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熱(G·布朗熱(Boulanger))

布朗熱(G·布朗熱(Boulanger))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布朗熱生於1837年,第二帝國初期畢業於聖西爾軍官學校,1857年起先後參加過阿爾及利亞戰役,義大利戰役,交趾支那戰役和普法戰爭。擔任過榮譽軍團指揮,1884年5月被晉升為準將,任師團長,指揮過在突尼西亞的遠征軍。他在服役期間曾六次受傷,作為將軍在軍隊中有很高的聲譽。19世紀80年代法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於19世紀80年代在法國掀起的民族沙文主義運動。後失敗自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朗熱
  • 外文名:Boulanger
  • 簡介:法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 出生:1837年
  • 國籍:法國
前半生,布朗熱事件,末路,

前半生

布朗熱生於1837年,第二帝國初期畢業於聖西爾軍官學校,1857年起先後參加過阿爾及利亞戰役,義大利戰役,交趾支那戰役和普法戰爭。擔任過榮譽軍團指揮,1884年5月被晉升為準將,任師團長,指揮過在突尼西亞的遠征軍。他在服役期間曾六次受傷,作為將軍在軍隊中有很高的聲譽。

布朗熱事件

普法戰爭後,製造了布朗熱事件,掀起了法國的民族沙文主義運動。法國的布朗熱事件發生在1887——1889年。這是被打倒了的保皇黨分子反對第三共和國,企圖復辟的一次陰謀政變事件。布朗熱於1886年1月~1887年5月任陸軍部長時,要求收復阿爾薩斯、洛林,燃起對德國復仇的沙文主義狂熱。他聯合保王勢力和沙文主義的愛國者同盟,妄圖實行軍事獨裁。6月,政府改任他為駐克萊蒙費朗、13軍團司令,布朗熱利用民眾對共和派政府的不滿,離開軍隊,投身政界,以謀取政權。
1888年2月,布朗熱派的《軍帽徽》報積極宣傳他提出的修改憲法及解散議會的主張,得到反政府各派的支持,全國掀起崇拜布朗熱浪潮。在1889年1月27日巴黎的補缺選舉中,布朗熱以絕對多數票取勝,一些省也提他為候選人。
他的同夥和部分民眾,都支持他立即向眾議院進軍,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但是布朗熱想通過全國選舉的合法手段上台,拒絕了政變主張。布朗熱主義已經發展成強大的政治運動,使共和國面臨嚴重的威脅。部分激進派分子和溫和共和黨人起而反對布朗熱。
不久,布朗熱勾結保王黨的陰謀敗露,開始失去追隨者的支持。

末路

1889年4月1日,政府決定以破壞共和國安全的罪行逮捕布朗熱。次日,他逃亡比利時,從此退出了政治舞台。4月8日,布朗熱被剝奪了議員的不可侵犯權。8月14日,最高法院缺席判處他終身監禁。1891年9月30日,布朗熱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的以克塞爾自殺身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