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鄉(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市郊鄉)

市郊鄉(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市郊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市郊鄉是一個地理名稱,在我國有三個個市郊鄉,分別是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市郊鄉、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區市郊鄉、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市郊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郊鄉
  • 拼音:shi jiao xiang
  • 所在地:棗莊市政府駐地
  • 實際面積:4600公頃
  • 耕地面積:670公頃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市郊鄉,該鄉主要農作物,市郊鄉經濟總收入名列,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科教文衛,該鄉已連續八年舉辦春季農民運動會,大事記,人物簡介,武彰,李松亭,李微冬,王志勝,王曉飛,沈文慶,張建蘭,王文合,王群山,梁克山,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市郊鄉

市郊鄉位於棗莊市政府駐地四周,南與嶧城區壇山辦事處接壤,北與齊村鎮相連,西與永安鄉毗鄰,東與西王莊鄉交界。東西最大距離為6.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為9.7公里,呈船形狹長體,實際面積為460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為670公頃。

該鄉主要農作物

有小麥、玉米及雜糧。近幾年通過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各類名優特稀經濟作物紛紛在該處引種、落戶,糧食與經濟作物的比例2∶8。全鄉現有總人口5.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以下。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藏族、 傣族,人口為896人,占全鄉總人口的1.8%。居民姓氏有李、張、王、劉等157個,其中李姓最多。

市郊鄉經濟總收入名列

棗莊市市中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首位,兩個文明建設多年來均走在全區的前列,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歷年來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省第二屆百鄉百鎮雙文明建設競賽明星鄉鎮;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國家農民體協授予的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鄉鎮、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先進單位等。

第一產業

該鄉為發展高新農業,實行種植結構調整,該鄉發展冬暖大棚240個,新擴大蔥5000畝,芸豆拱棚1000個,同時投資400多萬元, 新建了高科技農業示範園一處。示範園引進8個國家和地區的67個名優稀特瓜菜新品種,畝均產值1.2萬元。經過幾年的調整和示範園的帶動,到2000年底,糧經比例由原來的8∶2調整到2∶8,初步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高效城郊型農業生產之路。此外,在養殖業方面,繼續依靠“圍城”優勢,大力發展“為城”養殖。建立了大規模的奶牛場5個,奶牛專業戶70家;擁有規模飼養小區8個,聯辦養殖場10個,各類養殖專業戶262戶, 肉蛋奶產量達到3080噸。在林果發展上,堅持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實行環境綠化和林網化種植,大搞盆景開發和大棚花卉種植,其中東山陰村村民培植的石榴盆景在1999年昆明“世博會”上榮獲特等獎。至2000年底,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5250萬元。

第二產業

該鎮由單純的農業不斷向工企業轉化,大力發展焦炭、煤礦、碳酸鈣、缸磚、水泥、電子、木材、服裝等產業,成立了建築公司、汽車運輸隊、供銷公司等鄉辦企業。在企業改革上全面推廣了“先股後租、股租結合”的改制辦法,制定了“十項管理”、“陽光工程”、“兩創一高、樹形象”等管理措施。2000年全鄉共有工企業項目134個,其中村居企業116個,從業人員3200人;年末固定資產1.8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5億元。共建立基層科研機構27個,廠礦科研所6個,取得科技成果14項,其中8項達到國家先進水平,6項達到省、市先進水平;獲市科技進步獎8項,獲國家、省、市頒發的新產品獎3項。恆久集團1997年被中國建築工程協會授予全面質量管理優秀獎--“金屋獎”,連續四年被山東省建工局授予“省級優良施工現場”等榮譽稱號。

第三產業

先後建起了利民農貿市場、魯南建材批發市場、果品批發市場、服裝小百貨批發市場、棗莊魯南商城和商業街,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寬鬆的發展空間。至2000年底,全鄉個體工商戶3260家,私營企業58家,其中利稅達到30萬元的個體私營企業及各類養殖專業戶67家, 利稅超過100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14家。 全鄉個體私營經濟總收入完成4.6億元,完成增加值9650萬元,實現利稅3280萬元, 安排就業人員1.6萬人。該鄉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個體民營經濟先進單位。該鄉工商聯連續四年被市工商聯評為先進基層商會,12個村居被區委、區政府命名為經濟強村,8家民營企業被區科委指定為全區科技示範企業,4家民營企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全市百強民營企業。

