巵言,拼音zhī yán,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隨和人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巵言
- 拼音:zhī yán
- 注音:ㄓㄧ ㄧㄢˊ
- 釋義:謂隨和人意,無主見之言
巵言,拼音zhī yán,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隨和人意。
巵言,拼音zhī yán,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隨和人意。釋義1.謂隨和人意,無主見之言。2.用以謙稱自己的著作。出處《莊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 釋文引 王叔之 云:“巵器滿即傾,空則仰,隨物而變,非執...
巵辭 巵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ī cí,亦作“ 巵詞 ”。謂隨和人意,無主見之辭。引證 清 戴名世 《丁丑房書序》:“無用之巵辭,不切之陳言,無所得入乎其間。”清 梁章鉅 《北東園日記詩》:“一紙巵詞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楊枝 。”
卮言,亦作“巵言”,古代一種盛酒器,圓形,容量四升,意思是自然隨意之言或支離而無統緒或隨人妄言,後人常用於對自己著作的謙詞。釋義 亦作“巵言”。(巵,音同卮) 。卮,古代一種盛酒器,圓形,容量四升。1、自然隨意之言。2、為支離破碎之言 例句 1、自然隨意之言。《莊子.寓言》:“巵言日出,...
莊子寫書風格獨特,自己稱“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雜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寫作。《莊子》在元初遭到禁毀,其各家注本也大多由此亡軼或缺散。莊學是莊子學派的簡稱。莊學是研究莊子其人、《莊子》其書、莊子其思想以及《莊子》文學性、藝術性等的一門學問與哲學流派,其研究者...
1.有所寄託的話。《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 釋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也。”2.指託辭以寓意。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元祐 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倖,而意及兵戍。” 明 王瓊 《雙溪雜記》:“後世山林...
清代王芑孫:賦有一韻而止者,漢路喬如《鶴賦》。(《讀賦巵言·韻例》)四川文理學院中文系講師熊偉業:先秦西漢,只有題作路喬如的《鶴賦》、枚乘的《梁王兔園賦》具體描繪禽鳥,筆墨分量可以和《子虛上林賦》相比,而這些篇章是否屬於路、枚,尚難確定。(《司馬相如研究》)作者簡介 路喬如(約公元前140...
寓言十九,漢語成語,拼音是yù yán shí jiǔ,意思是採用寓言的方式表達,最容易使大多數人信服,後泛指故事情節多為虛構。出 自《莊子·寓言》。出處 《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釋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也。” 出處:《莊子·...
“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涪翁尤佳,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明王世貞《藝苑巵言》曰:“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惟少尖耳,亦有作率更者。少年草師懷素,行筆仿蘇、黃、米及《聖教》。晚歲取《聖教》損益之,加以蒼老,遂自成家。”刻有《停雲館法帖》,著有《甫田集》。明史有傳。
譯《群學肄言》自序 《群學肄言》譯余贅語 京師大學堂譯書局章程 譯《群己權界論》自序 《群己權界論》譯凡例 為張燕謀草奏 譯《社會通詮》自序 塘沽草約稿 第一問題 論兩紙之權力 《袖珍英華字典》序 《袖珍英華字典》序 孟德斯鳩傳 《英文漢詁》敘 《英文漢詁》巵言 原敗 《廣西邊事旁記》跋 侯官...
著藝苑巵言《書史會要》、《詹氏小辨》、《名山藏》、《中國版畫史圖錄》、《懷古田舍梅統》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進士,授刑部主事,歷郎中,遷為青州兵備副使。其父王忬以灤河之戰失利被嚴嵩構罪殺害。王世貞與弟世懋持喪歸鄉。隆慶改元,為父訟冤,復忬官。世貞又任大名府兵備副使、浙江右參政、...
”(《藝苑巵言》卷二)清代何焯:“傅武仲《舞賦》,故不減楚人相如之匹。”(《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五)“《高唐》《神女》諸賦,以問答發端,序即正文,非若《長門》《鵬鳥》賦等序也題事以弁諸首也。《舞賦》正擬《高唐》遺格,問答中間全用韻語,姿態橫生與後文自成一片。”(於光華《重訂文選集評...
它雜寓言、重言、巵言於一身;時政得失,人事藏否,身世遭遇隱幽其中,諷煉、程戒、規勸寄於言外。詞旨辨博,饒有名理,入世淺者,取山水之致以澄其神,出世真者,領文章之氣以生其韻。是故《玄真子》在其問世之日起,即引起當時學界的關注,或著錄,或評論,或作“內解”。闡發其真諦。在當時風靡一時。是一部...
唐賦是唐代是我國文學發展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朝代。唐詩、唐散文乃至唐傳奇小說的成就早已得到後人的肯定評價,唐賦的成就卻少為人提及。有人甚至說“唐無賦”(明李夢陽《潛虬山人記》),“唐以後無賦”(清程廷祚《騷賦論》)。比較重視唐賦的成就的是清人王芑孫,他在《讀賦巵言》中說:“詩莫盛於唐,賦亦莫...
朱自清《民眾文學的討論》:“鼓吹固然要緊,實行更為要緊;空言鼓吹,儘管起勁,又有何用!”8、吹噓。明 王世貞《序》:“後得於鱗所與殿卿書云:‘ 姑蘇梁生出《巵言》以示,大較俊語辨博,未敢大盡。英雄欺人,所評當代諸家,語如鼓吹,堪以捧腹矣。’”9、吹捧。章炳麟《序》:“卒其行事,乃相繆...
