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穀之歌

《布穀之歌》是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創作的詩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布穀之歌
  • 外文名稱:To the Cuckoo
  • 創作年代:1802
  • 作者:威廉·華茲華斯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威廉·華茲華斯的短篇代表詩作之一。在寫作該詩時,華茲華斯和妹妹多蘿西·華茲華斯一起住在湖區格拉斯米爾的鴿廬。他和另一位湖畔詩人柯勒律治過從甚密,兩人經常一同研讀歷代英國詩歌名篇。他生活極其質樸,創作卻異常豐富。不少意境獨特、流芳後世的作品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布穀之歌》寫於早春3月,其時並未有布穀之音,是作者追憶童年尋訪布穀蹤跡,重返神秘幻境的記錄。和《蝴蝶之歌》(“To a Butterfly”)屬於同一題材的作品,但寫意抒情更為酣暢淋漓。“阿,布穀鳥!我該稱你為鳥/還是一個遊蕩的聲音?春天的寵兒,歡迎又歡迎!/x,-t於我你仍舊不是鳥/而是看不見的精靈。/一個聲音,一種神秘的感情。”(王佐良譯)華茲華斯喜用“神秘”、“幻夢”、“遊蕩的聲音”等抽象的字眼來構建他的詩歌意象,若在其他詩人,反覆使用相同的辭彙難免破壞詩歌的意境,但在華茲華斯,卻能把他全部的熱情和嚮往傾注在這些詞語裡,並有足夠的詩才把它們提升為詩歌的語言,從而讓讀者領略到一種別具一格、清新自然的詩風,仿佛詩人在向大自然傾吐著秘密的心聲。此外,該詩也體現了華茲華斯的追問,即人在什麼時候對於大自然的感應最靈敏、最純真。答案是:童年。他認為,雖然年華易逝,但是通過回憶,仍能尋回童年的某些東西:歡欣與自由,新生的希望,對感官世界和外部事物的追問,一個孤獨的人在幻想世界中行走時所感到的茫然不安等等。總之,那些“最初的感情和最早的回憶”,將永駐心間,是任何力量都無法摧毀的。就這點而言,華茲華斯比柯勒律治認為一旦那“塑造一切的想像力消失了,詩人也就沒有希望了”的見解更高一籌。

作者簡介

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一1850),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著名的湖畔派詩人之首。兒時曾就讀於家鄉考克茅斯附近的一所學校,當地秀麗的自然景色為其日後成為卓越的大自然詩人奠定了甚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