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鯧鰺,又稱黃臘鰺、獅鼻鯧鰺,俗名鮪魚,Trachinotus blochii (Lacepède, 1801) ,鰺科鯧鰺屬的一種魚類。魚體側扁成卵形,第二背鰭有軟條17~20枚,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等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布氏鯧鰺
- 拉丁學名:Trachinotus blochii (Lacepède, 1801)
- 別稱:黃臘鰺、獅鼻鯧鰺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科:鰺科
- 屬:鯧鰺屬
- 種:長鰭鯧鰺
- 分布區域:紅海、東非、模里西斯、斯里蘭卡、印度、馬爾地夫、波斯灣等
- 英文名:Snubnose pompano
基本信息,分布,特徵,生態,經濟利用,常見疾病,
基本信息
布氏鯧鰺,又稱黃臘鰺、獅鼻鯧鰺,俗名為金槍、金鯧、紅杉,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鰺科、鯧鰺屬。
英文學名:Trachinotus blochii
分布
本魚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斯里蘭卡、印度、馬爾地夫、波斯灣、日本、台灣、中國沿海、菲律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馬達加斯加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澳洲、索羅門群島、密克羅尼西亞、斐濟群島、諾魯、馬里亞納群島、夏威夷群島、馬紹爾群島、紐幾內亞、法屬波里尼西亞、薩摩亞群島、加拉巴哥群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等海域。水深5~20米。
特徵
本魚體側扁成卵形,口裂於眼下緣前端,前上頷骨能向外伸展,體長為體高的2倍。體無斑點,側線略彎曲,背鰭硬棘成長後多萎縮,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基底甚長,構成狀似鐮刀的圖形。第二背鰭有軟條17~20枚;臀鰭有硬棘2枚,軟條16~19枚。體被小圓鱗,黏著牢固,不容易脫落。前上頜骨能伸出。體長可達80厘米。
生態
本魚主要棲息於沿岸或河口海域,屬於掠食性魚類,游泳迅速,常洄游至沙灘、蚵棚、及礁岩邊。
經濟利用
食用魚,魚體洗淨後,在體側劃幾刀,加蔥蒜、豆豉、醬油及香油等,放入鍋於中蒸煮,相當美味。
常見疾病
絲絨病:是由卵圓形鞭毛蟲寄生引起,一旦魚被感染,身上光澤全無,全身同時出現微小的、灰色斑點,接下來出現絨絲狀物質,因此又叫“絲絨病”。發病到嚴重時期,會進入魚的鰓部、皮膚、眼和口腔等,可導致細菌性二次感染。
白點病:這是很常見的病例,一般來說對於急劇的水質變化,以及水溫起伏過大,都會使魚兒出現白點病,但只要維持水質好,一段時間魚兒會自動痊癒。
白點病:這是很常見的病例,一般來說對於急劇的水質變化,以及水溫起伏過大,都會使魚兒出現白點病,但只要維持水質好,一段時間魚兒會自動痊癒。
白點病是一種囊纖毛蟲引起的病例,它們會鑽入魚的皮膚,使得魚身上出現2mm左右的白點。這些寄生蟲的會迅速繁衍到整個水族箱,使水族箱內的所有魚類感染。魚感染後因發癢會摩擦染病部位,嚴重使鰓腐爛、雙目失明。
吸蟲類寄生在思部而引起的病症。病魚呼吸急促、鰓和口持續張開,但身上不見白點大多為此類寄生蟲病。
吸蟲類寄生在思部而引起的病症。病魚呼吸急促、鰓和口持續張開,但身上不見白點大多為此類寄生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