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民歌,內容豐富,曲調繁多。每逢結婚、遷新居、過年節或勞動之餘,年輕人都愛對歌。布朗族民歌十分豐富,按其音調大體可分為“索”、“勝”、“宰”、“拽”、“脫麻”等幾種。
2008年6月7日,布朗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朗族民歌
- 遺產編號:Ⅱ-114
- 申報地區:雲南省勐海縣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型:民間音樂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布朗族民歌,內容豐富,曲調繁多。每逢結婚、遷新居、過年節或勞動之餘,年輕人都愛對歌。布朗族民歌十分豐富,按其音調大體可分為“索”、“勝”、“宰”、“拽”、“脫麻”等幾種。
2008年6月7日,布朗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布朗族民歌,內容豐富,曲調繁多。每逢結婚、遷新居、過年節或勞動之餘,年輕人都愛對歌。布朗族民歌十分豐富,按其音調大體可分為“索”、“勝”、“宰”、“拽...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勐海縣的布朗山、打洛、西定和八達等山區,其餘散居 於臨滄、思茅市,人口58476人(1982年統計)。布朗 語屬南亞語系...
布朗族文學,布朗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紅河、臨滄和思茅等地。約58000餘人(1982),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無文字。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
布朗族舞蹈豐富多姿,幾乎老幼都能會跳舞。舞蹈的稱呼各地不同。西雙版納布朗族稱“跳擺”,保山、臨滄地區的布朗族稱“打歌”,思茅地區的布朗族稱“跳歌”。漢書...
布朗族玎琴是布朗族的彈弦樂器。布朗語又稱得玎、扒玎、玎朗。“得”為彈,“玎”為琴,意即彈奏的琴。漢族稱其為布朗玎。流行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臨滄縣...
布朗族玎琴,流行於雲南勐海縣西定地區。布朗族稱“得玎”,屬彈撥類。琴頭、琴桿、音箱為同一木砍削成雕挖、面蓋薄板而成,形狀規格因地而異,以西定為例,...
《故園一脈:施甸縣布朗族村寨和文化考察》以施甸布朗族村寨的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觀念文化為主要探討對象,是一部頗具學術水準的施甸布朗族社會發展史的論著,也是為...
扒玎賽玎,是布朗族彈撥弦鳴樂器。布朗語又稱得玎、扒玎、玎朗。“得”為彈,“玎”為琴,意即彈奏的琴。漢族稱其為布朗玎。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對歌》:門巴族民歌 《杵歌》:高山族民歌 《我們從小就相愛》:布朗族民歌 《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裕固族民歌 《格桑拉》:藏族民歌 《阿里瑪》:撤拉族民歌 《...
東和東南接布朗山鄉,西南和西部與緬甸接壤,西北與西定鄉毗鄰,北連勐遮鎮,東北...農村業餘文藝隊參加的布朗族民歌布朗彈唱《宰目》榮獲雲南省第八屆民族民間歌舞...
布朗族歌舞長期與傣族歌舞保持交流,既吸收了傣族歌舞的長處,又充分發揮了本民族歌舞的特色。布朗族民歌稱為"布朗調",總共有十多個曲調。最基本的曲調有:喜慶對唱...
賽玎,是布朗族彈撥弦鳴樂器。布朗語又稱得玎、扒玎、玎朗。“得”為彈,“玎”為琴,意即彈奏的琴。漢族稱其為布朗玎。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