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鐘

布穀鐘

(德語:Kuckucksuhr),產自德國黑森林地區,與同一地區出產的拉克施爾德鐘(德語:Lackschild-Uhr)齊名天下。它的內部有設計精巧的齒輪裝置,每到半點和整點,鐘上方的小木門就會自動打開,並且出現一個會報時的布穀鳥,發出悅耳的“咕咕”的叫聲。因此,也稱作咕咕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穀鐘
  • 外文名:Kuckucksuhr
  • 產地:德國黑森林
  • 起源:17世紀中葉
  • 性質:機械鐘錶
  • 特點:報時發聲
布穀鐘簡介,布穀鐘的歷史,

布穀鐘簡介

布穀鳥鐘的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葉,而最早的布穀鳥鐘出現於1730年到1750年之間的黑森林地區,那時的黑森林地區鐘錶製造業已相當盛行,許多家庭都以造表為生。19世紀後半葉起,布穀鳥鐘成為世界聞名的紀念品和外國人眼中德國的一種標誌。
布穀鐘

布穀鐘的歷史

1650年《Musurgia Universalis》一書中布穀鳥造型的機械管風琴。布穀鳥鐘的最初來源仍然未知,但是關於它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7世紀。
1629年,奧格斯堡貴族菲利普·海恩霍夫(Philipp Hainhofer,1578—1647,商人、銀行家、外交官和藝術品收藏家)在去德勒斯登的路上第一次提到布穀鳥鐘,這個布穀鳥鐘的主人是生活在德勒斯登的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1526年7月31日—1586年2月11日)。
1650年,耶穌會信徒、文藝復興人Athanasius Kircher(1602年5月2日—1680年11月27日)在他的音樂指導作品《Musurgia Universalis》中描繪了一種機械管風琴,這種自動演奏的管風琴可以有不同的造型,其中一種便是布穀鳥造型,這隻布穀鳥能夠自己張開鳥嘴,扇動翅膀和尾巴,同時兩個風琴管還能發出不同音調的布穀鳥叫聲。
1669年,義大利建築師Domenico Martinelli(1650年11月30日—1719年9月11日)在他介紹鐘錶基礎技術的《Horologi Elementari》一書中建議用布穀鳥的叫聲來報時,這是關於布穀鳥鐘機械結構的最早記載。
隨後,布穀鳥鐘開始出現在先前不曾掌握鐘錶技術的地區。數十年後,生活在德國西南部黑森林中的人們開始製造布穀鳥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