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米蝦

額角短,通常僅伸至角膜的後緣,相當於第1觸角柄第1節的中部附近;上、下緣均無齒。頭胸甲約為額角長的5—7倍,前側角圓,不具頰刺。第6腹節約為頭胸甲長的0.34—0.43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巴馬米蝦
  • :十足
  • :匙指蝦
  • 亞科:匙指蝦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外形,體長,體色,生境與習性,地理分布,

分類信息

編號:
3318
拉丁亞目:
DECAPODA
拉丁科名:
Atyidae
拉丁亞科:
Atyinae
中文屬名:
米蝦屬
拉丁屬名:
Caridina
拉丁種名:
bamaensis
定名人:
Liang et Yan
年代:
1983
中文名:
巴馬米蝦
原始文獻: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14(3): 252, figs. 1—10.
生境:
單獨一個種生活在溪流的盡端,常年滴水的高山頂邊小水池中,池水淺,不到1 m大小,水清澈,蝦生活於池邊的碎石下。
國內分布:
廣西(巴馬)。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六卷 十足目 匙指蝦科:298-300

形態特徵

外形

尾節背側具5—6對活動刺,後端圓,在後緣的背面正中具1三角形的刺突。側刺長,約為外後刺的4倍,粗於間刺。間刺3對,近等大。肛前脊末端圓鈍,無刺,頂端具剛毛叢。
柄刺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的末端,約為第1節的0.87倍,第1節約為第2節的2.1倍,第2節與第3節約等長。第2觸角鱗片長約為寬的2.8倍。第1顎足內肢的外末角為一圓形的突起。第3顎足伸至鱗片的末端或稍超出;末節稍長於末2節,短於末3節,末端腹緣具8—9個活動刺,靠基部的1—2個常見2刺重疊,末端呈爪狀。
巴馬米蝦巴馬米蝦
第1步足短而粗,約伸至眼的末緣;座節約為長節的1/2.5,長節與腕節近等長,腕節末端深凹,長為寬的1.4—1.6倍,指節為掌部長的0.8—0.9倍,長為寬的1.9—2.2倍。第2步足較細長,指節約1/2超出鱗片的末緣;座節約為長節的1/2.5,長節稍短於腕節,腕節末緣微凹,長為寬的5.0—6.1倍,指節為掌部長的1.6—1.8倍;螯長為寬的2.6—3.1倍。第3步足掌節約1/3超出鱗末,座節為長節的1/4.5,長節約為腕節的1.8倍,腹緣具2刺,腕節約為掌節的0.8倍,腹緣具小刺,長節的外腹緣具2—3個活動刺,腕節的外末角具1小活動刺,掌節長為末端寬的8.4—9.4倍,為指節的3.4—3.9倍;內側面常有分散的刺,指節,長為寬的2.9—3.2倍,腹緣具4—6個活動刺。第5步足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的末端;座節約為長節的1/3,長節約為腕節的1.5倍,腹緣具刺,腕節約為掌節的0.6倍,腹緣具小刺,長節外腹緣的基半具2—3個活動小刺,腕節外腹緣具3個小活動刺,掌節長為末端寬的11—13倍,為指節的4.2—4.4倍,指節長為寬的3.3—3.6倍,腹緣具35—44個疏狀刺。
雄性第1腹肢內肢呈長方形,長於外肢的1/2,基部稍寬於末部,內緣中部凹陷,具數根短刺,外緣中部膨突,具長羽狀剛毛,通常由基部向末端漸次變長,以外末角的為最長,末部亦為羽狀剛毛,由內向外變長;內附肢約由內側中部處伸出,長而略形彎曲,超出內肢的末端,內末角有許多小鉤。第2腹肢雄附肢呈短棒狀,長約為寬的3.5倍,內側和末端具許多粗而長的活動刺;內附肢粗壯,其長度超過雄附肢的1/2。
尾肢外肢的端葉縫具18—22個活動刺。

體長

體長為12—18mm。卵大而數少,卵徑為0.69mm—0.75mm×1.10mm—1.16mm。

體色

體除背側有分散的色素點外,側面還有黑色大斑,在頭胸甲後緣中部有1個圓形黑斑,有些個體在其後腹緣還有1個。腹部在第1節後下角,第2節腹緣的中部和第3、4、5腹節的前下角各具一黑圓斑。第1節後下角和第3節前下角的斑被第2節的側甲覆蓋,第5節前下角的斑大半為第4節側甲的後下角所蓋。在第2節中部的前、後緣和第4、5腹節側甲中部後緣各有一斑。第3節後緣由中部到背側具1長卵圓形的黑斑

生境與習性

單獨一個種生活在溪流的盡端,高山頂邊常年滴水的小水池中,池水淺,不到1m大小,水清澈,蝦生活於池邊的碎石下,數多。5月間雌蝦都已抱卵。

地理分布

廣西(巴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