科教文衛

全鄉有國小12所,在校學生3529人;中學1所,在校學生853人。各校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內部設施和軟硬體建設均達到了省級標準。到2000年共有463人取得農業初級、 中級、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資格,並引進中級職稱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75名,其中高級職稱11名;取得科技成果14項,其中8項達到國家先進水平。

該鄉已連續八年舉辦春季農民運動會

設有籃球、桌球、羽毛球、拔河、長短跑等十幾個比賽項目;連續11次參加市中區舉辦的“豐收杯”籃球比賽,均拿到一、二名的好成績。體育競賽已形成常規和制度。各村(居)和各大企業也都設立了籃球場和桌球室等體育活動場所及晨練點等。1991年9月12日,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國家農民體協聯合授予該鄉“億萬農民體育健身先進鄉鎮”稱號。各學校均按標準配備了體育器材和專業教師,每日堅持“兩操一課”制度,每年都舉行大型田徑運動會,湧現出一批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體育人才。

大事記

1925年,山陰村大紳士武章創辦嶧陽中學,是嶧縣境內最早的一處私立中學,至北伐軍入境前夕停辦。
1936年冬,中共棗莊中心支部成立,是棗莊市郊最早的一個黨支部,李微冬任支部書記。
1938年4月17日, 日本侵略軍在棗莊南郊東、北、南三個龍頭村大肆燒殺,用刺刀穿死村民17人,燒光了三個村1100餘間房屋。
1940年2月, 魯南鐵道游擊隊在棗莊火車站北小陳莊正式創建。初期有洪振海、王志勝等9人組成,以開炭廠為名,通過發動民眾組織武裝,開展宣傳活動,撒傳單、貼標語,打擊日軍,鎮壓漢奸,截火車搞物資,支援解放區,逐漸發展成魯南鐵道游擊隊。
1945年10月3日, 偽軍王繼美部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官地慘案。當時魯南軍區某部為迫使日軍儘快投降,於2日晚奉命進駐官地村,被特務告密後,遭王繼美部包圍。3日清晨發動攻擊,由於敵眾我寡,加之為掩護民眾,八路軍犧牲50餘人,38人突圍,74人被俘,其中11名黨員幹部慘遭殺害。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30名傷員(男20名,女10名) 來?塔埠衛生院治療。至1977年5月先後治療痊癒後返回唐山。 是年7月12日, 成立郊區人民公社,馬西安任公社革委會主任、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77年2月, 省屬十里泉發電廠興建,是當時山東最大的坑口電廠,總裝機容量為62.5萬千瓦,被稱為“魯南明星”。
1978年10月9日, 沙河子村張建蘭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出席省婦聯婦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79年12月, 西?塔埠村投資5萬元建設麵粉加工廠,是村級發展較早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為市中區第一家麵粉加工廠。
1984年4月,郊區人民公社改為市中區市郊鄉,原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
1985年9月,陳學常、蔣友勝、王曉心、高煥富、王慶偉5名市郊鄉籍戰士,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光榮犧牲。市郊鄉黨委、政府在市政府禮堂召開了近千人參加的追悼大會,各村及有關單位送了花圈,並將烈士骨灰安葬到台兒莊烈士陵園。 是年12月,市郊鄉計畫生育辦公室主任任振榮被評為國家計畫生育先進個人。澇坡村黨支部書記沈文慶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
1990年12月,邵麗被評為國家級人口普查先進個人。 是年12月,中?塔埠村黨支部書記曹學法、東沙河村黨支部書記張建蘭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 1991年9月12日, 市郊鄉被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國家農民體協評為“億萬農民體育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是年9月17日, 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在澇坡村北所建的基督教教堂舉行開堂典禮。
1992年2月, 國家教委電教司魏司長由副省長馬長貴陪同來澇坡國小視察電教工作,稱讚該校是全國農村少有的電教化學校。 是年7月, 省委宣傳部、省農委、大眾日報社聯合授予市郊鄉“山東省第二屆百鄉百鎮雙文明建設競賽明星鄉鎮”稱號。
1994年5月18日, 市郊鄉所轄棗莊四十二中學校奠基。新校址在?塔埠村南,占地60畝,設24個教學班,總投資約1000萬元。同年12月底主體工程交付使用。 是年9月4日,澇坡村民王群山投資興建的棗莊市第一所私立中學--華夏中學正式開學。 該校占地53畝,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有全日制正規教學班21個和一個成人大專班,實行全封閉式教學。 是年9月, 省委、省政府授予市郊鄉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稱號。同年12月,授予該鄉“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 1996年9月8日,國家計畫生育“三結合”會議在棗莊召開。9月10日,國務委員、國家計生委主任彭佩雲在副省長吳愛英陪同下,來該鄉視察計畫生育服務站和“三結合”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 是年12月,市委、市政府授予市郊鄉“文明鄉鎮”稱號。
1997年6月,山東省委授予市郊鄉黨委“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是年11月,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財政廳聯合授予市郊鄉“農村財務管理示範單位”稱號。同年12月,市郊鄉被棗莊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鄉鎮”稱號。
1998年初,棗莊市光明廣場在境內籌建,廣場占地13.4公頃,是棗莊市最大的城市文化廣場,年底部分完工交付使用。 是年4月,省委、省政府授予市郊鄉“全省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8月,棗莊市委、市政府授予“突出貢獻鄉鎮”稱號。
1998年8月, 市郊鄉最大的鄉辦企業--市郊水泥廠改制成功,成立雷鳴水泥有限公司。
1999年1月, 棗莊市委、市政府授予市郊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文明鄉”稱號。 是年9月, 市郊鄉供銷運輸公司由職工出資,實現產權一次買斷,成立棗莊市長鳴運銷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汽運、水運為一體的股份制企業。
2000年4月,棗莊市委、市政府授予市郊鄉“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是年11月,省計生委協會授予市郊鄉“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鄉”稱號。