明人王世貞評此詩:“縱之則文漪落霞,舒捲絢爛,收之則萬騎忽斂,寂然無聲。”(《藝苑巵言》)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
虱症,漢語辭彙,讀音為shī zhèng,意思為虱子在體內結塊的病。解釋 同“蝨症”。指虱子在體內結塊的病。出處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讀《巵言》所記古今博物事,偶憶史傳小說中有相類者,並疏左方…… 賈耽 知蝨症。”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二·人虱》:“又有蝨症、蝨瘤諸...
此類俳體在杜甫之前,已有淵源,明王世貞在《藝苑巵言》卷四指出:“謝氏(謝朓)俳之始也,陳及初唐俳之盛也,盛唐俳之極也。六朝不盡俳,乃不自然,盛唐俳殊自然,未可以時代優劣也。”中唐《韓愈有寄詩雜詼俳》,此後,李商隱也有一首名為《俳諧》的詩:短顧何由遂?遲光且莫驚。鶯能歌子夜,蝶解舞宮城。
即一枝一葉,亦有生色。為士林所重。中年絕不肯落筆,凡人間所傳者,皆贗本也。書仿晉人,不隨羲之獻之之風,篆籀八體及摹印,並臻妙品。卒年六十八。《明史文徵明傳》、《吳中往哲像贊》、《姑蘇名賢小紀》、《名山藏》、《藝苑巵言》、《司勛集》、《圖繪寶鑑續纂》、《無聲詩史》、《廣印人傳》
明·王世貞:自古文章於人主未必遇,遇者,政必不佳耳。獨司馬相如於漢武帝奏《子虛賦》。不意其令人嘆曰:“朕獨不得此人同時哉!”奏《大人賦》則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間。既死,索其遺篇,得《封禪書》覽而異之。此是千古君臣相遇,令傅粉大家讀之,且不能句矣。(《藝苑巵言》)清·...
藝苑巵言 詹景鳳 書旨 費瀛 大書長語 莫雲卿 論書 評書 張懋修 論書 董其昌 容台集(論書)畫禪室隨筆 項穆 書法雅言 趙宦光 寒山帚談 李日華 竹懶書論 論屋漏痕 婁堅 評書 孫礦 書畫(書)周之士 游鶴堂墨藪 湯臨初 書指 黃道周 石齋書論 锺人傑 性理會通 倪後瞻 倪氏雜著筆法 馮班 鈍吟書要 傅山 ...
山陰乘興不須回。毗耶問疾難為對。”唐·賈島《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毗耶疾未調。”清·錢謙益《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毘耶口,午夜燃燈禮浄名。”清·姚鼐《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毘耶。”宋·王安石《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毗耶數卷書。”
”王世貞《藝苑巵言》說:“絕句固自難,五言尤甚,離首即尾。離尾即首,而要(通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緩。”這就不但肯定了五言絕句的“難”處,同時也指出了五言絕句的“妙”處。難,就難在“小”而“促”,妙,也妙在“小”而“促”。本詩以區區二十字,寫送別情懷,著墨不多...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劉明今:楊基的詩以富於情致見稱。明代大詩人王世貞評其詩“如西湖柳枝,綽約近人。”(《藝苑巵言》)這首詩清新流暢,造語自然,純以白描手法把作者聞鄰船吹笛的感受娓娓道來,並沒有堆砌愁怨之類的詞語,然而作者濃郁的鄉愁卻躍然紙上,拂之不去。(《古代詩歌賞析》)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五、[明]失名。高唐生。王世貞云:“深於玉筯及大、小篆。”《藝苑巵言》六、[明]失名。齊東王。王世貞云:“深於玉筯及大、小篆。”《藝苑巵言》七、[明]失名。益莊王,善花卉。《畫史會要》八、[明]失名。華山王,號心源道人,善人物。萬曆(一五七三―一六二o)時繪瑤池獻壽圖,筆似唐寅。《鄭...
盛以(闕):魏確庵先生以亮軌峻猷,為當代名卿。其所敘述論著,務當實中窾,不為巵言媚致。故投贈之詞,即其人之韋弦。紀列之詞,皆為國之衡鏡。言之則有徴,而措之可底。績蓋根茂,而實繁膏沃而光曜。豈竄竊餖飣、靡防虛恢者所能及哉?(《陝西通志》)張岱:凡古之良將用兵。或緩或急,各有...
三甫,漢語詞語,拼音是sān fǔ,意思是明詩人余曰德字德甫,張佳允字肖甫,張九一字助甫。解釋 明詩人余曰德字德甫,張佳允字肖甫,張九一字助甫,合稱"三甫"。出處 明·王世貞《藝苑巵言》:“自是我黨有三甫。肖甫之雄爽流暢,助甫之奇秀超詣,德甫之精嚴穩稱,皆吾所不及也。”但“三甫”詩直襲...
三臡八葅 三臡八葅,漢語成語,拼音是sān ní bā zū ,意思是泛指精美的肴饌,也借喻精美的詩文。出自《藝苑巵言》。詞語解釋 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成語出處 明 王世貞 《藝苑巵言》卷五:“吾所以録此者,謂溪筆澗芷,亦可餖飣客席耳,非若二 李 輩之為三臡八葅也。”
”清·姚鼐《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毘耶。”詞人據此表明,友朋相訪聚會,本乘興而行,當興盡而返,似此乘興相會山野,得遇如此精解佛法、善說佛理一眾,更流連忘返願足也,即使朝廷呼召亦懶以回應。換頭三句仍然平實自然,緊接上片用典引義,表明作者對儒、佛、道的深刻理解,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