其周圍,標誌著布達佩斯學派的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達佩斯學派
  • 外文名:Budapest school
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事件後,該學派被認為持“背離黨的政策、思想上錯誤、政治上有害的右傾觀點”而再度受到譴責。1971年盧卡奇去世後,學派影響一度漸小。其主要代表現大多在西方進行學術活動。該學派在哲學上主張“社會存在本體論”。以盧卡奇的《 歷史和階級意識》為依據,對社會本體進行研究和探討,反對“物質存在說”。赫勒爾提出“日常生活”觀念,認為是日常生活使社會再生產成為可能,使個人進到人群.進而成為共同體,形成族類活動,從而產生道德、宗教、政治與法律。阿格妮絲·赫勒20世紀80年代後出版的歷史哲學著作,貶低馬克思的歷史哲學,反對歷史規律性,把歷史歸結為零碎的日常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