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什維主義

布爾什維主義

布爾什維克,俄文Большевик的音譯,意為多數派。1903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形成的擁護列寧的多數派政黨組織。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於1898年成立後,尚未制訂出黨章和黨綱,黨的組織也不夠成熟。列寧在“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和在國外出版《火星報》的活動為進一步建黨作了理論上和思想上的準備。1903年7月召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會上就黨綱、黨章問題展開爭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爾什維克
  • 外文名:Большевик
  • 形成時間:1903 
  • 別名:多數派
簡介,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簡介

由於列寧的堅持,黨綱中寫入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條文。討論黨章時,在入黨條件問題上出現尖銳分歧。列寧主張凡承認黨綱,在物質上幫助黨並參加黨內某一組織者,皆可成為黨員。以馬爾托夫為首的一些人反對把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作為入黨條件。結果大會通過了馬爾托夫的條文。但在選舉黨中央委員會和黨機關報《火星報》編輯部時,擁護列寧的占多數,被稱為布爾什維克,馬爾托夫派占少數,被稱為孟什維克。因而從1903年以來,布爾什維克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稱號,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和策略被稱為布爾什維克主義(參看布爾什維克黨)。
Bolshevism就是俄國Bolsheviki所抱的主義。這個主義,是怎樣的主義?很難用一句話解釋明白。尋他的語源,卻是“多數”的意思,郭冷苔(Collontay)是那黨中的女傑,曾遇見過一位英國新聞記者,問她Bolsheviki是何意義?女傑答言:“問Bolsheviki是何意義,實在沒用;因為但看我們所做的事,便知這字的意思。”據這位女傑的解釋,“Bolsheviki的意思只是指他們所做的事。”但從這位女傑自稱她在西歐是RevolutionarySocial-ist在東歐是Bolshevika的話,和Bolsheviki所做的事看起來,他們的主義,就是革命的社會主義;他們的黨,就是革命的社會黨;他們是奉德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家馬克思(Marx)為宗主的;他們的目的,在把現在為社會主義的障礙的國家界限打破,把資本家獨占利益的生產制度打破。此次戰爭的真因,原來也是為把國家界限打破而起的。因為資本主義所擴張的生產力,非現在國家的界限內所能包容;因為國家的界限內範圍太狹,不足供他的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大家才要靠著戰爭,打破這種界限;要想合全球水陸各地成一經濟組織,使各部分互相聯結。關於打破國家界限這一點,社會黨人也與他們意見相同。但是資本家的政府企望此事,為使他們國內的中級社會獲得利益,依靠戰勝國資本家一階級的世界經濟發展,不依靠全世界合於人道的生產者合理的組織的協力互助。這種戰勝國,將因此次戰爭,由一個強國的地位進而為世界大帝國。Bolsheviki看破這一點,所以大聲疾呼,宣告;此次戰爭,是Czar的戰爭,是Kaiser的戰爭,是Kings的戰爭,是Emperors的戰爭,是資本家政府的戰爭,不是他們的戰爭。他們的戰爭,是階級戰爭,是合全世界無產庶民對於世界資本家的戰爭。戰爭固為他們所反對,但是他們也不恐怕戰爭。他們主張一切男女都應該工作,工作的男女都應該組入一個聯合。每個聯合都應該有中央統治會議。這等會議,應該組織世界所有的政府。沒有康格雷,沒有巴力門,沒有大總統,沒有總理,沒有內閣,沒有立法部,沒有統治者,但有勞工聯合的會議,什麼事都歸他們決定。一切產業都歸在那產業里作工的人所有,此外不許更有所有權。他們將要聯合世界的無產庶民,拿他們最大最強的抵抗力,創造一自由鄉土,先造歐洲聯邦民主國,做世界聯邦的基礎。這是Bolsheviki的主義。這是二十世紀世界革命的新信條

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篇名。李大釗撰。1918年11月載於《新青年》。文章熱烈歡呼十月革命的勝利,認為這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布爾什維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指出:“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告布爾什維主義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