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賦(唐代羅隱賦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市賦》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先寫齊景公提問集市為何物,再寫晏嬰對齊景公的問題的回答,最後以齊景公的大徹大悟收束全篇。全賦語言質樸,曉暢自然,通過齊景公與晏嬰的問答敘述集市貿易的方方面面,井然有序,雜而不亂,猶如一軸活靈活現的“齊魯市貿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市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羅隱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市賦
齊侯幸晏子所止,引目長視曰:“彼也何哉?如蜂如蟻,萬貨叢集,百工填委,紛紛汩汩,胡可勝紀?”
嬰曰:“臣以敝廬在此,聞於此,見於此,其名為市。若乃羲、軒以前,臣不得言;羲、軒以後,臣知其故:先己後人,惟賄與賂;非信義之所約束,非法令之所禁錮。市之邊,無近無遠;市之聚,無早無晚。貨盈則盈,貨散則散。賢愚並貨,善惡相混。物或戾時,雖是亦非;工如善事,雖賤必貴。參雜胡越,奔走孩稚,扶策而來,挈提而至。剞劂形狀,圬墁口鼻。童頂而跣,嚲肩而帔。兼之以耆艾,繼之以諧戲。誰有帳籍,詎假文字?蜀桑萬畝,吳蠶萬機,及此而耗,繄何所之?東海魚鹽,南海寶貝,及此而耗,其誰主宰?君勿謂乎市無技,歌咽舞腰,賤則委地,貴則凌霄。君勿謂乎市無門,可南可北,陰陽迭用,人之訊息。市之眾不可以言,或有神仙;市之雜不可以測,或容盜賊。舍之則君子不得己之玩好,撓之則小人不得己之衣食。”
公曰:“始先生以踴屨之譏革寡人之非,今先生以交易進退祛寡人之蒙昧。彼主之者魁帥,張之者駔儈。吾知之矣,謹以從政,庶無尢悔。”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齊侯:春秋時齊國諸侯,這裡特指齊景公。幸:古代帝王駕臨某處日幸。晏子:即晏嬰,字平仲,春秋時齊國正卿。
  2. 填委:紛集,填積。
  3. 紛紛汩(gǔ)汩:盛多的樣子。
  4. 敝廬:我的家。
  5. 羲、軒:古代傳說中伏羲氏和軒轅氏的並稱。伏羲,上古傳說中的三皇之一。軒轅氏,即黃帝。
  6. 賄(huì)與賂(lù):財貸。
  7. 貨:賣。
  8. 戾(lì):違背。
  9. 善事:精於手藝。
  10. 胡越:指南北的買賣人。胡,代指北方;越,代指南方。
  11. 扶策:拄著拐杖。
  12. 挈(qiè)提:攜帶,帶領。
  13. 剞劂(jī jué):雕琢刻鏤。
  14. 圬墁(wū màn):塗飾粉刷。
  15. 童頂而跣(xiǎn):禿頂的和光著腳的。跣,赤腳。
  16. 嚲(duǒ)肩而帔(pèi):垂肩的和披著披肩的。
  17. 耆(qí)艾:尊長,亦泛指老年人。
  18. 諧戲:詼諧嘻戲。
  19. 繄(yì):是。
  20. 訊息:增減。
  21. 撓:阻撓。
  22. 踴(yǒng)屢之譏:《左傳·昭公三年》:“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於刑,有鬻踴者。故對曰:‘踴貴屢賤。’……景公為是省於刑。”踴,古代受刑的人所穿的一種特製鞋子。屨,普通人穿的鞋子。
  23. 祛(qū):去。
  24. 張:主張,作主。駔儈(zǎng kuài):原意為說合牲畜交易的人。後泛指經紀人,市儈。
  25. 尢(yóu)悔:同“尤悔”,過錯和災禍。

白話譯文

齊景公來到晏子的住處,放眼遠望,看了好一陣子,說:“那是什麼呀?熙來攘往,沸沸揚揚的,又像蜜蜂,又像螞蟻。聚集著許多貨物,匯攏了各種工匠。紛紛亂亂,川流不息的,怎么能理出個頭緒呢?”
晏子說:“臣的住處因為在這裡,在這裡有所聞、有所見,這裡的名叫做集市。關於集市啊,在伏羲氏、軒轅氏以前是個什麼樣子,臣說不上來;在伏羲氏、軒轅氏以後,臣略知一二:在這種地方,人們把自己擺在前邊,把別人丟在後邊,心目中只有財物;不是信義能約束得住的,不是法令能禁錮得了的。集市無論遠近,無論大小,也不分早晚,貨物充足人就多,貨物撤去就散市。這裡的人,好的壞的、靈的笨的混雜在一起買賣交易。有時物品背時不暢,即使是好貨也不好了,如果工匠的做工漂亮,儘管貨物不濟,也一定能賣得好價錢。趕集的人,天南的地北的、老邁的年幼的混雜在一起,有的手拄拐杖,有的手牽懷抱著奔走而來。集市上的人,有的身形彎曲,有的面有泥污,有的禿頭而打著赤腳,有的則悠閒懶散地垂著臂膀斜搭披肩。這種形象的不僅有年輕人,一些老者也如此。不僅有這種形貌,而且還詼諧嘻戲。吳蜀兩地數以萬計的絲帛,集中到這裡而脫手,它們到了什麼地方?東海與南海出產的魚鹽珠寶,集中到這裡而脫手,將由誰來享用與珍藏?這一切的一切,誰去管它?哪會有什麼人去設定帳籍,加以登錄記載呢?您不要說集市里沒有技藝,這裡有歌兒舞女,低等的被棄置在角落裡無人理睬而萎靡頹唐,高級的被捧上雲天備受尊崇而趾高氣揚;您不要說集市里沒有門戶,人們從這裡跨出去,可以到達山南海北,隨晝夜更迭消長集散。集市中人員眾多蕪雜,不能籠統地說好說壞或立個標準規範,有神仙般的賢才高人,也有強盜賊子藏身。既然集市是這個樣子,沒有它行不行呢?如果廢棄了它,削弱了它,那么富貴人就得不到自己所需的珍玩器物,泥腿子就得不到自己所需的吃喝穿戴了。”
齊景公說:“當初,先生用‘屨賤踴貴’的非議使寡人改掉了過錯;如今,先生又用買賣得失的道理除去了寡人的矇昧無知。在集市上那控制著貨物的,就是魁首,而為貨物做宣傳的,只是駔儈。我明白這個道理了。用這個道理來治理國家,大概就不會出現過錯而招致禍患了。”

