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說形式研究》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田悅芳,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基本介紹
- 書名:巴金小說形式研究
- 作者:田悅芳
- 類別:文學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頁數:278 頁
- 定價:36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9-11804-9/I.942
- 字數:251千字
《巴金小說形式研究》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田悅芳,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巴金小說形式研究》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田悅芳,出版時間2016年1月內容簡介巴金的小說形式一直包含著一種探索的姿態,是通過對人在臨界境遇中的生命情態的書寫,來實現對話語形式的突圍、對現實世界與小說虛構之間的邊界融...
1936年2月,《巴金短篇小說集》(第一集)出版;3月,短篇小說集《沉落》、散文集《生之懺悔》出版;4月《巴金短篇小說集》(第二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出版;5月,譯作《門檻》(屠格涅夫等著)出版;8月,散文集《憶...
小說《神》《鬼》就是巴金根據這三個月的生活經歷寫成,其中的《神》,據作者自己交代,是住進武田家幾天之內寫成的。小說以書簡體的形式,描寫一個叫長谷川的日本小公務員,由一名“無神論者”變成一個“有神論者”後對神的狂信...
巴金小說藝術論 《巴金小說藝術論》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花建
《巴金小說》是2009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小林。內容簡介 《巴金小說:經典文存》匯集了巴金的多部小說,從這裡你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巴金的藝術風格,寫作特色。內容豐富、空間廣闊、內含深厚。文筆細膩、優美,語言通暢、雄健...
《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代卷):巴金研究資料(套裝上中下冊)》內容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代卷):巴金研究資料(套裝上中下冊)》分生平及文學活動事略,巴金自述,著作譯作編日,評介和研究...
《巴金小說的生命體系》是2012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民權。作者簡介 張民權,1946年生於上海,1969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第五編輯部主任等職,編審。著有《...
這之後陸續出現了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蕭紅的《生死場》,巴金的《憩園》等優秀的中篇作品。這種影響一直接續不斷,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間,中篇小說更是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發展時期,以致有研究者...
《巴金小說集》是2009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巴金、崔中雷。主要內容 《巴金小說集》匯集了巴金的多部經典小說,內容豐富、內涵深厚,文筆細膩又不失大氣,情感真摯又不乏錯落有致。作家對於社會風貌的展示,為讀者打開了一扇...
巴金(1904年—2005年),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間,他接觸了一些無政府主義者,在巴黎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1928年底他回國,從事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抗戰前的作品主要有《愛情...
《巴金精品小說集》是2017年12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巴金。內容簡介 巴金在作品創作中似乎有意將感情內化,靠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揭示和對人情世態的細膩描繪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強烈、深沉的熾熱情感。這種情感也因此滲透進了...
《青年巴金及其文學視界》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青年巴金及其文學視界》講述了:巴金研究解放以來走了曲折的道路。從五十年代起,巴金由於無政府主義問題受到了徹底的批判和否定。五十年代後期所發動的那一場全國規模的大...
這是《滅亡》的姊妹篇,是巴金計畫中要寫的連續性系列作品之一。巴金在法國讀了佐拉的《盧貢?馬加爾家族》這套連續性小說後,也曾構想嘗試寫成五部連續性的小說,甚至連書名也已擬好:《春夢》、《一生》、《滅亡》、《新生》、《...
作品中蘊含著巴金對於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復仇的決心。作者簡介 巴金(1904年—2005年),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間,他接觸了一些無政府主義者,在巴黎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1928...
巴金小說的“生命”體系 《巴金小說的“生命”體系》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民權。
長篇小說《家》(《激流三部曲》之一),是文學大師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長篇巨製 作者簡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
巴金(1904年—2005年),現代作家,翻譯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間,他接觸了一些無政府主義者,在巴黎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滅亡》。1928年底他回國,從事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抗戰前的作品主要有《愛情...
1904年11月25日 現代文學家巴金誕生 1904年11月25日,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巴金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1920年,巴金考入成都外國語學校,發起組織“均社”,並任《平民之聲》主編。1923年到上海、...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堯棠,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散文集《隨想錄》。1982年獲"...
小說中描述的王成“年紀不過三十多點,來到朝鮮,水土不服身體不大好。”“這個團完成了上級給的任務,友軍也終於趕到了。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巴金的這篇小說發表後,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
巴金文學研究集刊 《巴金文學研究集刊》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思和,李存光。
周全星 論巴金小說影視改編的敘事走向 杜竹敏 青春是動人的——青年版越劇《家》楊道全 施以浪漫主義重彩帶來別具一格的《家》孫麗潔 虛幻的力量——舞蹈《鳳悲鳴》詮釋經典 胡川英 巴金對當代的四川文化影響力研究——以影視文化為例 ...
作為中國感傷主義文學傳統的集大成者,巴金先生一生都充滿了悲憫情懷和憂傷基調。像郁達夫一樣,巴金的所有重要作品,幾乎都無法排遣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傷,幾乎都籠罩著某種疼痛的氤氳。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巴金先生的創作漸漸地蛻去了早期...
三、意境上,借鑑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美學追求,形成了既有濃厚抒情氣氛又帶有象徵意味的境界,“憩園”顯然是當時新舊交替的中國社會的象徵。四、語言上,採用了親切婉轉、舒緩自如的散文筆調。《憩園》標誌著巴金以往那種熱情奔放的藝術風格...
一九三一年,巴金同時寫作兩部中長篇,一部是《家》,當時正以《激流》為題在《時報》連載;一部是《霧》,完成於夏天,曾在《東方雜誌》連載。它是巴金的第四部中篇小說。接著在一九三二年,巴金在寫了許多短篇的同時,又連續寫了...
覺新是巴金的小說《家》里高家的第三代“覺”字輩的大少爺。中學時成績優異,曾夢想到國外深造,但是因為長房長孫的地位不得不放棄學業。他與表妹錢梅芬兩情相悅,卻因為繼母周氏與梅芬的母親鬧了矛盾致使他與梅芬沒有成為眷屬。父母讓...
其中,第一部《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樹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之一。在現代文學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許多作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是,像巴金這樣曠日持久地堅持表現這一主題的作家...