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史
布氏閉殼龜曾作為黃額閉殼龜布氏亞種(Cuora galbinifrons bourreti)發表,2004年斯圖爾特和帕拉姆(Stuart & Parham)將其提升為獨立種;2006年,Fritz等人的質疑其的獨立種地位;2012年,Spinks等人發表論文承認其獨立種的地位,並被TTWG(2014)接受。
形態特徵
布氏閉殼龜屬中型陸龜。
背甲長15-20厘米左右。重約800-1200克。幼體長約45-50毫米,重15-24克。背甲椎盾、緣盾為深黃至褐色,肋盾部分為淺黃色,有淺黃色脊線,但花紋沒有黃額閉殼龜清晰明朗。
腹甲淺黃色,具有大塊的黑色斑塊。
腹甲胸盾與腹盾間具關節縫,前、後半部均可自由活動,並可與背甲完全閉合。頭枕黃色,帶深色斑點。喉部橘紅色,整體頭部色彩較為鮮艷。四肢深褐色,帶有鮮艷的紅、黃色斑。雄性和雌性的大小大致相同。雄性的腹略凹,爪較大,尾巴較粗長。
近種區別
布氏閉殼龜與
黃額閉殼龜(
Cuora galbinifrons)、
圖紋閉殼龜(
Cuora picturata)為相似種。三者之間的區別在於:黃額閉殼龜具有全部為黑色的腹甲,而其他兩種為淺黃色帶有大塊黑色斑的腹甲。布氏閉殼龜的頭色較艷麗,體型較圖紋閉売龜大,偏長卵圓形。圖紋閉売龜較布氏閉殼龜體色稍艷麗,體型較小,而且偏圓形。
生活習性
布氏閉殼龜棲息于海拔300-700米的高地、潮濕、封閉的常綠常綠森林中。生活溫度24-30℃,相對濕度65-80%。雜食:生肉、小魚、蝦、水果蔬菜均食,也可投餵人工餌料。
分布範圍
分布於寮國(沙灣拿吉省)和越南中部(宜安省、河靜省、廣平省、承天順化省、峴港、廣南省和昆嵩省)。
繁殖方式
布氏閉殼龜的野外繁殖信息知之甚少,在人工人工飼養的條件條件下,成年雌性每年可產卵1–3個卵,而大卵的大小可達55毫米×30毫米。卵受精後,卵頂上會形成白點,在兩到三天內發展成帶狀。孵化期為90-97天。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水生野生動物基準價值標準目錄》(2019年8月27日)。
種群現狀
在1980-1990年代,估計有1500-2000隻進入了國際寵物貿易。該物種的人工飼養相當脆弱,成功的育種很少見。截止2016年,據信全世界有不到1000隻被圈養。
布氏閉殼龜的大部分棲息地都被以國家公園、特殊保護區和其他保護區的形式進行保護,布氏閉殼龜的一些記錄來自保護區。然而,保護區並不能完全限制捕獵者,而且其本身不足以保障布氏閉殼龜在其自然棲息地中的生存種群。
瀕危原因
對布氏閉殼龜的主要威脅是寵物市場的貿易。對布氏閉殼龜在國際寵物貿易和亞洲消費貿易中有很高的需求。捕獲到的布氏閉殼龜在被出口或在當地消費之前,大多是通過當地中間商網路進行非法交易。儘管該物種越來越稀有,但不斷增加的經濟價值吸引了更多非法捕獲者。生境的喪失和退化也是對該物種的重大但更局限的威脅。
保護措施
為了防止各種野生龜類的衰退、復育野生龜族群數量,越南制定了瀕危龜類保護的全國計畫。2019年7月16日,越南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和相關機構、組織,共同啟動了“至2025年保護越南瀕臨滅絕龜類”的五年行動計畫。此計畫目標是:完善法律規章,作為瀕危龜類保護工作的依循;加強龜類調查、評估及研究,尤其是優先保護瀕臨滅絕種類;成立有效的保護區與組織救傷隊,繁殖及保護瀕臨滅絕的龜種類;並加強關於稀有龜類保護的工作管理和執行法律的有效性,鼓勵人們積極參加各類保護龜類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