創作背景

此賦是作者針對唐朝末年軍閥割據、官貪吏橫的黑暗窳敗現實而創作的一篇雜文式諷刺短賦,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內容上,全賦分三段。第一段寫齊景公“幸晏子所止”,由齊景公提問集市為何物來引起下文。第二段寫晏嬰答齊景公問,這一段是此賦的中心所在。作者借晏嬰之口述說了集市之為物,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這裡,惟貨是瞻、惟利是圖:“貨盈則盈,貨散則散”,人們“先己後人,惟賄與賂,非信義之所約束,非法令之所禁錮”。這些人心裡有貨、目中無人,不受道德的約束、不懼刑罰的懲處。主宰他們心靈的,惟利而已。因而對貨的態度,也是從利出發,不考察審視其本質的是非貴賤,而要去看風頭、趨時尚,取外表、重打扮。“物或戾時,雖是亦非;工如善事,雖賤必貴。”至於貨物出手之後如何,無人去管。集市之“態”,當然是一種“世態”且是此賦所寫的主要“世態”。此外,從“賤則委地,貴則凌霄”、“賢愚並貨,善惡相混”等中可窺見有唐一代的末世人情。第三段以齊景公的大徹大悟收束全篇,點明全賦主旨。這裡,齊景公的話有如童話中的一根魔棒,經它一點,堂堂朝廷里莊嚴妙相的聖明的天子,袞袞諸公,便成了前面市場上的奸商市儈。
此賦最突出的特點在於諷刺。一是“剝露”。所謂“剝露”就是“剝去假象和偽裝,把社會生活中醜惡東西的本質徑直暴露給觀眾,它的特點是由角色自我剝覉其醜惡本質”(王壽之《元雜劇喜劇藝術·諷刺》)。在這篇賦里,不是通過別的人物,也不是由作者出面,而是由當事者齊景公本人,自我剝露其作為封建統治者以奸商市儈的行徑、手段來從政的醜惡,以他自作聰明的大徹大悟式的自白,向讀者宣告了他們一夥醜類的昏饋、愚蠢、顢頇,自我暴露了這伙封建王朝末世統治者,利令智昏已到了不辨其本階級所標榜的是非和毀譽的地步。二是“譏笑”,儘管此賦作者沒有出面揭露醜惡,但通篇卻充滿著他的譏笑。在賦的最後一段中,作者把景公治國和市儈交易放在一起比對,顯示了齊景公本不懂治國(“始非而蒙昧”),如今卻自以為懂得了治國(“今祛寡人之蒙昧”),並自我欣賞這種自以為是的頓悟(“吾知之矣,謹以從政,庶無尢悔”),主要而且特別是顯示了治國者的市儈本質,在君主和市儈之間畫了一個等號。流露出作者不屑於對比直接(或正面)作裁判、下斷語的傲慢,如此構成的譏笑,是一種把封建統治者玩弄於股掌之上的冷峻的諷刺藝術。在“陛下聖明,臣罪當誅”已成為思維定式的時代里,作者看出這些龐然大物不可救藥,對無望者不寄希望,足見他清醒的頭腦,不凡的識見。
全賦語言質樸,行文如行雲流水,曉暢自然,不假雕飾,不務辭藻,不重典實,通過齊景公與晏嬰的問答敘述集市貿易的方方面面,井然有序,雜而不亂,其描述形象而活潑,語言幽默而詼諧,將春秋時齊國的商業活動作了生動、詳細的描述,猶如一軸活靈活現的“齊魯市貿圖”。因為作者有所為而作,有所感而發,內容充實,無暇敞作,也不贗做作。

名家點評

近現代文獻學家吳則虞:詞章遊戲。(《晏子春秋集釋·凡例》)
湖南文學會副會長馬積高:《迷樓賦》借古喻今,《屏賦》、《市賦》亦針對現實而發。《市賦》云:“若乃羲軒以前,臣不得言;羲軒以後,臣知其故:先己後人,唯賄與賂;非信義之所約束,非法令之所禁錮。”其於世態,剖析亦深。(《賦史》)

作者簡介

羅隱(833年—909年),本名橫,字昭諫,自號江東生,新城(今浙江富陽)人,一說餘杭(今屬浙江)人。少時即負盛名。但因其詩文好抨擊時政,譏諷公卿,故十舉進士不第,乃改名隱。黃巢農民起義爆發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後歸鄉依鎮海節度使錢鏐,深得錢鏐賞識。光啟三年(887年),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天祐三年(906年),充節度判官。開平二年(908年),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運使,不久病卒。羅隱生活於動亂年代,又久受壓抑,詩工七絕,頗有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故少數作品能流傳於民間。有詩集《甲乙集》十卷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