人物簡介

武彰

(1885~1948) 原名武學彰,字明齋,山陰村人,出身於農民家庭。童年入村塾讀書,稍長去濟南求學,後考入北京大學堂。他學識淵博,任俠好義,在嶧縣享有盛譽。1921年曾任山東省議員、嶧縣參議員。他思想解放,反對封建,提倡剪髮放尼,並主持將湖山寺等處神像推倒,沒收廟地兩頃作為學田,購置教具,延聘教師10餘人,創立嶧縣第一家私辦嶧陽中學,後又建明德女子國小(皆設在山陰村)。1927年武奉南京政府之命,在棗莊組織暫編第九師,武任師長。他率嶧北人士及嶧陽中學學生200餘人南下, 後在窯灣一帶失敗。武隱居,多數學生考入黃埔軍校,知名者有八路軍運河支隊政委邵子真,國民黨高級將領劉安琪、高魁元等。

李松亭

(1896~1980) 號誌倉,山陰村人,工商開明人士。1924年,他隨其兄李政萬在棗莊經營“義泰公”雜貨店,1933年佐兄經營泰豐麵粉廠,1946年因戰火破壞停產。1950年被嶧縣人民政府聘為土改委員會委員併兼任棗莊工商業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主任。 同年棗莊設立3個榮軍分校,接納榮軍多達3000人,麵粉不敷供應,他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很快恢復了泰豐麵粉廠的生產,解決了麵粉供應。1951年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他帶頭捐獻2000萬元(舊幣),占當時工商界捐款總額的40%。公私合營後,任棗莊麵粉廠副經理。李為棗莊鎮工商界最早參加公私合營的資方人員,股金1956年為棗莊鎮工商業全行業股金總額的31.3%。 1966年1月被推選為政治協商會議棗莊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李微冬

(1911~1982) 原名李汝震,又名李位東,回族,利民村人,棗莊著名的抗日活動家。1928年在濟南求學期間,目睹了日軍大肆屠殺中國人民的罪惡,後學校關閉,返回家鄉,擔任棗莊第一屆抗日運動委員會秘書,後被選為主任。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以國小教員和中西藥品運銷合作社董事長的身份為掩護,在棗莊積極從事黨的地下活動,先後擔任中共棗莊中心支部書記、中共棗莊中心區委宣傳委員和中共湖東中心縣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抗戰爆發後,按照黨的指示,組織抗日武裝,擔任嶧縣戰地服務團團長,1938年任嶧縣抗日義勇軍總隊秘書長、八路軍山東縱隊宣傳大隊教導員。建國後任山東省文教廳文化處處長,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寧夏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

王志勝

(1911~1987) 陳莊村人,魯南鐵道大隊副大隊長,1942年被魯南軍區授予一等戰鬥英雄稱號。王出身貧苦,早年在棗莊火車站乾裝卸為生,練就了一身扒車技能。 1938年在陳莊村以開炭廠為名,組織地下抗日武裝。1939年8月與洪振海等人血洗日特機關棗莊正泰洋行。 同年又在棗莊王溝飛車截獲機槍2挺、大蓋槍12支等物資裝備。 1940年1月創建魯南鐵道大隊,洪振海任大隊長,王志勝任副大隊長,活躍於棗莊、薛城、微山湖之間,扒火車,炸橋樑,有力地支持了魯南軍民“反掃蕩”鬥爭,並多次安全護送中共高級幹部過境。其事跡曾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鐵道游擊隊》廣為流傳,是劇中人王強的生活原型。建國後,歷任政協棗莊市常委、棗莊市人大代表等職。

王曉飛

(1965~1985) 簣子村人, 烈士, 二等功臣。1984年5月加入共青團,1985年1月應徵入伍,為解放軍35283部隊七連戰士,同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年9月,所在七連參加收復211高地的戰鬥,在我軍傷亡較大的情況下,王及其戰友在一號哨位堅守4個晝夜, 打退越軍小組規模進攻三次,共打死打傷敵軍40多人。王曉飛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4次往返二、 三號哨位,背送彈藥和食品,他身負重傷,仍頑強堅持戰鬥,犧牲時,身上彈痕累累,腸子湧出體外。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記二等功。

沈文慶

1940年出生,澇坡村人,中共黨員。1973~1998年任澇坡村黨支部書記,1986年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沈文慶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任支部書記二十多年,辦事公道、勤奮,以建一方文明、保一方穩定、富一方民眾為己任,立足本村實際,團結村兩委一班人,帶領全村幹部民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大力發展村辦企業,使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徹底改變了澇坡村貧困面貌,使澇坡村成為全市有名的經濟強村,是棗莊市首批跨進小康村先進行列的村居之一。他本人也多次被省、市、區、鄉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等,曾為山東省人大代表。

張建蘭

1941年出生,女,中共黨員。1985年至1996年任市郊鄉東沙河村黨支部書記,1979年度和1981年度兩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張建蘭十幾年如一日,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辦事果斷潑辣,有“鐵娘子”之稱。任職期間,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先後成立了運輸隊,建築隊、裝卸隊,建起了商業樓,興辦了印刷廠、蜂窩煤廠等村辦企業,使東沙河村很快躍進全市文明富裕小康村先進行列。

王文合

1950年生,中共黨員,山東行政學院工民建專業本科畢業,建築工程師,民營企業家。現任山東恆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文合自20歲起從事建築業,有較豐富的施工管理經驗。他技術精湛,思維敏捷,提出“質量興業”的公司方針,嚴格工程質量管理,曾獲國家級全面質量管理優秀獎--“金屋獎”等榮譽稱號。王文合曾被山東省建工局授予“質量標兵”、“工程質量先進個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廠長(經理)”、“特殊貢獻者”等榮譽稱號。他本人創立的山東恆久集團公司也多次被評為“棗莊百強民營企業” 、 “工程質量特別獎”以及山東省“重契約、 守信用”企業、“AAA”級資信企業、“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及市級“突出貢獻單位”等稱號。

王群山

1960年出生,政協市中區委會員常委、棗莊市華夏中學董事長。原籍山陰村,1989年遷到澇坡村。從小因貧困失學,長年在外打工。1983年,靠打工積蓄和賣掉了家中僅有的一頭騾子和地瓜乾,籌集資金7000元,建起了魯南地區第一家篷布維修廠。由於經營有方,名聲鵲起,1993年被評為棗莊市十大傑出青年和山東省私營企業“十傑青年標兵”,1994被團中央、國家工商局、全國工商聯授予“優秀青年”稱號,並榮登中國首屆青年“龍虎榜”。1997年被推選為山東省工商聯常委、省政協委員。王群山致富不忘鄉鄰,1994年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棗莊市第一家私立中學--華夏中學。學校占地53畝,有21個正規教學班,是棗莊市首家由私人企業獨立開辦的學校。

梁克山

1962年出生, 中共黨員, 棗莊市雷鳴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 7年3月調入該公司後,憑著務實勤奮的工作作風和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使這家瀕臨癱瘓的企業當年扭虧為盈, 實現利稅近百萬元。1998年8月,梁克山針對企業實際,大膽創新,探索出一條“先股後租、股租結合”的改制辦法,實現了企業產權的平穩過渡。 1999年3月,他通過多種渠道籌資1300萬元,新上一條年產10萬噸水泥生產線, 實現了當年籌建、當年見效的目的,年新增產值2000萬元,利稅200萬元。他本人於1999年榮獲“振興棗莊”立功獎章,被評為棗莊市優秀青年廠長(經理),2000年被棗莊市委、市政府選拔為棗莊市第三批優秀青年技術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